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案

发布 2022-08-09 22:36:28 阅读 3112

《小数的意义(一)》学案。

学校年级姓名。

温故互查: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除了某些商品的标价用到小数外,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小数。

说说看,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自学感悟:说一说,1.11元是什么意思?1.11米呢?

合作**:折一折,涂一涂。

1、我们把一个正方形表示为“1”,请同学们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把其中的1份涂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为( )再把另一个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中的3份涂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为( )

2、我们可以写成小数( )0.1表示把“1”平均分成( )份,其中的( )份。

3、你能尝试把写成小数吗?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巩固练习:一个正方形是1,平均分成100份,2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吗?20份?

拓展延伸:0.001米也就是多长?为什么?5毫米也就是多少米?

小数的意义(一)》学案。

学校年级姓名。

温故互查:二人小组复述下列问题:

1、(1)一个为“1”的正方形,怎么样表示0.1?

2)0.1元表示多少钱?

2、(1)把“1”平均分成10份,3份是多少?

2)把“1”平均分成100份,3份是多少?12份是多少?

自学感悟:自学提纲:

1、自己写一个小数,并在方格纸上表示出来。

2、想一想或看书找一找,每个数位上的数分别表示多少,把新认识的数位在数的相应位置写出来。

巩固训练:第3页的练一练。

拓展延伸:

思维训练:个0.1是( )

个0.1是( )

×99的积是( )

小数的意义(二)》学案。

学校年级姓名。

情境:黑板有多长?(教材4页例题)

想:淘气测量黑板的长度,量出2米后还多出36厘米,要求出36厘米等于多少米及黑板有多长。

合作**:**一: 1米=100厘米,所以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厘米,也就是1/100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1米=100厘米,所以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36份是36厘米,也就是36/100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得出:1厘米=( 米,36厘米=( 米。

我能计算黑板的长度:

**二:鹌鹑蛋和鸵鸟蛋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千克?(教材4页例题)

1、观图,获取信息,理解题意。

2、由1千克=1000克可知:1克=1/1000千克=0.001克;

因此:12克=( 1000千克=( 千克;

500克千克=( 千克;

1千克500克=( 千克+( 千克=( 千克。

3、解决问题。

巩固练习:第5页“练一练”

拓展延伸:一种**鸟,翼长2米1分米,还可以怎样表示?体重约1千克500克,用小数怎样表示?骨骼重113克,可以用小数表示吗?

小数的意义(三)》学案。

学校年级姓名。

问题导入:在计数器上拨出22.222,并和同桌说一说其中的“2”分别表示多少?(教材6页例题)

自学感悟:自学课本第6页。填空:

十分位上的2表示2个1/10,也可以表示2个0.1.

百分位上的2表示2个1/100,也可以表示( )个( )

千分位上的2表示( )个( )也可以表示( )个( )

归纳:1、小数点右面第一位是( )第二位是( )第三位是( )

2、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分别是1/10,1/100,1/1000…也可以写成。

3、小数的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

合作**:下面两个商店毛巾的**一样吗?(教材7页试一试)

1、比较5元和5.00元的大小。

5元是5个( )元,5.00元的整数部分是5,也表示5个( )元,得出:5元○5.00元。(填>、<或﹦)

2、归纳得出:

在5的小数点后面添上两个零,小数的大小( )同理,5.00的末尾去掉两个零,小数的大小也( )

巩固练习:教材页练一练。

比大小》学案。

学校年级姓名。

温故互查:回顾大数的比较方法。

自学感悟:阅读课本第9页思考问题:谁跳的高?为什么?

要求王红和李娜谁跳的高,就是比较0.69和0.8的大小。

合作**:**一:谁跳的高。

方法一:利用单位换算比较。

0.69米是( )分米( )厘米,0.8米是( )分米,因为8分米○6分米9厘米,所以0.8○0.69.

方法二:利用计数单位比较。

0.69是( )个0.01,0.8是( )个0.01,因为( )个0.01大于( )个0.01,所以0.8○0.69.

