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点聚焦。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的发展历程。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人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
4.实验室药品取用的规则;量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的使用;给物质加热的方法,仪器的洗涤。
二、知识网络。
三、方法整合。
类型一:正确的理解和应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是中考必不可少的考查内容,且部分试题经常出现在卷首。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主要特点有:
以生活、生产、现代科技、新闻热点为素材、背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性质与用途的联系。
题1、选择合适的答案序号填入括号中:
①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③物理性质 ④化学性质。
(1)浓盐酸易挥发。
(2)酒精受热变成了酒精蒸汽。
(3)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
(4)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思路点拨】根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判断。
【分析】(1)浓盐酸挥发属于物理变化,而“浓盐酸易挥发”属于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2)酒精受热由液体变成了气体,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3)铁能在潮湿的空气里生产铁锈,是铁本身的一种化学性质,这种性质可以通过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这一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4)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说明石蜡已经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1)③(2)①(3)④(4)②
【解题规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在于是否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变化与性质的区别在于性质往往要多一些关键词,如“能”、“易”、“会”、“难”、“不易”、“不能”等。一定要抓住这些概念的内涵答题。
【举一反三】
【变式1】(08黄石)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剂 b.可燃冰用作燃料。
c.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d.金刚石切割玻璃。
【变式2】小丽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做过以下四个家庭小实验,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糖溶于水,观察液体的体积变化 b.用铅笔芯的粉末打开生锈的铁锁。
c.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现象 d.利用木炭和棉花净化水。
类型二:观察实验现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中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对于观察实验现象的考查有:判断实验现象的准确性、观察实验现象的全面性(眼、耳、鼻、手模)、正确的表述实验现象等。
题2、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它可以在空气中点燃。取一段用砂纸打磨过的镁带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氧化镁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粉末。根据上述有关镁的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由生成 (填物质的颜色、状态),该过程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镁带燃烧时的现象是 。
【思路点拨】会区分实验现象和结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解析】(1)镁带燃烧前是银白色金属,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镁是白色固体粉末,所以该过程生成了其他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2)本题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才是实验现象。
【答案】(1)白色金属白色固体粉末化学变化。
(2)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粉末。
【解题方法】
1.不要将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测、结论等相混淆。例如,描述实验现象时,不应直接指明生成物的名称。
2.用化学术语正确的表达实验现象,①形态:包括状态(气、液、固)、分层、溶解、气泡、气味等,②外观:色、烟、雾、浑浊等,③能量:物质变化中的光、电、热、声、**等。
3.弄清概念,防止张冠李戴,如:“光”与“火焰”;“烟”与“雾”;“浑浊”与“沉淀”;“溶解”与“熔化”
【举一反三】
【变式3】不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b.熄灭后有白烟产生。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白雾。
【变式4】下列现象中与蜡烛燃烧时所发生的现象不相符的是( )
a.发出黄色的光
b.火焰上方如果罩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则发现烧杯壁上白色固体
c.蜡烛逐渐变短
d.蜡烛燃烧时火焰上方有黑烟。
类型三:对实验**的理解。
科学**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此类题往往抓住科学**的某个要素作为切入点,要求结合**目的进行作答,考查**能力。如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设计一个程序合理符合科学规范的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得出数据可支持的结论、评价研究结果与他人交流等等。而一个试题可以测试多种能力或是一种能力中的多个层次。
题3、(08浙江嘉兴)市场上的防晒霜都宣称可以防晒。暑假期间,我市某学校学生外出徒步旅游,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你认为最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a.小敏 b.小英 c.小玲 d.小红。
【思路点拨】验证防晒霜的效果,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内,同一**部位进行实验验证。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小英第一天手背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如果两天天气情况不同,则没有可比性;小玲在同学的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不涂,因为不同的人的**抗晒效果不同,所以也没有可比性;小红手心上涂上防晒霜,手背上不涂,因为手心和手背接受太阳照射的程度不同,也没有可比性;小敏选择同一时间内,同一人的同一**部位进行实验验证,实验方案合理。
【答案】a【解题技巧】此类题目根据提出的问题或猜测与假设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从而验证所提问题与假设是正确的。要解答这类题目,必学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实验方案设计的考查,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要合理、有科学性,与实验目的相对应。
做对比实验,要控制好变量。
【举一反三】
【变式5】某同学为了研究化学实验室中某固体药品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实验方案是( )
