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教学设计。
城关中心学校赵正益。
教材分析】第四节“杠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用性,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源于生活,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二是**性,杠杆平衡条件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得出f1×l1=f2×l2这一结论。
三是基础性,这一节是学习滑轮和其他机械以及机械效率的重要基础。本节内容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
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
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中的几个概念。
2.经历**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归纳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逐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难点:1.通过实验,理解力臂概念。
2.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
实验器材及教学**的选择与使用】
铁架台,木棍,砖块,绳子,弹簧测力计,钩码,杠杆原理演示器(教材图13.4-5),三角板,多**设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用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故事导入;
2.出示砖块、铁架台、木棍、细绳等,请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情景,调动学生激情。
二、认识杠杆。
用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的实物,介绍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如下图)。
三、**:杠杆平衡条件。
1.用上图实物,演示并讲解什么叫杠杆平衡。
2.提出问题:如果将支点右移,观察l1、l2如何变化?f1又会如何变化?反之,又会怎样变化呢?(学生凭经验应该说能回答正确)。
3.**:杠杆平衡条件。
1)参照教材图13.4-5,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为什么要改变几次钩码重和位置(f1、f2以及l1、l2)?
3)分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填写数据,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
5)学生交流发言,最后总结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5.巩固与拓展。
1)在上面实验中,如果将两个钩码(质量均为50g)挂在右端8cm处,则在右端20cm处要用多大的力才能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方向如何?
2)用弹簧测力计演示、验证。
3)设问:如果将弹簧测力计改为斜向上拉,则读数会如何变化?
4)学生猜想,教师演示,设问: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5)引导学生找出斜向上拉时,f1、f2以及l1、l2在**?f2与l2的乘积变了没有?比较l1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四、杠杆的应用。
1.引导学生画出以下几个杠杆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1)羊角锤拔钉子 (2) 收渔网。
3) 天平。
2、比较以上三种杠杆中的动力、动力臂的大小,学习三种类型的杠杆。
省力杠杆:l1>l2,省力但费距离,如(1)
费力杠杆:l1
等臂杠杆:l1=l2,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如(3)
3.请同学们举例,生活中都有哪些杠杆,分别属于什么类型?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呢?
五、设计练习。
阅读科学世界,思考并讨论如何算出大象的重量?
杠杆 》 说课稿。
城关中心学校赵正益。
我说课的内容是《杠杆》,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4 节。下面我分四部分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第12章分别各用一节介绍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知识,本节从新的角度,在不同层次上研究了这个问题,其内容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也是后面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物理**于生活,经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建构物理模型,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本节课无论是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上,还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的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作用。通过**,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力臂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力臂的引入,用实验让学生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部分: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节课主要运用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包括发现法、讲练法、**、合作等。辅之其他教学方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使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得以更好的实现。并采用多**互动教学,教师将**相关素材、选择合适的练习题制作成幻灯片,以备教学使用。
第三部分:学法分析。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课程改革形成由点到面,逐步铺开的良好态势。
其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物理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转变学生物理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辅以多**手段,采用着重于学生探索研究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 ①创设情境—引入问题②研究发现—展现新知③课堂实验—增加体验④变式训练—巩固新知⑤拓展训练—思想渗透⑥任务后延—自主**⑦总结反思—提高认识七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接下来,我再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第四部分: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程序分七个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教师以复杂的机械都是由简单的机械组成为话题,提出疑问。展示最简单的是杠杆,引出要研究的问题——杠杆。由简单到复杂是我们认知事物的一个过程,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研究发现展示新知。
通过两张**来认识杠杆。第一张是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第二张是古埃及人在修建金字塔的时候,他们就利用杠杆来搬动巨大的石块。两张**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物理问题:
杠杆是什么?你会用杠杆吗?杠杆会省力吗?
