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4道试题,共56分。)
v1.隶书的成熟期是在。
a. 秦。b. 汉。
c. 隋。d. 唐。
满分:4分。
2.楷书成熟于。
a. 魏晋。
b. 隋唐。
c. 明初。
d. 清末。
满分:4分。
3.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医学著作《脉经》的作者。
a. 王叔和。
b. 皇甫谧。
c. 孙思邈。
d. 李时珍。
满分:4分。
4.孔子十分重视教育,认为“立国”的三大要素是。
a. 人口、财富、教育。
b. 人口、家庭、教育。
c. 人口、资源、教育。
d. 国家、社会美德、教育。
满分:4分。
5.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
a. 清朝康熙年代。
b. 明朝万历年间。
c. 清朝乾隆年间。
d. 明朝永乐年间。
满分:4分。
6.从夏代起,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夏初一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
a. 部落的代兴。
b. 部族的代兴。
c. 族群的代兴。
d. 方国的代兴。
满分:4分。
7.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
a. 北京方言。
b. 北方方言。
c. 南方方言。
d. 官话。
满分:4分。
8.科举制开始于。
a. 晋。b. 唐。
c. 宋。d. 元。
满分:4分。
9.太学开始于。
a. 东汉。
b. 西汉。
c. 魏晋。
d. 南北朝。
满分:4分。
10.中国古代科技的两大特点是。
a. 现实性与理论性。
b. 系统性与世界性。
c. 综合性与广泛性。
d. 实用性与整体观。
满分:4分。
11.我国古代,金銮殿、寺庙、官府等建筑物在选址时所取的朝向是。
a. 正东。
b. 正南。
c. 东南。
d. 西南。
满分:4分。
12.《汉书五行记》:“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是最早记载。
a. 太阳黑子。
b. 彗星。
c. 日食。
d. 月食。
满分:4分。
13.“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这句话出自()的著述。
a. 谭嗣同。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黄宗羲。
满分:4分。
14.古汉字与今汉字的分水岭是。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隶书。
满分:4分。
二、多选题(共3道试题,共12分。)
v1.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有。
a. 传统科技思维的局限。
b. 重政轻技观念的束缚。
c. 封建制度的扼制。
d. 自身强大。
满分:4分。
2.唐代时期,长安城内的“胡化”现象表现为。
a. 吃胡食。
b. 穿胡服。
c. 奏胡乐。
d. 跳胡旋舞。
满分:4分。
3.以下作品,属于少数民族在史学方面的杰出著作有。
a. 《格萨尔》
b. 《江格尔》
c. 《元朝秘史》
d. 《蒙古源流》
满分:4分。
三、判断题(共8道试题,共32分。)
v1.大教育观一直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鲜明特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2.中外文化第一次大交汇是在秦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3.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汉字是殷商的甲骨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4.托尔斯泰主义的“勿以暴力抗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老聃“无为”思想的启迪。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5.汉语的词用在句子里时,可以看出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6.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就已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7.李清照是宋代词人中不具备爱国精神的一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8.汉字是汉族文化的主要载体,随着汉民族的迁徙,汉字承载着汉文化向四周传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分。
16秋《中国文化概论》作业1答案
试卷总分 100 测试时间 一 单选题 共8道试题,共32分。v1.古兰经 是哪个教派的经典。a.佛教。b.道教。c.伊斯兰教。d.教。满分 4分。2.我国固有的宗教是。a.佛教。b.道教。c.伊斯兰教。d.教。满分 4分。3.中国历史上实行郡县制的朝代是。a.秦朝。b.宋朝。c.元朝。d.明朝。满...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答案
1.1作业标题 西周分封建国与统一化文明进程的开 正确答案 统一化文明 是谁提出来的?a 李山 b 范文澜 c 郭沫若 d 冯友兰 正确答案 a 二重证据法 是谁提出来的?a 王国维 b 范文澜 c 郭沫若 d 冯友兰 正确答案 a 大溪文化在 a 长江流域 b 黄河流域 c 珠江流域 d 两河流域...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
2013年专本衔接用 一 名词解释题。1 狭义文化。2 文化事象。3 方志时期。4 永嘉之乱。5 墨家。6 两税法。7 一条鞭法。8 乾嘉学派。9 敬授民时。10 中国古代整体思维。11 中体西用论 二 简答题。1 简述中华文化多维性特点的原因。2 我国古代在黄河 淮河治理上的失误原因。3 简述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