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复习

发布 2022-08-05 09:58:28 阅读 3602

观刈麦·白居易。

赏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诗歌一开头便交代了写作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

接着“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两句描写了妇女带着小孩赶往田间地头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水送饭的情景。

随后,写到了青壮年们的劳累和辛苦,他们“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不顾烈日的烘烤,脚踩发烫的土地,不辞辛劳地在南冈麦田低头收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尽管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但为珍惜这昼长的夏天也顾不得炎热太阳的炙人了。诗到此处,一家人辛苦忙碌的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此读者也给予了深深的怜悯之情。接着,作者又描绘了令人心酸的图景。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手悬敝筐。”一个贫穷的妇女怀抱幼小的孩子,手里提个破篮子在一旁拣拾收麦时遗落的麦穗。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原来为了缴纳官税,她家买光了田地,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着别人收割时散落的碎麦来过活,真是令人同情与伤心。

以上描写的两种情景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的艰难生活,他们辛苦忙碌的种田,但仍然没有保障,今天的割麦人很有可能成为明天的拾麦者,这强烈的讽谕尽在其中。

中考**】1.诗中最能表现农民辛苦劳作的诗句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2.观刈麦和《悯农。锄禾日当午》有哪些相似?

答: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3.《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天气十分炎热的句子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4.《观刈麦》中有一句\\\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请问听者\\\悲\\\从何来?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月夜·刘方平。

赏析】本诗写的是初春月夜黎明前的情景。夜深人静,月光斜照着半边庭院;北斗星和南斗星横斜着,天将亮了。低微唧唧的虫鸣声,第一次透进了绿色的窗纱,春意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

诗的前两句写环境的幽静,后两句写感觉到春天的气息。以“虫声新透绿窗纱”来表达春回大地的信息,“透”字传神,读来亲切有味,境界全出。

中考**】5.“更深”“阑干”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答:“更深”是夜深的意思(“阑干”是横斜的样子)

6.“虫声新透绿窗纱”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答:诗句描写了蛰虫涌动,春天来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喜悦(惊奇、喜爱)的心情。

7.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春江水暖鸭先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赏析】

这是一幅早行图。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和“声”结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中考**】8.这首诗表现主题的是哪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中哪些描写表现早行之早的?

答:“客行悲故乡”抒发了诗人怀念家乡、心系长安的心情表现早行的有晨起、鸡声、残月、晨霜、枳花明驿墙、梦醒。

9.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所描绘的是什么样一幅景色。答:旅行者夜宿简陋的茅店,月亮未落、雄鸡刚叫时就起来赶路,从凝霜的板桥上走过,留下一路足迹。

10.“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与“凫雁满回塘”分别是何处景色?各有什么特点?写这两种景色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槲叶、枳花是旅途上的景色;回塘凫雁是梦中故乡的景色;旅途荒山凄凉,故乡回塘水暖两种景色鲜明对照,表现羁旅愁情和思乡悲情。

11.商山早行描绘了怎样的早**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黎明时分,车马上的铃铎轻响,伴着鸡鸣,月光的余晖洒在客栈的茅屋上,桥上覆盖着白霜,足迹凌乱。抒发作者羁旅在外的思乡之情。

卜算子·咏梅。

赏析】 这首咏梅词,作者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上阕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 梅花长在偏僻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种的,它寂寞地开放着。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在这样的暮色黄昏中,独自挺立开放的梅花难免会有着孤苦无依的愁苦,更何况环境如此恶劣,风雨交加,倍受摧残。这实在令人深深叹息。

下阕抒情, 主要抒写梅花的两种美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其一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其二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

这几句词意味深长。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受贬,因此他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中考**】12.《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的艰难、恶劣的处境,下阕写梅花的高洁坚贞的品质。

13.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

答: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

14.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的《卜算子·咏梅》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两首诗都是“咏梅”,为什么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品味有差异?