a.观察固体的颜色和外观 b.放入水中试其溶解性
c.用嘴尝其味道d.加热固体观察是否有变化。
【变式6】为了比较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某同学向盛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如图3—1),他接下来所做的对比实验应选图___装置,你的理由是。
题4、在点燃蜡烛时,小红发现有一根烛心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些。请你和小红一起**,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猜想: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实验**:**不同量的食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
实验方案: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心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1支做对比实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从所得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出两点结论:
实验反思:①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至少写出一点。
②你认为此实验结果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
【思路点拨】实验结论要结合实验过程、数据分析、**目的作答,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还应考虑是否实用、实验误差等,实际应用价值从节约资源角度分析。
【解析】由实验数据可分析出:随着食盐量的增多,蜡烛燃烧时间逐渐变长,当食盐量较大时,燃烧的稳定性减弱,所以食盐可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但并非越多越好。从实际应用来看,加入食盐后烛光亮度是否受到影响也是应该研究的。
从节约资源的角度看,建议制造蜡烛时在烛心周围加入少量食盐。本题的**具有实际意义。
【答案】实验结论:①食盐可以延长蜡烛燃烧时间。②所加食盐并非越多越好。从此次实验来看,加入0.7g时效果最好。
实验反思:①本空有多种答案,只要从实验方案的严密角度进行思考。答案举例:
a必须进行3次实验取平均值;b还要观察或测定加入食盐后对烛光亮度的影响。②建议蜡烛制造企业在烛心周围加入少量的食盐,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节约资源。
【解题技巧】此类**题是运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的证据,并对所收集的证据和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通过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对结论能作出正确的解释。解题的关键是要对题目中的信息等方面的知识综合考查,在认真阅读题给素材,联想所学知识的前提下,紧密联系实际,打破传统,用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灵活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并准确精练地表述。评价时要紧扣实验目的和原理。
【举一反三】
【变式7】家庭使用的液化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你设计实验验证这个结论。
【变式8】科学**是奇妙的过程,请你参与下面的实验**。
[提出问题]在一个门窗紧闭且刚上完课的教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与教室外操场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猜想与假设]小华认为:刚下课的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应该比室外操场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查阅资料]当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实验**]
[拓展应用]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我们在教室里学习时应注意什么?
类型四:运用实验仪器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具备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是进行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命题常常综合考查实验能力。很多知识都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有文字叙述的,有以**展示的,有的将仪器的用途、名称纳入填空题、实验题和主观性简答题中的,还有给出多种仪器进行选择组装的。
题5、实验课上,甲乙两同学进行药品称量练习如下:
(1)甲、乙都取5g砝码,移动0.4g游码,称5.4g食盐,但甲同学称量时将食盐放在左盘,而乙同学将砝码放在左盘。
(2)量取40ml水,甲先平视最低处读出读数50ml,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再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出读数10ml。而乙同学先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出读数50ml,后又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读出读数10ml。
两次操作:(1)操作中___同学错误,实际取量___填5.4g。
(2)操作中___同学错误,实际量取水___40ml。
【思路点拨】正确的使用天平和量筒。
【解析】(1)应该将砝码放在右盘,所以乙同学错误。乙同学把砝码放在左盘,实际上取的物质质量为:
5-0.4=4.6g。
(2)仰视时,读数偏小;俯视时,读数偏大;所以实际取量都大于40ml。
【答案】(1)乙 ;<2)甲、乙;>。
【解题技巧】 对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要熟悉各种仪器的正确使用。对于天平,可进行天平的调整平衡操作,称量未知量的物质和一定量的物质的操作等;量筒的使用,练习正确的读数,俯视、仰视读数的误差分析等。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这类题目便不会出错。
【举一反三】
【变式9】玻璃棒在化学实验中有多种用途,下列操作不当的是( )
a.搅拌溶液 b.蘸取少量液体 c.捣碎固体药品 d.沿玻璃棒倾倒液体。
【变式10】用托盘天平称量一未知质量的烧杯。在下表中用“↓”表示向托盘上增加砝码,用“↑”表示从托盘上减少砝码,并在下图中用“△”表示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若烧杯的实际质量为36.8g)。
九年级化学绪言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序言。一 什么是化学。1 定义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 结构 性质 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2 物质与物体的区别和联系。凡占有空间 具有质量 具有特性的东西称为物质。凡由物质组成,具有一定形状 大小和用途的东西都称为物体。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物体是物质的成品。二 化学的研究对象。...
九年级化学绪言及第一单元讲学稿
绪言及第一单元。课题1 走进化学世界。课型 新授课主备 黄露审核 化学教研组。班级 姓名组名家长签字组长签名 目标 1 学会观察思考的方法,了解化学史上的成就,掌握化学研究的内容。2 理解物理变化和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能区别常见物。质的变化。3 理解并区分物质的性质。自学指导 一...
九年级化学课题一空气练习
课题一空气。1 如下图所示,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 正确量取8ml液体,应选用的最合适仪器有 5ml量筒 10ml量筒 50ml量筒 胶头滴管。abcd 3 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水结成冰,冰融化成水 b 鸡蛋变臭,人体呼吸。c 酒精挥发,酒精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