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6 1密度教案

发布 2022-07-08 23:59:28 阅读 2375

2、演示实验器材:体积相同的水、食用油、牛奶;烧杯和托盘天平等。

3、自制ppt幻灯片、多**教学设备。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密度、测定物质的密度等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生活中的实例和**小实验为基础,从学生已有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并不相同”生活认知经验出发,通过分组实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在各小组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交流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密度的概念。通过学生实验“测定物质的密度”,进一步巩固对密度的理解,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密度的概念。方法是:

通过体验、演示、**等递进式的实验,强化密度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与比热容概念的类比、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辩析,加深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通过“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和密度知识的应用,进一步强化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密度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是: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实验自主**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经历讨论、小组间交流、实验数据记录、分析和进一步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单位体积的质量可以反映物质的特性,从而形成密度的概念。

本设计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对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物理知识与生活、其他自然科学的紧密联系,重视学生的自主实验**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启发和点拔作用,进而养成**意识和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流程图说明。

活动i 学生活动1

用手掂量体积相同的木块和泡沫海绵,感受它们质量上的差异。

情景i 演示实验。

将分别盛有相同体积水、食用油、牛奶的相同规格的烧杯,两两组合放到已调好平衡的托盘天平上,观察现象。

活动ii 学生实验1

利用给定的器材**“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并对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处理。

活动iii 小组交流。

小组间分享交流实验成果,得出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活动ⅳ 应用1

阅读教科书p5页上的常见物质常温下密度表,进一步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情景ii **。

**鉴别未知矿石的片段,引出如何测定物质密度的主题。

活动ⅴ 学生实验2

测定物质的密度。

活动ⅵ 应用2

密度知识的应用。

3、教学主要环节本设计可分为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自主实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通过分小组的实验**,结合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得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值的结论。而后小组间对各自的实验结论进行交流,得出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形成密度的概念。

第二环节,学生实验,测定物质密度通过小组讨论、方案设计,分别测出给定物质的密度。

七、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一)引入。

1.学生活动:用手掂量体积相同的木块和泡沫海绵,感受它们质量上的差异。

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同。

2.演示实验:将分别盛有相同体积水、食用油、牛奶的相同规格的烧杯,两两组合放到已调好平衡的托盘天平上,观察现象。

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质量一般不相同。

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二)新课。3.密度。

1)学生实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分小组利用给定的器材进行实验,记录体积与质量的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处理,得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结论。

每小组桌上可以摆放两种以上的物质,以便操作熟练的同学可以在完成对同种物质的**任务后,可以对不同种物质进行**。)

2)小组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介绍实验及对数据的处理过程,阐述各自得出的结论。结合各小组研究对象的不同整合数据,开展进一步的综合分析,得出“不同的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的结论。

3)密度定义、公式和单位。

结合上述过程得出密度的定义公式:密度=质量/体积,介绍密度的物理量符号ρ,并由定义式导出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而后简单介绍“千克/米3”与“克/厘米3”之间的换算关系。

4.密度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复习比热容概念,将密度与比热容进行类比。

辩析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根据“密度=质量/体积”,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根据“密度=质量/体积”,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某种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阅读教科书p4~6页,了解影响物质密度的因素,进一步加深理解密度是反映物质本身特性的一个物理量,与自身的质量与体积均无关。

5.同一物质所处的状态不同,密度也会不同。

结合固体、液体和气体各状态分子间隙的不同以及物质热胀冷缩的性质,分析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密度的差异。(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学生接触的机会比较多,因此可以多介绍一些生活常识,如水在4℃时密度最大等。)

三) 知识应用。

6.巩固练习。

1)运用已学知识完成教科书p6和p7页上的例题1和例题2。

2)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叙述其物理意义。

第二课时。一)引人。

1.用黑色颜料涂黑一铁块或小钢块,要求学生判断组成此物体的物质,即给出问题“如何鉴定物质?”,然后**《科学》上鉴别未知矿石的**片段,引出测定物质密度的课题。

二)新课。2.测定物质的密度。

1)设计实验方案。

固体物质密度的测定。

结合已有的密度知识,讨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以及需要使用的测量仪器。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完善之处,教师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并引导同学补充完善。

由于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定需要借助量筒间接测量,所以首先要强化量筒的正确读数:。然后,讨论在水中漂浮及沉底物体体积测量的方法,最后确定“测定固体密度”的实验方案。

液体密度的测定。

液体密度的测定”的关键是要讨论具体的操作细节,即是要先测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然后将适量液体倒入量筒记下倒出液体的体积,然后再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两次质量值相减得出倒出液体的质量,将此质量除以液体的体积就是所测液体的密度值。(要详细讨论这一操作之所以能有效减小误差的原因)

2)学生实验。

根据讨论、交流后的实验方案,分小组分别测定铜块、木块、水的密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与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三) 知识应用。

3.巩固练习。

1)通常说的“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比木头大。

2)利用已有知识完成教科书p8页上例题3.

3)一只玻璃瓶的质量为0.5千克,装满水后质量为1.5千克。若用它来装煤油,则可以装多少千克?(已知ρ煤油=0.8×103千克/米3)

初三物理密度教案

密度。1 密度定义。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物质不同,比值也不同。这种比值不变性反映的正是物质本身所有的特性,它只跟物质的种类有关。是十分有意义的物理量,物理学中就把它定义为密度。密度的定义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公式。介绍密度的符号及单位 密度 千克每立方米 kg ...

初三物理密度

把一块质量为8.1克的金属,投入盛有68毫升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到71毫升刻度处,该金属的密度2.7 103 此金属是铝。铝。考点 密度的计算 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先根据量筒中水面高度的变化确定金属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求出金属的密度 求出金属的密度与密度表中物质的密度...

初三物理练习密度

第2,3次练习。达标测试 一 完成下面的单位变换 0.5吨千克420克千克 0.45克毫克2.5 103千克 米3克 厘米3 500厘米3米3 0.5升分米3米3 二 选择题 1 由质量相等的铝 铁 铜制成的半径相等的金属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铁球是实心的,则铝球一定是实心的,铜球是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