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na+比na稳定④质量几乎相等。
质子数相等。
a.①②b.②④c.①③d.全部。
10.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钟后,玻璃管内有一团白烟(如图所示),白烟是氨气与***反应生成的氯化氨(nh3+hcl==nh4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氨分子和***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氨分子和***分子运动的速率相等。
c.氯化铵微粒不运动。
d.该反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可再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11.填写表中空白并回答问题。
在**中各数据间蕴藏着某些规律,请写出两条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电子数。
12.下图是物质与其构成微粒之间的关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中含有大量的铁原子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当a= 10 时,该微粒是原子。
当a=8时,该微粒是阴离子(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其符号为 o2 -
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 。
13.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你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9.00 。
2)磷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16 。
3)上表中金属元素有种 5 。
4)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左至右逐渐增大。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3分,共30分)
14.请你参与下列**: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变红色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 。
2)从热量变化的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氢氧化钠固体溶水放热,加快浓氨水的挥发 。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 反应速度快;大大降低了氨气对空气的污染 。
15.某兴趣小组用如下图装置**分子的运动。
1)选用药品时利用了浓氨水的以下性质,其中属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是 b 。
a.浓氨水有很强的挥发性。
b.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2)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
发现问题: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是怎么变成红色的?
假设一:空气中有一种物质的粒子(分子)不断运动,进入a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假设二: 氨分子(或氨水散发出一种粒子)不断运动,进入a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
分析:实验中b烧杯内的酚酞溶液不变色 ,说明假设一不正确,假设二是正确的。
3)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了一种科学实验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对比实验(比较) 。
4)请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或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从厨房边经过时,能闻到炒菜的香味等(合理即可)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8分)
16.(2分)俄罗斯科学家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其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和是多少?
解析】原子中的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可推出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和,就是中子数和质子数的和,又因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为289。
17.(6分)已知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基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4.482×10-26kg,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1)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2)一个镁原子的质量。
解:(1)铝的相对原子质量==26.987
答: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7。
2)一个镁原子的质量为24×1.993×10-26kg×=3.986×10-26kg
答:一个镁原子的质量为3.986×10-26kg。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课题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我们先来学习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观察到一些现象 比如说湿衣服经过晾晒后干了 我们打开一瓶汽油,在很远的地方就闻到有汽油味 打开白酒也能闻到酒的味道 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对这个问题,很早就有过 下面我们来做二个实验,从这个实验中会得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练习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一 选择题。1 如图是钠与氯气 cl2 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b 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 钠离子和氯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d 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2 石门山森林公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 3制取氧气》第2课时导学案学习
教育调查报告小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制取氧气 第2课时导学案。教师评语小学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2.认识分解反应。3.通过实验进行科学 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一 课前导学部分 教学工作情况 课前知识积累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 加热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