《货币银行学》电大考试

发布 2022-09-24 02:14:28 阅读 9632

货币银行学。

名词:半通货膨胀:在达到充分就业分界点之前,货币数量增加不具有十足的通货膨胀性,而是一方面增加就业量和产量,另一方面也使物价逐渐**,但其幅度小于货币量的增加,这种情况凯恩斯称之为半通货膨胀。

保险公司:是收取保费并承担风险补偿责任,拥有专业化风险管理技术的机构组织。

北欧模型:由瑞典学派经济学家提出的,用以研究经济开放型小国的通货膨胀问题的模型,该模型强调的是结构因素在通货膨胀中的作用,着重分析的是一个开放型经济的小国如何受到世界通货膨胀的影响而引起国内通货膨胀的问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2024年7月在“联合国同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中心内容是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和固定汇率制。

超额准备金:准备金中法律规定的部分,必须存储于**银行,超过法律规定的部分,即为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单一规则:所谓“单一规则”,就是指**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增长率。

二元金融体系结构:是指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非市场出清:是指在出现需求冲击或供给冲击后,由于工资和**存在粘性,供求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的状态,缓慢的工资和**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处于持续的非均衡状态,有明显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特征。

浮动利率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间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

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指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翰出国外,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

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以次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当**银行认为应该增加市场货币供给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主要是**债券),而将货币投放出去,否则反之。

**:是一种有价**,是股份公司发给出资者作为投资入股的证书和索取股息红利的凭证。**代表的是所有权而非债权。

****指数:简称股价指数,是由金融服务机构编制,通过对**市场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发行的****进行平均计算和动态对比后得出的数值。

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既包括国际投资,也包括其他国际经济交往。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以某一特定货币为计量单位,全面系统地记录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国际信用:是指跨国的借贷活动,即债务人和债权人不是同一个国家的居民。

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合理预期: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利用的信息,经过周密的思考和判断,形成切合未来实际的预期。

汇率:又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即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买卖的**。它是两国货币的相对比价。

货币乘数:指货币**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指货币政策难以由**银行绝对控制,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投资、收入、储蓄、消费等各因素内在的决定的,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可以由**银行进行有效的控制,货币供给量具有外生变量的性质。

货币供给量:指一国各经济主体持有的、由银行系统**的债务总量。主要包括现金和存款货币。

货币乖数: 指货币**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货币经营业:专门经营货币兑换,保管及收付的组织,是银行早期的萌芽。

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货币目标公布制:是指**银行在每年的第四季度向公众下一年度货币**量增长的控制指标,作为下一年度**银行货币**的准绳。

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是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场所。货币市场主要解决市场参与者短期性的资金周转和余缺调剂问题。

货币需求:特定时期公众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

货币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通常是指**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即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货币制度: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主要内包括:

规定币材、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货币的各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等。

货币中性:是指货币不对经济生活中的就业量、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货币唯一能影响的只是名义变量。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的总和。基础货币作为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总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收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简单预期:简单预期又称静态预期,它是指那种仅以即期的某一变量为参数决定下期的活动。

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需要持有货币的动机。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

金融风险: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的融资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是指金融机构在从事金融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或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挤兑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

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

广义的金融监管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性监管,同业组织的互律性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和**的社会性监管等。

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金融深化: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互相促进和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状态。

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它是一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个子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金融相关比率:即现有金融资产总值/国民财富。

金融压制:当由于**对金融业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呆滞反过来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就会陷入一种相互制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这种状太就称作金融压制。

金融资产:指单位或个人拥有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是一种索取实物资产的权利。

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经济金融化:是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步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过程。经济全球化相继经历了**一体化、生产一体化和金融国际化三个发展阶段。

跨国**银行制度:是指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组成的**银行制度。

拉弗曲线:供给学派用来说明税收与税率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当税率从零开始升高时,税收也随之上升;当税率超过某个临界点时,由于过高的税率对税基造成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税收总额不升反降,最终在税率达到100%时税收额降为零。

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利息:是借贷关系中由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利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并构成信用的基础。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出资本的比率。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出资本的比率。

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这样一种心理因素。

流动性陷阱:当利率降至一定的低水平时,因利息收入太低,致使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票据。此时金融当局对利率无法控制。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货币需求就脱离了利率的递减函数这一轨迹,流动偏好的绝对性使货币需求变得无限大,失去了利率弹性此时就陷入了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抑制:如果借贷市场不完善和个人未来收入不确定,就会使人们的消费计划受到流动性抑制。表现在限制家庭借钱超前消费,其结果是推迟消费并增加了储蓄。

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伦巴德业务:是指**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的指定**为担保的短期贷款。

电大考试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 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值。第一节货币制度的内容及其构成。1.根据货币的不同特性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2.这两种货币制度最主要的差别表现在币材和发行方面。一 规定货币材料。1.建立哪种物质作为币...

电大《货币银行学》

第1题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 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财务情况说明书 第2题 企业主要的会计报表包括 损益表,固定资产登记表,资产负债表 第3题 财务管理原则包括 资产合理配置原则,收益风险均衡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利益关系协调原则,收支积极平衡原则 第4题 要想做到收支平衡,应通过短期筹资和投资来调济资...

电大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

基本训练 1 一 概念题。金融金融体系金融创新。二 填空题。1 当和相互渗透并结合到一起时,就形成了新的范畴 金融。货币 信用 2 按性质和功能的不同,通常将金融活动划分为业 业 业 租赁业和信托业等主要类型。银行 保险 3 金融体系主要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 和五个基本要素构成。金融机构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