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件规定了危险源和风险评价的职责及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司服务或运行条件中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
负责对本部门的危险源初步识别、确认、登记、更新,建立部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并上报到营运中心。
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对各部门的危险源进行汇总、评价,建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并评价确定本公司危险源,建立《重大危险源清单》,同时为各部门提供业务指导。
负责批准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
初始状态评审。
在体系建立之前,公司应进行初始状态评审,以了解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现状。评审的主要内容有:
1——明确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
2——识别公司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中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3——对公司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惯例和制度的调查;
4——对以往事件、事故和紧急状态调查的资料进行评估;
5——营运中心负责将初始状态评审的过程和结果整理成书面报告,提交管理者代表审核。
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识别与评价的时机
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进行初始状态评审。
以公司的全体部门和活动为对象,每年对危险源进行一次辨识更新。
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情况发生变化时,可适时进行风险因素的评价。
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识别的内容和顺序。
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识别内容。
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和不漏项,重点应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质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识别时应考虑以下内容:
6——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7——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8——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
9——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
10——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
11——由本组织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
12——组织及其活动的变更、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
1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
14——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
15——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
条件变更的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应考虑活动的变更、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程或活动的影响。
在确定控制措施或考虑变更现有控制措施时,应按如下顺序考虑降低风险:
16——消除;
17——替代;
18——工程控制措施;
19——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
20——个体防护装备。
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识别方法。
21——现场观察;
22——询问与交流;
23——查阅有关资料和记录;
24——工作任务分析;
25——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
26——专家经验。
根据本公司实际特点,可将危险源和风险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7——物体打击;
28——车辆伤害;
29——机械伤害;
30——触电;
31——烫伤;
32——火灾;
33——高处坠落;
34——化学**;
35——物理**;
36——中毒和窒息;
37——其他。
风险评价内容和程序。
定性风险评价。
可选择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等方法做出定性风险评价结论;要求包括:
38——确定检查对象;
39——结合对象性质预先设计检查方案;
40—— 做出定性风险评价结论。
定量风险评价
根据评价对象的性质选取适用的定量风险评价方法,考虑危险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最终确定风险级别。
风险评价准则。
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发现危险源属于如下情况时,可直接确定为重大的风险:
41——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
42——不符合公司方针的;
43——员工或相关方有抱怨和要求的;
44——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
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
采取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分析危险源导致危险事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是用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危险的大小,这三种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其简化公式是:d=l×e×c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发生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概率为1。但在做系统安全考虑时,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分数定为10。
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表1所示。
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暴露在此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
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2所示。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变化范围很大,对**事故来说,可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结果。由于范围广阔,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轻伤规定分数为1,造成10人以上死亡的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在之间1与100,如表3所示。
表3 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c)
危险性分值 d
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但关键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和对总分的评价。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被认为是低危险,也叫可容许风险;总分达到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总分在160-320之间,是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重大危险;总分在320以上的表示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危险得到改善为止。危险等级划分如表4所示。
表4 危险等级划分。
运用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进行分析时,危险等级5级的危险源,确定为具有不可接受风险。
建立危险源的闭环管理系统。跟踪、记录并确定其是否采取措施被降低至可接受水平的过程。
工作要求:
对识别、评价的危险源建立闭环管理系统;
跟踪危险源的管理过程,必要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记录从危险源确定到解决的整个过程。
拟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优先性次序要求如下:
最小风险设计。优先考虑从设计上消除危险源。若从设计上无法消除,应通过设计方案实现危险最小化;
若无法通过设计消除危险,则应考虑采取永久性补偿措施。这类措施包括:故障安全保护设计、系统防护、个体防护等;
用隔离或屏蔽的方法保护系统、人员;
当各种方法都不能消除危险时,应采取报警装置来检测危险状况,并向有关人员发报警信号。
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13安全作业管理制度。1.目的 为了加强检修作业的安全管理,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杜绝作业过程中人身 设备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购物中心管辖区域内的危险作业 3.职责 1 具体作业部门负责危险作业的申请 2 安全主管部门负责危险作业的监督管理 3 主管安全生产经理负责危险...
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 yh aq 07 02 2012版本号 修改次数 a 0 1目的。加强生产 维修等过程中的危险作业管理,贯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针,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的所有危险作业的审批 现场安全防护等的管理。3职责。下达任务单位和具体执行单位...
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目录。为加强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防止或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根据 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 aq3022 2008,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1 动火作业分级 动火作业分为特殊动火作业 一级动火作业和二级动火作业 1.1 特殊动火作业。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生产装置 输送管道 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