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发布 2022-07-24 06:35:28 阅读 7745

xx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2023年月日。

五周长。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7课时。

什么是周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中“什么是周长”部分。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学会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法:操作演示法、引导法。

学法:操作实践法。

教具:线、直尺、皮尺。

学具:树叶、四边形、五边形纸卡、彩笔、直尺。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什么形状的?小蚂蚁沿着树叶的的边缘爬一周,小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小黑板出示)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 45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请同学们用笔画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

2、小组汇报学生各自尝试画的树叶。

3、解决问题:你们有办法量出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吗?请试一试。

4、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边缘的长度。

三、反馈交流。

1、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

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

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子来量线的长度。

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

2、同学合作完成。

摸一摸:(a)课桌面的边线。(b)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3、实践活动。

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

2)量一量一片树叶一周的长度,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

4、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四、精讲点拨: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五、当堂训练完成课本45页数一数。

六、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测量餐桌面的周长。

板书设计:什么是周长。

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什么是周长。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周长。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对周长认识。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形等图形的周长

3、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对周长认识。

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法。

教学具准备:多**、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小黑板出示)

集体回顾什么是周长?

二、合作交流,解读**。

1、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2、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三、精讲点拨:教师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讲解。

四、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第 46页的2题。

2、填空: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订正。

1)、三角形的周长指的是( )条边长的(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指的是( )条边长的( )

2)、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0米,其中一条边是10米,另一条边是15米,第三条边是( )米。

3)、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分别是11米、15米、18米、9米,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周长是( )米。

4)、长方形是相等,正方形是相等。

五、课堂小结:同桌之间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完成本课配练。

课后反思:长方形周长。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摸一摸、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体验方法的科学性。

3、结合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发现的喜悦。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法:引导点拨法、分析归纳法。

学法:自主**。

教具:小黑板。

学具:长方形图形。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级要开班会,让我们来一起布置班级吧!现在我们先来布置黑板,装上漂亮的花边。但是我遇到困难了,你们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小黑板出示)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48页插图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说说长方形的周长;

2、汇报各自的算法: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5+ 3 + 5 +3 = 16(厘米)

方法二: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5× 2 + 3 × 2 =16(厘米)

方法三: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5 + 3)× 2 = 16(厘米)

三、反馈交流。

同学们总结出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1、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2、优化算法,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进行精讲。

五、当堂训练。

求下面四边形形的周长。

28cm32cm

15cm32cm

六、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同学们给黑板绕花边,黑板的长是36分米,宽是15分米,花边至少要多长?

板书设计。长方形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课后反思:练习四。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再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结合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发现的喜悦。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法:练习法。

学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

学具:长方形图形。

教学过程:一、课堂练习(小黑板出示)

1、合作交流完成练习四题。

2、自主完成练习四题。

二、合作交流。

1、看看你们做的一样吗?你是怎么做的?

2、看一看,算一算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三、反馈交流:交流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四、精讲点拨。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或长×2 + 宽×2

2、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讲解。

五、拓展延伸:

1、看图。图a和图b的周长比较长短,应该是( )

图a的短 ②2 图b的短 ③周长一样 ④没办法比较周长的长短

2、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原来长方形的周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相比较,是( )

长方形的周长较长 ②长方形的周长较短

两个图形周长一样长 ④无法比较周长的长短。

3、把一个大长方形剪成两个小长方形后,周长之和比原来的长方形周长相比( )

变长 ②变短 ③不变 ④无法比较。

4、把两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说说你的收获和疑惑。

作业布置:完成相关配练。

板书设计:请教师根据具体内容板书。

课后反思:第六单元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

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难点: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时安排:11课时。

第一课时蚂蚁做操。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2页。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法:引导点拨法。

学法:独立思考法合作**法。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巴楚县双语实验小学。1 单元测量。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一 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 授课日期 2010 年月日星期 课本第 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 前2小题 题。二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徐长春。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学目标。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出混合算式的过程,理解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 的意义和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能初步学会借助直观图等方式,分析 表...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量。教学内容 毫米是用来量比较小的物体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教学主要是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一毫米的长度观念。分米虽然不是常用计量单位,但对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和后面学习建立千米的概念是有用的,因此教材中对分米也作了介绍。在实际应用中,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 公里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