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优化语文课内作业诀窍

发布 2022-06-29 16:33:28 阅读 4704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更是我们实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

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教育观下,我们必须设计出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形式。教师设计作业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分层,进行弹性处理,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练习的弹性处理,即要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精心设计,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巩固基本知识,培养初步的应用能力,达到学习的最基本要求;选做题面向a层次和b层次的部分学生,重在发展智力和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对各个层次的学生的作业分别进行布置,对优生,我设计一些基础题让他们完成,并让他们探索思考拔尖题;对差生,诊断他们学习本课中的疑难,采取有效方法补救,让他们完成基础题;对中等生,要求他们自我复习巩固,完成基础题和提高题。

1.设计分层作业的原则:

当前,基础教育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即由过去的应试教育向顺应时代要求的素质教育转变。这对于语文作业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作业应当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具体的讲,优化语文作业设计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合理构建小学语文作业的结构体系,是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根据系统原理,合理的结构体系首先应是目的同一的体系。同一的目的是系统的统帅和灵魂。

对于小学语文作业各个板块和训练点来说,其同一的目的就是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因此,作业设计需要以课标为准绳,依据课标对作业体系进行定向和控制。其次,合理的结构体系应是整体协调的体系。

任何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诸元素相互协调、动态平衡是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础。小学语文作业的各大板块,如 “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各个训练点,如“识字与写字”里的汉字结构、查字典、正音、写字等,都应统筹兼顾,形成合理的比例和序列。

再次,合理的结构体系应是开放的体系。任何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外界环境之中,都会与系统之外的事物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都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样,小学语文作业结构体系也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也应根据时代的需要和环境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变革。

2)主体性原则。

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环节,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主体性应当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因为无论是知识向技能、智力的转化,还是知识向思想观点的转化,都离不开学生自身的主动思考、独立实践和反复练习。

发挥主体性,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作业动机。作业的宗旨要明确,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业的难易要适度,有利于实现由前一个发展水平(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向后一个发展水平(或称“最近发展区”)的转变,能让学生尝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情感愉悦。

作业的形式要活泼,能让学生一见作业便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要充分发挥反馈在强化动机方面的作用,多设计一些反馈性作业。其次,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其生理、心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等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设计作业时心中有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对作业的量度和难度作出适当的调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某一层次上的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3)启发性原则。

课标中强调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小学阶段是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思维形式开始从以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一些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如独立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等,亦已有所发展。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小学语文作业中死记硬背、照抄的机械性作业占有相当的比例。这类机械性作业虽不能说一无是处,但比重过大,肯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为了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小学语文作业应当最大限度的减少机械性,增强启发性。设计的作业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批判性、逻辑性、敏捷性、创造性。

4)渗透性原则。

小学语文作业有机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首先是由小学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的。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教好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更多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前提,而且教材本身广泛地涉及思想品德、自然、社会、历史、地理、劳动等诸多学科的内容,与其他学科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正因为如此,课标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再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小学语文作业有机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在运用渗透性原则时,还应当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透而不庖代。

语文学科终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着自身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语文作业无论渗透什么内容,都不能偏离语言文字训练这根主线。二是有机而不牵强。这种渗透应是自然而然的,能够为学生顺利接受的。

5)效益性原则。

物质资料的生产十分讲究投入与产出,学生作业也应该讲究效率。诚然,学生作业需要一定量的投入,没有一定量的投入,就无法实现知识的巩固和消化,也就无法实现知识向技能、智力的发展和转化。但是,语文作业并非“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依靠“题海战术”,不仅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有时反而适得其反,走向事物的反面。再者,小学语文作业总量的畸形膨胀也会阻碍学生其他方面的正常发展。因此,合理控制作业总量,就成了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从语文学科内部来看,除了语文课外作业,还有语文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以激发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可以陶冶情操,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然而,课外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作业负担过重,势必对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活动和其他语文课外活动形成巨大的冲击。

再从小学教育的全局来看,课改后的小学课程体系,学科课程门类众多,活动课程异彩纷呈,环境课程亟待开发。这一切客观上已经不容许小学语文作业无限制地膨胀。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当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发掘,坚持效益至上,以质取胜,在确保实现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控制作业总量。

2.设计分层作业要体现“五性”

1)作业的“趣味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趣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做的兴趣,而且做的过程可以加深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使其印象深刻。低年级学生厌烦呆板生硬,喜欢生动有趣,作业的趣味性就显得尤其重要。学生只有对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完成作业这一活动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对作业感兴趣呢?我认为教师在把握教材(课文)的重难点后,结合学生实际可设计一些趣味性的作业,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

