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实验班月考地理试题 2013-10-7
一、 选择题(40个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读下面地形剖面图,回答1-3题。
1.图中山脚甲地气温为26℃,则山顶约为。
a.9℃ b.5℃ c.14.3℃ d.0℃
2.山脉以南地区分布的自然带主要是。
a.**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荒漠带。
3.山南的河流a的北岸沉积现象明显,说明该河流的流向是。
a.由东向西 b.由西向东c.由北向南 d.由南向北。
读某地资料**,完成4-5题。
4.该地所在地形区。
a.地貌特征是”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b.居住景观是”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
c.没有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 d.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蔗
5.该地与(31°n ,120°e)相比,1月均温较高,原因是
a.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 b.海拔低,气温高
c.北部山脉的屏障作用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6.右图是我国某城市气温各月变化曲线图,与之相符的城市是。
a.拉萨 b.长春 c.昆明 d.海口。
7.我国黑龙江省的呼玛县成为世界种植水稻最北的地
区是由于。a.季风的影响 b.地形的影响
c.海陆位置的影响 d.纬度位置的影响。
8.西昌(约102°e、28n)、酒泉(约99e、40n)、太原(约112e、38n)是我国三大卫星发射基地。根据地理位置判断三地所在地形区约为
a.黄土高原、河西走廊、云贵高原 b.横断山区、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d.成都平原、黄土高原、横断山区。
在内蒙古西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的黄河两岸,数十千米的狭长地带分布着一系列的工业园区,拥挤着近千家企业,形成一条“工业长廊”。读图,回答9-11题。
9.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
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能开发为主的工业地域
10.该区域的工业园区的主要区位优势不包括
a.土地廉价 b.能源资源丰富 c.劳动力素质高 d.政策优势。
11.近年来,乌海市以“蔬菜、葡萄”产业为主导的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葡萄种植基地每年以4000亩左右的速度增长,到目前为止种植面积近2.5万亩,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气候干旱,降水少。
c.地下水丰富,灌溉便利 d.冲积平原,黑土肥沃。
下图是我国东北满洲里(49.5°n,117.5°e)——绥芬河(44.5°n,131°e)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图中1为满洲里,2为绥芬河,此剖面为西北-东南走向。读图回答。
12-13题。
12.图示地形区由a到d,依次是。
a.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小兴安岭。
b.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三江平原、长白山地。
c.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松嫩平原、长白山地。
d.黄土高原、太行山地、华北平原、大兴安岭。
13.从d到a,逐渐由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过渡为半干旱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挡了夏季风的深入内陆。
b.中部的平原缺少抬升条件,降水较少。
c.大兴安岭海拔较高,削弱了海洋气流的影响。
d.距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逐渐减少。
读“西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统计数未包括**)统计表”,回答14-15题。
14.关于西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农林牧资源总值接近全国的一半 b.人均资源潜在值超过全国19.2%
c.四川省人口多,人均资源总量低于云南省。
d.按当地资源配置,本区发展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的潜力巨大。
15.限制西南地区资源潜在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湿热 b.地形复杂 c.交通不便 d.经济基础薄弱。
读下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
17.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
b.影响京广铁路线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安全。
c.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
d.该地的降水增加形成涝灾。
读新疆某山地沿某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
年平均降水量资料。回答18-20题。
18.若此山地有森林带分布,最可能分布在。
a.a b.b c.c d.d
19.当地牧民把牛羊赶到h处草场放牧时,一般不可能发生的是。
a.天山多沙尘天气 b.该山地降水大于北坡。
c.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d.塔里木河正处于汛期。
20.关于该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坡雪线高于北坡 b.南坡降水大于北坡。
c.南坡自然带较北坡复杂 d.没有发源于该山的河流。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但近年来太湖多次爆发严重的蓝藻暴发污染事件。研究表明太湖蓝藻暴发污染事件既是“天灾”也是“人祸”。
下图是“太湖湖水氮磷含量变化图”和“太湖周边地区略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据图分析太湖湖水氮磷含量变化的特点是。