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注意力会迅速集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通过观察跷跷板、船浆、抽水机、撬棒等**,直接告诉同学:他们都是杠杆,让同学们观察并讨论它们在工作中的特点,教师与对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归纳出杠杆的概念。这种发现学习法, 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力,有助于保护学生**未知事物的兴趣。
在同学掌握了杠杆的概念后,进入问题教学。要进一步了解杠杆,提出要掌握杠杆的五要素。让学生仔细观察撬棒撬石头的事例。
介绍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力臂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让学生拔钉子,知道当支点o到动力作用点a的距离相等时,不同方向的动力f1和f2的作用效果不同,引出力臂的概念。
然后通过多**演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这个例子很简单,但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我觉得应该充分运用这个例子,教会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借此让学生掌握杠杆的五要素。接下来进入练习,教师监控,予于指导。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杠杆的理解,并锻炼了学生认知事物的能力。
通过练习1:观察教(p64图13.4-4乙)大人和小孩玩跷跷板,让学生知道:
动力和阻力是相对的;练习2:同时让学生明白动力的作用效果除了与力的大小有关之外,还与力臂有关。带着力的大小与力臂有怎样的关系的问题进入第三个环节。
.课堂实验增强体验。
本环节是教学的难点,会用到本节课一半的时间。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活动一:
学生通过尝试,可以得到很多种方法:只用一种工具或几种工具的组合。让学生明白使用杠杆可以省力,用不同的方式使用杠杆可以省不同的力。
**活动二:我准备好一个书包、一根1.5m长的杆,请两位同学做体验撬书包的方式和感觉,**:
书包和肩很近,学生感觉轻松;书包和肩很远,学生感到吃力。让学生明白杠杆在不同的情况下既可以省力,还可以费力。不同的方式达到都把书包撬起的相同效果,引出问题:
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让学生再观察刚才同学的表演并猜想,学生的回答的结果可能会很多,这时要正确引导,让学生猜想到可能与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有关。接下来让学生设计并完成实验**活动三:
杠杆的平衡条件。
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课堂上将教师到不同的小组了解学生的设计方案,不管用哪种方法,教师首先要保护好学生的创新新意识,其次要认真引导学生分析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通过尝试,参与并指导实验,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杠杆没调平衡?
始终让动力臂和阻力臂相等?力臂与刻度尺并不完全重合?不管学生出现了哪些问题,教师应该合理引导、指导,对于没有设计完成实验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就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接下来教师监控部分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 f1与l1的乘积与f2与l2的乘积相等、相差很小、相差教大。
教师要对不同的结果分析。最后归纳结论:f1×l1=f2×l2。
运用结论解决前面设置的问题。
4).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进入练习3:在研究杠杆平衡时我们发现,有时杠杆平衡时,左右两边力和力臂数据相加也相等,因此,能否得出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单位不同,不能相加)让学生明白杠杆的平衡是由f1×l1=f2×l2确定的。
(5).拓展训练思想渗透。
通过观察教材图13.4-7我国古书《天工开物》中两幅图:捣谷用的“舂”和提水用的“桔槔”。反映出我国古代对杠杆的认识和应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杠杆
杠杆教案 第二课时 执教 吴红保。教学想法 首先回忆上节课学的什么是杠杆,哪些是杠杆的五要素,通过练习。加以巩固。通过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使用这些机械,引入杠杆的作用和分类。在通过实验对杠杆的平衡进行 最后得出杠杆的平衡原理,再通过习题加以巩固。教学目标 1 加深对杠杆的五要素的理解。2 理解杠杆的平衡...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助学备课包1《杠杆》助学案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助学备课包 杠杆 助学案。课题 11.1杠杆物九上002一 知识回顾。1 当杠杆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处于状态。注意 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不一定是在水平位置。例如下面图甲 乙当杠杆静止时我们说处于平衡状态的是选填 甲 或 乙 或 甲和乙 2 在上图中分别画出甲 乙两图动力...
九年级物理《杠杆》教学设计
杠杆 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杠杆 选自义务教育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第十三章第四节,前面几节课已经分别介绍了力的作用效果 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等知识。本章从新的角度,从不同层面上研究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问题,其内容是前面力学知识的拓展,是 其他简单机械 的理论依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 活动,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