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生态旅游

发布 2022-09-17 01:04:28 阅读 7629

内容摘要:近年来,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的主方向,生态旅游作为最新潮的旅游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生态旅游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

赤水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全市森林覆盖率76.29%,居贵州省第一位。赤水风景名胜区是***唯一以行政区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乡"、"桫椤王国"的美誉,赤水的人文,自然景观独特。

因此,赤水生态旅游正在逐步摆脱二战后以满足旅游者需要为基础形成的大众旅游模式,经由文化旅游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关键词: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生态旅游旅游发展。

一、赤水的地理环境。

1、地理位置。

一、赤水的地理环境。

赤水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东南与贵州习水县接壤,西北与四川省的古蔺、叙永、合江三县交界,、与四川南部接壤,历为川黔边贸纽带经济文化重镇,是黔北通往巴蜀的重要门户,素有"川黔锁钥"、"黔北边城"之称。赤水经纬度城区中心位于东经105°42′、北纬28°35′。东西轴线长61.

85千米,南北轴线长55.35千米。城区距遵义300千米,距贵阳450千米,距重庆240千米,距成都350千米,距泸州70千米。

赤水地形地貌复杂,处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境内有1300多平方千米全国面积最大、发育最壮观典型的丹霞地貌。地形主要为高原峡谷型和山原峡谷型,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海拔高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最高处海拔1730米,最低处221米,相对高差1500米以上。东南部重峦叠嶂,峡谷幽深,西北部丘陵起伏,河谷开阔平缓。

2、气候。赤水市属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8.1℃,年均降雨量1292.

3毫米,年日照时数1297.7小时,年均相对湿度82%,无霜期340~350天,并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800米以下地区无霜期300天左右,800米以上地区无霜期210~300天。赤水7月平均气温最高达28℃左右,1月平均气温最低仅7.

9℃左右,气温年较差为20.1~20.5℃,极端最低气温为-4℃,极端最高气温39℃。

由于地形遮蔽大,林木茂盛,40℃以上的伤害性高温罕见。年降水量在800~1700毫米之间,降水量主要集中分布在4~10月,约占全年的80%以上。夏季(6~8月)降水量最多,达383~681毫米,占全年雨量的40.

12%~44.7%。冬季(12~2月)降水量最少,仅58.

3~166毫米,占年雨量的6.5%~10.5%,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北风。

极端风速可达27米/秒,风力10级。平均风速1.6米/秒。

8级以上的大风常发生在3~9月月最多。

3、水文。赤水属长江水系,有大小河流352条,总长度1255千米,其中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千米的河流26条,总长度335千米。其中四渡赤水战役的赤水河家渝户晓。

全市河网密度达到0.7千米/平方千米,赤水河为境内最大的河流,是长江的一级支流。全市水资源总量10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为95亿立方米,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极丰富区。

境内有各类水库、山塘800多处,蓄水总量达3000万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33万千瓦。

4、生物。赤水具有**带生物生存和活动的条件,由于地处中**湿润季风气候区内,年平均气温12.7c-17.

7c,年平均降雨1200毫米-1300毫米,相对湿度为86%-90%,由于为居中**带常绿阔叶林带,优势成分为壳斗科,三茶科,樟科木兰科植物,森林覆盖率高达91%,其中绝大部分原始林。海拔700米以下地带,水热条件优异,气候属南**带特色,在繁盛的**带常绿阔叶林下出现大面积以桫椤、海芋、野芭蕉、福建观音座莲为代表的南**带雨林层片,生长着许多热带,南**带植物,生态环境呈现出同纬度地区纬度十分少见的南**带雨林景观。全市境内有高等植物2116种,其中维管植物1964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0种,特有植物27种,代表植物包括小黄花茶,赤水蕈树等。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侏罗纪残遗种--"桫椤"在赤水生长十分密集,仅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内就达4.7万株。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它以国家二级珍惜濒危植物桫椤及其生存坏境为保护对象保护面积13300公顷,其中核心区5500公顷,缓冲区4000公顷,实验区3800公顷。

,是全世界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复杂的地貌背景、优越的气候与水文条件、丰富的植被群落,为动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有野生动物1668种,其中脊椎动物404种,昆虫1264种,云豹、长尾雉、苏门羚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9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25种。

5、矿产。赤水地层较新,矿产不富。矿藏资源以天然气为主,已探明天然气储量255亿立方米,是贵州省最大的气田,年开采量最高达1.