a.磷氮含量呈负相关b.磷氮含量逐年上升
c.磷氮含量在同年达到最小值d.氮含量比磷含量时高时低。
22.导致太湖蓝藻暴发的“天灾”“人祸”主要是
a.初夏气温升高,降水较少,蓝藻生长快 b.夏季降水多,污染范围扩大。
c.工业化和城市化滞后于周围地区污染治理 d.水草和漂浮物打捞速度过于缓慢。
读下图,回答23-24题。
23.以下农作物分布主要位于界线以南的有。
甘蔗 ②橡胶 ③柑橘 ④咖啡。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4.造成热带作物的生长界线在元江附近向高纬度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a.有高大山脉的阻挡 b.河谷地区海拔低。
c.强大的东南季风作用 d.水源充足,植物生长好。
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著名的天然良港。结合**信息,回答25-26题。
香港填海造陆分布示意图。
25.香港建港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地平坡缓 b.岛多浪小 c.滩阔岸直 d.河多沙厚。
26.填海造陆对香港的影响有。
a.港区行船更加通畅 b.经济活动远离了海岸。
c.海洋生态得以维护 d.利于沿海功能区布局。
云量是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读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多年平均总云量空间分布(%)图,回答27-28题。
27. 青藏高原总云量最丰富的地区位于
a.柴达木盆地 b.藏东南地区 c.昆仑山附近 d.三江源地区。
28.导致上题中的地区总云量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暖湿气流受地形影响,气流抬升 b.海拔高,气温低,水汽易凝结
c.太阳辐射强烈,近地面大量气流上升 d.地表水丰富,蒸发旺盛。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29-31题。
29.图中①区和④区的分界线是我国的
a.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界线
b.棉花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的界线。
c.种植业区和放牧业区的界线。
d.**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30.图中各区的优势能源是
区主要是煤和石油 ②区主要是石油和水能
区主要是太阳能和水能 ④区主要是水能和石油。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31.地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省是
a.青海 b.四川 c.陕西 d.甘肃。
建国以来,长江沿岸是我国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陆,综合性强的一个工业地带。据此回答32-33题。
32. 有关长江流域农业基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长江流域有六个全国性商品粮基地,都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阶梯上。
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棉花重要分布地区。
长江流域蚕桑基地主要分布于太湖平原和四川盆地。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甜菜、甘蔗、长绒棉生产基地。
abcd.①②
33.有关长江流域发展工业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上海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交通发达,科技力量强,消费市场广大。
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陆运输方便,接近原料产地和产品消费市场。
长江上游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电丰富,接近全国商品棉基地。
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水电基地。
abcd.①
某学校利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进行夏令营活动,他们分别考察了下图中a、b、c、d四地,根据图中信息(图中黑粗线为铁路线)。回答34-35题。
34.同学们考察a城和b城后发现两城主要工业部门不同,a、b两城主要工业部门分别是。
a.棉纺织工业、毛纺织工业b.毛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c.钢铁工业、毛纺织工业d.化学工业、钢铁工业。
35.同学们到达c山脉时发现该山脉两侧景观明显不同,造成c山脉两侧景观不同的主要要素是。
a.热量 b.降水c.海拔d.人类活动。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36-38题。
36.甲处的地形名称是。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试题
2015 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一 选择 每题1.5分,共60分 1 读世界著名海峡图,下列选项中,排序与图序相同的是 a.白令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 多佛尔海峡 马六甲海。b.霍尔木兹海峡 马六甲海峡 白令海峡 多佛尔海峡。c.多佛尔海峡 马六甲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 白令海峡。d.多佛...
高二年级月考地理试题 中国地理
高二年级月考地理试题 中国地理 2013 12 14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 图1 甘肃省地理简图 结合已学知识,回答1 2题。1 甘肃省西南以a山脉为界与青海省相邻,a山脉是。a 昆仑山 b 秦岭 c 祁连山 d 阿尔金山。2 b地区从干湿地区 热量带划分来看分别属于。a 半湿润 热带 b 湿...
中国地理试题 二
中国地理综合复习题 二 2011 北京朝阳期末 图8是我国重要的四条交通干线分布示意图。回答第1题。图81 对四条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a 线路处于高原 丘陵,人口密度最小。b 线路穿过高原 平原,聚落分布均匀。c 线路穿越高原 山脉,少数民族种类最多。d 线路穿过丘陵 平原,聚落密度较大。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