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自学作业题

发布 2022-07-18 06:58:28 阅读 5445

一、填空题:

1、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

2、刑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刑法。

3、立法解释是指立法机关对刑法规范含义所作的解释。

4、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

5、在我国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6、根据属地原则,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凡在我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我国刑法。

7、享有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包括犯罪客体、客观方面、主体和主观方面。

8、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9、防伪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0、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仅存在于直接犯罪中,间接犯罪和过失犯罪中不存在停止形态。

11、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2、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停止形态。

13、犯罪形式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作为和不作为。

14、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的成立,除应当具备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等三个特征外,还必须具备有效性的特征。

15、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16、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17、正当防卫的对象只能是针对侵害人防卫。

18、避险过当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减轻或者从轻处罚。

19、防卫过当是指在实际正当防卫过程中,违反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防卫人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的损害,因而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20、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二、选择题。

1、罪行法定原则排斥的刑法解释是( d )。

a.文理解释b.扩张解释c.类推解释d.限制解释。

2、我国刑法学普遍公认的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b )。

a.行为 b.犯罪构成 c.法益 d.因果关系。

3、甲乙共同实施盗窃犯罪,盗得财物后,甲离去。乙发现屋内有一熟睡的少女,顿起歹意,将少女**,对于**少女案的处理( d )。

a.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b.甲构成未遂,乙构成既遂

c.甲构成中止,乙构成既遂 d.乙单独负刑事责任。

4、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危害****的犯罪分子( b )。

a.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b.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c.应当独立剥夺政治权利 d.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5、紧急避险保护的合法权益与牺牲的合法权益的关系是( a )。

a.前者大于后者b.前者等于后者

c.后者大于前者d.前者大于或者等于后者。

6、甲贩运鸦片,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等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抓住汽车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驰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b )。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

7、死刑只适用于( b )的犯罪分子。

a.屡教不改 b.罪行极其严重 c.累犯 d.抢劫犯。

8、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d )。

a.可以减轻处罚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9、张某的次子乙,平时经常因琐事滋事生非,无端打骂张某。一日,乙与其妻发生争吵,张某过来劝说。乙转而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追。

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其打昏在地。张某顺手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对本案中张某、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 a )

a.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b.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c.张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d.张某的和甲的行为均属于故意杀人罪。

10、甲于某日晨在路边捡回一名弃婴,抚养了3个月后,声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以300元卖给乙。

如何认定甲的行为?( d )

a.甲的行为构成犯罪 b.甲的行为构成拐骗儿童罪

c.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d.甲的行为构成拐卖儿童罪。

11、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 )

a.犯罪的同类客体 b.危害行为的形式

c.犯罪对象的特点 d.行为人的主观心态。

12、我国刑法对溯及力之新规定所体现的原则是( c )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属地原则。

13、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我国公民乙价值1000元人民币的财物。对本案确定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 d )

a.属人原则 b.保护原则 c.普遍管辖原则 d.属地原则。

1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 d )

a.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 b.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c.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 d.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过失犯罪。

15、区分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基本标志是( c )

a.犯罪分子是否已经完成犯罪预备行为

b.犯罪分子是否已经接近作案目标

c.犯罪分子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d.犯罪分子是否已经进入作案现场。

16、我国刑法规定的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是( a )。

a.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b.15日以上15年以下。

c.6个月以上20年以下 d.1日以上20年以下。

17、数罪并罚时,拘役的最高刑期是( b )。

a.6个月 b.1年 c.2年 d.3年。

18、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d )。

a.从轻处罚 b.从轻、减轻处罚 c.免除处罚 d.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9、根据刑法的规定,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法定对象有( d )。

a.火车、汽车、电车、拖拉机

b.汽车、电车、船只、摩托车。

c.电车、船只、航空器、火车轨道

d.船只、航空器、火车、汽车、电车。

20、某甲意图杀某乙,乘乙在和他人打牌之机,向乙扔去一颗****,不但炸死了乙,而且还炸伤在场的某丙和某丁,炸毁某丁电视机一台,价值人民币8000元。某甲的行为构成的犯罪是( b )。

a.**罪 b.故意杀人罪 c.故意伤害罪 d.毁坏财物罪。

三、名词解释。

1、连续犯——是指行为人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独立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情况。

2、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于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

3、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

4、绑架罪——是指勒索财物或者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

5、同类客体——指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侵犯的客体,也就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某一领域或者某一方面。

6、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

7、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8、牵连犯——指出于一个犯罪目的,实施数个犯罪行为,数个行为之间存在手段与目的或者原因与结果的牵连关系,分别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状态。

9、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10、刑法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以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是没有溯及力。

四、简答题。

1、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之间的区别。

答:(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则未必。犯罪对象本身不是社会关系,而是具体物或者具体人。犯罪对象只有通过其所体现的犯罪客体才能确定某种行为构成什么罪。

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要件,犯罪对象则不一定是任何犯罪都不可缺少的,它仅仅是某些犯罪的必要要件。

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而犯罪对象却不一定受到损害。

4)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

2、简述犯罪的基本特征。

答:(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这一特征是区分犯罪与违法的界线。

犯罪和违法对社会都具有危害性,但其危害的程序有所不同,犯罪的危害性严重,一般违法危害性轻微或较小,违法只要不达到严重危害社会的程序,就不认为是犯罪,也就是说不受刑法处罚。

2)刑事违法性。是指违反刑法条款规定禁止性行为。如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这里的“故意杀人”,就是刑法规定的禁止性行为,违反了就按刑法规定处罚。

3)受刑法处罚性。刑法处罚,以对社会的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为前提,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犯罪,均应受到刑法处罚。刑法处罚是最严厉的处罚,他不仅可剥夺人的自由、财产,甚至可以剥夺人的生命。

3、简述一般自首的概念与成立条件。

答:一般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如下:

1)犯罪以后自动投案。自动投案,一般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从而将自己置于司法机关的合法控制下,接受司法机关的审查与裁判的行为。

2)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即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所犯的全部罪行。

4、**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异同。

答:**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刑法概论各单元作业题答案

刑法概论 各单元作业题答案。第一单元。四 简答题。1 简述不作为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答 不作为,是指行为人能够履行应尽的义务而消极地不实施法律要求或者期待的行为,即当为而不为。其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 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2 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3 行为人未履行...

0150 《刑法总论》网上作业题答案

0150 刑法总论 网上作业题答案。1 2010年春季第1批次。2 2010年春季第2批次。3 2010年春季第3批次。4 2010年春季第4批次。5 2010年春季第5批次。6 2010年春季第6批次。1 多选题 3.关于刑法的解释,一下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刑法第9条规定 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

国家预算作业题作业题

作业题。1 某工业部门,上年完成产值450亿元,实现利润 亿元。计划年度利润增加因素有 工业产值计划增长10 成本降低率2 设产值成本率为85 计划年度利润减少因素有 调整 利润减少8000万元 调整工资利润减少2000万元 调整税率利润减少2700万元。根据上述资料测算计划年度该部门实现的利润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