答: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赏析】

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芬芳。上片写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五色杂陈,秀美明丽,写足春色之娇娆媚人。

下片写人物。撷取烂熳春色中一位年轻村姑之天真形象和幼稚心态进行表现。“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

“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昨宵春梦”和“今朝斗草”的生活细节,惟妙惟肖,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写足,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特写,绾合换头“巧笑”语意,收束全篇春光无限之旨。全词浑成优美,音节浏亮,意境清秀,场面轻快,洋溢着诱人的青春魅力。

尤其上下片的构思,景与人对应着写,将春天的生命写活了。其中巧笑的东邻女伴,仿佛春天的女神,给人间带来生气、美丽与活力。

中考**】15..赏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二句诗。

答: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

16..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中的“碧苔”“三四点”“黄鹂”“飞絮”等词用很准确,试分析一下。

答: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

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赏析】上片写景,也写人,并点出季节,生动地勾勒出初夏时节农村生活的画面:作者从枣树下走过,枣花簌簌地落了他一身,这时候,他耳边听到了村子里从南到北传来一片片缫丝车缫丝的声音,又看到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正叫卖黄瓜。作者抓住富有季节性特征的一些事物,有声有色地渲染出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

下片记事,转写作者村外旅行中的感受和活动。接下来一句写作者骄阳下口干舌燥的感受。结尾一句,写作者以谦和的态度向村野百姓求茶,一则显示出词人热爱乡村、平易朴实的情怀,二则暗示了乡间民风的淳厚。

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

中考**】17.对诗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全词在构思和用语上颇具匠心,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b.上片三句话,三个画面,从所见着笔,次写所闻,不仅具有色彩美,而且有**美。

c.下片记事,转写作者村外旅行中的感受和活动。

d.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村南村北”又概括嘈杂的“缫车”声,词人心情定是烦躁郁闷,无法排解。

解析:(此处“声响”是词人谢雨途中所闻,是乡间忙碌之音,词人的心情是愉悦的。)

18.这首小令清新朴实,明白如话,仅“试问”已让词人形象栩栩传神。请结合末句的内容,分析词人形象。

答:“野人家”指村野的一户人家,“试问”有敲门探询之意。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

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太守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

19.从诗文的描写来看作者身处什么环境?

答:日高人困之时,口干舌燥的作者来到了一个农村。意对即可。

20.作者当时正做太守,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性格?

答:当时作者并没有多少太守的架子,跟农民的距离并不太远。可以看出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意对即可。

21.具体说说这首词在写景上的特色?

答::这首词一改他诗以视觉形象为主的常见写法,而是别出心裁地将富有农家生活气息的各种声响搬入词中,于平易中见神奇。村头枣花掉落衣巾声、农家缲(sāo)车抽茧出丝声、农人粗服柳下卖瓜声,声声入耳。

使乡村的季节色彩、田家的农事活动、农村的生活情态融为一体。

醉花阴。赏析】

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意。

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是有很浓的感**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难免有孤寂之感。

“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黄昏赏菊东篱、借酒浇愁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

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这里以“暗香”指代菊花。

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风标与梅花相似,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这是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

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复习课外古诗词

一 月夜忆舍弟杜甫。1.默写 2 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一句。3分 3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3分 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 16题。8分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默写 注 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 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因 刚...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试题

九年级上册背诵内容测试题。一 填空。1 东皋薄暮望。2北风江上寒。3 我家襄水曲4 迷津欲有问5 亭亭山上松6松枝一何劲。7 冰霜正惨凄8夜吟应觉月光寒。9 蓬山此去无多路10 当时奢侈今何处11 官船来往乱如麻。12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13今日又南冠。14灵旗空际看。二 理解性默写。1 王绩的 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默写 课外古诗词理解默写

八上课内外古诗默写 一 120分 班级姓名成绩 一 直接默写 58分 1一览众山小。2.烽火连三月。3带月荷锄归。4长河落日圆。5.月下飞天镜。6.洞庭之东江水西。7.少壮不努力。8.树树皆秋色。9孤帆天际看。10徒有羡鱼情。11.黄鹤一去不复返。12落日故人情。13.晴空一鹤排云上。14.好峰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