方法三: 利用示意图比较(见9页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0.8○0.69

解决问题:0.8○0.69,所以( )跳得高。

**二:谁跳的最远。比较.08的大小。

1、借助数位顺序表比较。(自己动手制作)

2、利用数线图比较。(自己动手制作)

比较得出:○>跳的最远。

归纳:说一说: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巩固练习:课本第10页“练一练题。

拓展延伸:两导两练《比大小》

比大小》学案。

学校年级姓名。

温故互查:独立完成下列练习(比较小数大小)

合作**:1、思考一下,0.2和0.20谁大?你是怎样想的?

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

.2和0.20怎么会相等呢?这是不是一种巧合?

巩固训练:第10页“练一练”第4题。

拓展延伸:下面数中的方框内可以填几?

买菜》学案。

学校年级姓名。

情境:课本第11页),笑笑买了一把油菜和1把芹菜。售货员告诉她,一把油菜1.25元,1把芹菜2.41元。

根据这个情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自学感悟:1、估一估,两件物品大约多少元?

1.25元可以看作( )元,2.41元可以看作( )元。两件物品大约是( )元。

2、售货员收3.66元对吗?

合作**:1、求买两种蔬菜一共要付多少元,用加法计算。可以列式为:

方法一:利用单位计算。

1元+2元=( 元。

0.25元+0.41元=( 元。

)元 +(元=( 元。

方法二:利用直观图计算。(见课本11页)

方法三:用竖式计算。( 讲解)

2、求售货员收了3.66元对不对,可以用3.66-1.25来验证。用竖式计算为:

我能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巩固练习:课本练一练的第题。

拓展延伸:课本练一练的第6题。

比身高》学案。

学校年级姓名。

情境:课本13页情境图)

你能根据主题图提供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自学感悟:根据情境图提问题。如:鹿妈妈高多少米?

分析:已知小花高2.4米,鹿妈妈比小花高1.7米。要求鹿妈妈高多少米,就用小花的身高加上鹿妈妈比小花高出的米数,列式为:

合作**:**一:1、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2.4是( )个0.1,1.7是( )个0.1,( 个0.1加( )个0.1是( )个0.1,也就是( )所以2.4+1.7=(

2、 利用直观图计算。

见课本第13页。

3、用竖式计算。(教师精讲)

我能归纳出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二:小黑高多少米?

1、复习整数退位减法。

2、我能试着计算:(一名学生到讲台板演)

我能归纳出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巩固练习:课本“练一练”的第题。

歌手大赛》学案。

学校年级姓名。

情境:阅读课本第18页的内容:

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8.55分、综合素质得分是0.

88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65分,综合素质得分0.40分。

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自学感悟:1、怎么样才能看出谁的表现更出色一些?

2、谁的总分高?高多少?

合作**:思路分析:

要求5号选手比9号选手高出多少分,应先用加法计算出9号选手的总分,再用5号选手的总分减去9号选手的总分。

我可以这样列式计算:

说一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我发现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 )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按( )的顺序计算,如果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 )再算( )

巩固练习:学生解决课本“试一试”、“练一练”的习题。

拓展延伸:课本17页第5题。

练习一》学案。

学校年级姓名。

1、在小数中,小数部分在小数点的( )整数部分在小数点的( )

.17里面有( )个0.01,它的计数单位是( )

1是 0.001,1000 116 是( )10001298 是( )

4、三十点零七写作( )它是( )位小数。

.9中的4在( )位上,表示( )个( )9在( )位上表示( )个(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三角形内角和。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8 29页。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2 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的 过程,体验 发现 验证 应用 的学习模式。3 渗透 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学习重点 难点 理解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学习目标 1.在操作比较中学会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3.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养成细心习惯。学习重难点 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认真读一遍教材p4 p6,做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4 加 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学习目标 1.认识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 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学习过程 一 知识铺垫。1.口算。二 自主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例 1 四年级同学参加植树劳动,一班植树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