教材在编排处理上,给我们提供了创新作业训练的空间。我们要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设计趣味作业,让学生在“玩”中构建新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学有兴趣,求知欲会更强。

如苏教版《识字8》是关于“氵、艹、火”与“包”分别组成的字的音、形、义的区分。教完后,可以指导鼓励学生编创这三种偏旁所表示意义的儿歌。如“鱼儿在水中吐泡泡”,如“有火就是炮”……学生们就能很快分清它们各自的意思。

我还可以在教室墙壁上分别挂上“炮、跑、抱、苞、泡”等“字插”,设计了“字宝宝找家”的作业,让学生分别找出能与这些字组合连词的文字。孩子们对这类的作业特别有兴趣,人人踊跃“参赛”,争先恐后,乐此不疲。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发动了储存在学生内心的能量,使学生产生了兴趣。趣味作业能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能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学习的自主性、创造的积极性显而易见。

2)作业的“自主性”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由此可见,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创造能力得到释放,使“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得到真正的体现,教师就必须在“自主”作业上下工夫。

有人片面地认为,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就是“自主性”。这种倾向在低年级尤其突出,为了巩固书本知识教师让学生机械重复地抄、写、背,觉得低年级只能如此,必须如此。其实不然,低年级作业同样应该是训练学生自主性、创造性意识和能力的一块很重要的载体,关键在于老师怎样发掘教材内涵,创造性地设计作业。

由于小学生在认知、理解、感悟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搞“一刀切”,以免造成好学生“吃不饱”,成绩差的学生“受不了”的现象。长此以往,就会使优生对作业丧失兴趣,差生对作业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可尝试把作业设计成“自助餐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喜欢哪项就选择完成哪项。

学完了《雨点》一课后,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设计以下几种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①读一读:把儿歌读给父母听,让家长评一评你读得怎样。

②认一认:认读本文生字词。③写一写:

书写本文3个生字。④说一说:雨点还会落到**?

它还会干什么?⑤编一编:依照《雨点》的格式续编几节儿歌。

又如学完《水乡歌》,我在学生感受水乡美景后,可布置学生选择以下一项作业来歌颂家乡 1、背诵一首诗2、唱一首歌3、画一幅画4、依据课文,仿写一段诗。由于作业难度不一,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此学生做起来兴趣盎然。它使我们看到,学生想象的翅膀一旦打开,创新的火花一经点燃,学生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释放。

由此可见,“自主”作业,使学生少了一分勉强,多了一分主动;少了一分无味,多了一分有趣。这样的作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真正的发展,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3)作业的“生活性”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为此,教师要善于将课本内容适当延伸拓展,把作业设计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作业,学语文,用语文。如学会汉语拼音,让学生给家里的电器、物品贴上标签;学习识字,让学生课外准备“采字本”,把自己在路上、街上看到的,广播、电视里听到的生字记下来,或者把广告、宣传单上的生字剪贴下来;学习《一株紫丁香》时,就可让学生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搜集老师关心学生的事例,摘抄赞美老师的诗句;语文综合性学习《认识标志》,老师可带学生深入街道、社区搜集常见的标志,了解标志的含义……这样的作业,学生做得轻松,做得愉快,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有作业”的道理,从而自觉、自然地把作业作为一种生活需要,主动、积极地去完成。

4)作业的“实践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根据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我们可充分发掘、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巧妙设计一些有趣的实践性作业,来提高学习效率。

优化语文课外作业设计

二 变机械为灵活。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有时显得过于机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机械抄写。许多教师把机械重复的抄写当作巩固生字的唯一法宝,学过生字后总会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将每个生字抄写几遍或者十几遍。如果发现学生将生字写错,有的教师甚至罚学生抄写一百遍。二是机械记忆。学完一篇课文后,有的老师要求...

优化小学语文课外作业

鉴于这种现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作业的设计做了新的尝试。追求作业的有效性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 能力不同 性格不同 习惯不同 兴趣不同的个体。所以作业的布置一定要面向全体,要关注人的差异,有弹性地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学习方式。学生根据自己...

如何优化语文课堂作业设计

河南屯小学薛娟侠。教育无小事,处处皆细节,而细节往往决定成败。这句话我觉得对于语文课堂作业设计很受用,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在临考前还是按照惯例一味地搞什么题海战术,我想疲惫的不仅是学生,自己,更有最后内心的迷惑,内心的真正疲惫!所以,结合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作业,抓全知识点,要本着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