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热学与物质。
一. 温度。
1. 物体的叫温度。规定: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为100℃。
2. 温度计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来测量温度的。
3. 常用的温度计有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使用体温计前应向下甩几下。
4.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看:使用前看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二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三读: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质形态及变化。
1.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 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如冰化成水。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如铁水变成铁棒。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如衣服被晾干。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如雾的形成。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如卫生球变小。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如霜的形成。
3. 固体分为;
1)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都是晶体;
2)松香、玻璃、蜂蜡、沥青都是非晶体;
4.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1)而非晶体没有;(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2)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要升高,也要吸热,凝固时温度要降低,也要放热。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5.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
min min min min
晶体熔化晶体凝固非晶体熔化非晶体凝固。
6.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蒸发有致冷的作用)
1)定义:沸腾是在,在液体[, 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发生温度、发生位置、汽化快慢)蒸发是在下,只在进行的缓慢汽化现象。
2)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对液体加热)。
3)沸腾时的特点:液体在沸腾时要,但。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7.液化有两种方式:[,
8.解释日常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
如:(1)液化:雾、露水、各种“白气”;
(2)凝华:霜、窗边的冰花、灯管变黑;
(3)升华: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卫生球变小、冰冻衣服变干等。
三.物质的结构。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物质由组成,分子由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 物质从宏观到微观的排序: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分子—原子;
太阳系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地球在第三条轨道上。
四.质量。1.质量(m):物体所含的多少叫质量;
国际单位为千克(kg),常用:克(g)、毫克(mg)、吨(t),关系:1kg =103g =106mg
物体质量与物体的无关。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天平(学生天平、托盘天平、秤)
2.天平的结构及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a放平:将天平放在上。
b归零:游码放标尺左端处。
c调平:调节横梁上的,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否则偏那边就往相反方向调)
d称:左物右砝: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游码,使指针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加减砝码时由大到小。
e记:被测物体质量等于右盘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注意事项:①使用天平时注意看清天平的量程(最大称量)和分度值(感量);
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且在称量过程中不能调平衡螺母,也不能移动天平;
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3.测物体质量:
一类:测一般固体的质量;
二类:测液体质量:先测空容器质量,再加入液体质量,测出总质量液体质量=总质量--空容器质量。
三类:测特殊物体质量:积少成多法:测一张邮票质量方法:先测出100张邮票总质量,用总质量除邮票的张数,就得到一张邮票的质量。
五、密度。1.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公式:ρ=m/v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物理意义:[,表示体积为1m3的水的质量为1.0×103kg
4.测物体的密度: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应看清量程和每一小格表示的体积和单位。读数时应注意:将量筒置于水平面上;视线应与筒内液体的。
测不规则固体密度:a先用天平测出质量;b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读数;
c将物体全部浸入量筒内的水中,再读出此时体积读数,两次体积差就是固体的体积(排水法);d用求出物体密度。
测液体密度:a先用天平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b向量筒内倒入一部分液体,记下量筒内液体的体积;c用天平测出容器和剩下液体的质量,两个质量相减得到倒入量筒的液体的质量;d利用算出液体的密度。
5.密度的应用:鉴别物质;物体是否是空心。
六.内能。1.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的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2. 扩散:两种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②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3.内能:①物体内部所有和的总和叫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
②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分子;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扩散的越快。
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等。
但内能越大,温度不一定越高。如冰化水的过程中,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a.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大,温度一般会升高;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内能会减小。
b.热传递条件: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着,就会发生热递,直到温度变得相同为止;(实质: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注:做功和热传递对于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4.热量(q)
(1)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多少叫热量;用“q”表示。
2)单位:焦耳(j) 理解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
例:夏天中中午天气很热,这个“热”字表示 ,摩擦生热,这个“热”字表示 ,煤燃烧时向外放出热,这个“热”字表示 。
5.比热容(c)
①定义: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j/(kg℃))
②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吸热的多少无关;比热容反映了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的强弱;
③物理意义:水的比热为4.2×103 j/(kg℃),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 j
6.热量的计算:
1) q吸=cm△t或q 吸=cm(t - t0);
2)q放=cm△t 或q 放=cm(t0–t)
其中;q吸、q放—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 — 物体比热容 ;
m — 物体质量;△t— 温度变化值;t0— 初温;t — 末温。
@@@温度、热量、内能区别@@@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热量:是一个过程。
吸收热量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内能不一定增加。如:吸收的热量全都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内能增加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
热传递中的“热”是指:热量热现象中的“热”是指:温度。
热膨胀中的“热”是指:温度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内能(热能)
7.热机: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压缩冲程能;做功冲程。动力**:做功冲程)
燃料的热值(q)
a.、定义:1kg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
b、单位:j/kg 读作:焦每千克c、公式q = m q
注意:③热机能量损失的原因:燃料未能完全燃烧;一部分能量消耗在散热上;摩擦做功。
8.热机效率:
定义: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能量之比;
公式:η q有/q总。
③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损失;采用先进技术;注意保养。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知识点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1.在生活中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固态 液态和气态三种,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可能发生变化。2.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这一温度叫冰的熔点。通常情况下,冰的熔点是0。c。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这一温度叫水的沸点,通常情况下水的沸点的100。c。3.在一定温度下熔化的固体属于晶...
沪科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复习名师
中考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上期 沪科版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一 熔点与沸点。1 水的三种状态 固态 液态 气态。2 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3 熔化的条件 1 达到熔点 2 继续吸热。中考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上期 沪科版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一 熔点与沸点...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
九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 沪科版 第十一章温度与物态变化。一 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 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 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