8亿立方米。另有煤矿贮量约2400万吨,为无烟优质煤。

二、赤水旅游资源。

赤水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及其丰富,其中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发展也很快。景观以瀑布、竹海、湖泊、森林、桫椤、丹霞地貌等为主要特色,还具有长征历史文化,文物古迹,是集生态、科普、文化、游娱为一体的一流旅游目的地。目前已对游人开放的旅游景区有:

赤水十丈洞大瀑布、四洞沟、长嵌沟、七里坝、九角洞、红石野谷、中国侏罗纪公园、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区,以及大同古镇、丙安古镇、红军长征遗址等人文景区。另外,天台山、月亮湖、九曲湖、仁友溪、月台、宝源、盘龙等景区等正在开发建设之中。赤水的旅游资源被誉为:

2024年,贵州赤水桫椤保护区经***批准接受纳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去,被誉为"赤水河畔的桫椤王国"; 2024年1月,贵州省赤水风景名胜区被***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2024年,赤水市被国家林业部命名十大"中国竹子之乡";

2024年10月,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于被国家旅游局批准命名"中国侏罗纪公园";

2024年2月,赤水市纳入***颁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名录》;

2024年,贵州赤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

2024年,赤水市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

2024年12月,赤水市被中国摄影家协会选定为"全国摄影创作基地";

2024年12月,赤水风景名胜区被国际旅游联合会授予"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景区"的称号;

2024年2月,"赤水丹霞"纳入"中国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总文编制范围且排名第一。

2024年8月进入由贵州省风景名胜管理协会、贵州省旅游协会、《当代贵州》杂志中旬刊共同主办的贵州十大影响力景区名单(排位第二仅次于黄果树风景名胜区)。

2024年2月,赤水市入选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24年8月,"中国·赤水丹霞"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2024年10月,赤水市入选"中国最有城市品牌建设潜力城市(区县)"50强;

2024年10月,赤水市被国际休闲产业协会授予"国际最佳休闲旅游城市称号。

三、赤水生态环境赤水的自然生态环境。

赤水市历来重视生态建设,被**誉为贵州的"生态边城"。如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已经是全世界倡导的一个口号,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正在被推行,回归自然的理想正在被实现,许多外国学者毕生精力都专注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自然旅游资源环境的改善可以产生自然美和生态美。

原始的自然环境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原始的森林、草地、高山、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是人们所向往的。进入新世纪后,赤水市人民坚定不移地走"退耕还竹"线路,因此,赤水市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其中赤水市的森林面积达210万亩,国土森林覆盖率76.

29%,风景区高达95%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5.4%,人均绿化面积达27.

6 平方米,人均占有林竹资源达7.40亩。全市空气每立方厘米含负氧离子近4万个,常年大气污染指标稳定优于国家二级标准,水、气、声环境质量均优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指标。

处此良好的城市环境外,赤水推进城市环境整治工程,生活垃圾处理率100%,烟控区覆盖率100%,噪声达标覆盖率83.5%,城市气化率7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达100%,工业废水排放标率年达到了90%以上。

2024年以来,全市加大了对水电资源的开发建设力度,目前年发电达2.3亿度。大力发展城镇民用天然气,短程汽车全部实现天然气代燃油,清洁能源推广应用率达91.

2%。除此以外,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和人民的共同路努力,所以在不到10年时间里,赤水市新造竹林71万亩,总面积达到120万亩,位居全国十大竹乡第二位,人均竹林面积第一位,其中楠竹林47万亩,杂竹林73万亩,成为我国重要的竹业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竹材产区)。通过造竹,赤水市水土保持效益得到明显提高,近5年来共重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3.

0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的面积达696.3平方公里。这一成绩得到了大家都肯定,也让赤水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更加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来到这里感受"桫椤王国"的魅力,"竹海"的雄伟壮观。

感受赤水神奇的丹霞地貌,天然的大小瀑布,仿佛进入了一幅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田园风光的景色让人美不胜收,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赤水的人文生态环境众所周知,人文旅游资源是指人类所创造的具有旅游价值的物象,受巴蜀文化影响较深,是贵州开发较早地区。远在新石器时期,赤水地区就已经有人类在此活动了。从人们开始关注赤水旅游资源并大力发展时,此时大多数人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存在很大的误区,首先,人们只谈"自然之旅""生态感受""增长知识"等自然之旅等同的目标。

其次,把生态旅游认为是一种破坏性的旅游方式,中国不具备搞生态旅游的条件等。然而,人们这种错误的认识观念已经被改变,这都来自于旅游景区政策方式不断的改变。这都是人们对此观念发生改变的结果,人们意识到人文的生态旅游对他们有益无害,给他们带来的不只是身心视觉上的感受,更重要的是他们能了解到他们所生活的城市有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底蕴,四渡赤水河的壮举闻名海内外,让他们感到无比自豪。

丙安古镇的不断改善和修葺的人文生态保护区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痕迹,当地人民的热情和淳朴善良,原有的生活方式气息,风俗习惯让人们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四、赤水发展方向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研究员牛亚菲先生在2024年把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归纳为"在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环境的同时,改善当地的居民生活水平,并在发展过程中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增强社会和经济的未来发展能力。"如何在满足旅游者的生态感受和需要的同时不破坏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而赤水市于2024年被列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2024年被原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贵州省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在生态创建方面动作较快、起步较早。

在创建国家级生态市的22项考评指标中赤水已有13项达到或接近考评标准,赤水市委、市**明确以"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竹业强市"发展战略举全市之力,争取到2024年实现各项评价指标基本达标,确保2024年前,80%以上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达95%以上,全面完成国家级生态市创建任务。这一举措让赤水的旅游往这个方向目标去发展。按照每年新造竹林3万亩速度,全市竹林面积达127万亩以上,把赤水建成"中国最大的竹乡",全市竹林面积居全国之首,力争全市纸业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纸制品加工产值20亿元以上,把赤水建成"西部最大的纸基地",力争竹制品加工产值达20亿元以上。

构建成竹加工、轻化工、能源工业、特色农产品加工"四大工业体系",把赤水建设成全国最具示范效应的竹浆林纸一体化循环经济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的竹加工基地、贵州省最具特色的食品基地、遵义市最大的轻工旅游商品基地、赤水河流最具优势的清洁能源基地。不仅如此,交通也是一个发展的重要部分,因为交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所以赤水市完成城区"五条大道"(赤水大道、红军大道、城工大道、河滨西路、河滨东路)、"五个组团"(赤水一中片区、太平街片区、荷塘晓月片区、螺丝山片区、河滨东路)以及乡镇"四个一工程"(一个车站、一条街道、一个市场、一个小区)建设,城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基本构建起承载20万人的城市发展框架。仁赤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开工,新建400公里竹产业公路顺利完工,启动了100公里竹产业公路硬化工程。

启动赤水运动休闲公园建设。除了交通,教育、饭店也是大力发展的部分,不断完善的三大支柱和人们自身的文化程度提高的提高将更有利于赤水市的生态环境的改变。加大人文景观的比重。

赤水的风景区,无论是四洞沟、桫椤公园,还是金沙沟、竹海,自然风光都是迷人的。深入挖掘竹文化内涵。这是赤水生态旅游最显着的特色。

打好"长征文化"这张牌。长征文化在赤水旅游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它既反映了抗战时期这一段不平凡的历史,也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赤水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而闻名于世,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厚渡"、"复兴场"、"黄皮洞"等"古战场"将成为人们凭吊、抒怀的场所。

所以,旅游资源的规划是发展必不可少的,也是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

赤水生态旅游

内容摘要 近年来,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的主方向,生态旅游作为最新潮的旅游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生态旅游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赤水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全市森林覆盖率76.29 居贵州省第一位。赤水风景名胜区是 唯一以行政区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 千瀑之市 丹霞之冠 ...

赤水生态旅游

内容摘要 近年来,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的主方向,生态旅游作为最新潮的旅游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生态旅游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赤水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全市森林覆盖率76.29 居贵州省第一位。赤水风景名胜区是 唯一以行政区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 千瀑之市 丹霞之冠 ...

生态旅游及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一 生态旅游的理念和实践 一 生态旅游的提出和生态旅游的内涵今天,旅游活动已经进入到大众旅游时代,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的重要内容,旅游业备受世界关注。世界旅游组织提供的资料表明,1950年后,生态旅游及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一 生态旅游的理念和实践 一 生态旅游的提出和生态旅游的内涵今天,旅游活动已经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