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格式

发布 2022-06-28 00:05:28 阅读 6329

心灵的港湾。

—论《边城》的人性美。

内容摘要】:沈从文是上世纪早期文坛的领军人物,京派**的代表作家,他所营造的湘西风情画般的文学意境,使他成为中国现当代少数几个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对人性美的赞美”是其始终不渝的艺术追求,他在**中歌颂人性的健康淳朴,叹惋人性在现代文明中的变异,崇尚自然、优美、健康不违背人性的审美情趣,至今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他自称为“乡下人”,透着乡村的原朴的气息,用最原始的文字编织着心中的那个文学梦。其代表作《边城》充分展现了他对率真质朴的完美人性的向往和尊重,饱含着他对自然健康的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成为人们映照自己灵魂丑陋处的一面镜子。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完美人性。

沈从文的**,在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他有自己的美学理想,崇尚一种恬淡、含蓄的艺术美,倾向于表现纯朴、健康、自然、优美的人性,并用最符合人性的质朴自然的方式表达美的意境和人生。“一部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对于当前黑暗社会的否认,对于未来光明的向往。

” 沈从文说自己的创作是“预备给他们一种对照的机会,将在另外一个作品里,来提到二十年来的内战,使一些首当其冲的农民,性格灵魂被大力所压,失去了原来的质朴,勤俭,和平,正直的型范以后,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新东西。他们受横征暴敛以及鸦片烟的毒害,变成了如何穷困与懒惰!” 其实,《边城》就是那另外一个作品的对照,是要以此留驻一点美好的、永恒的东西,让它长在并且常新,以利于后人。

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七十年前那种“熙熙攘攘,皆为利往,挤挤挨挨,皆为利来,利之所在,群集若蛆” 的社会现象却依然随处可见。沈从文先生曾说过,“应当有那么一批人,注重文学的功利主义,却并不混合到商人市侩赚钱蚀本的纠纷里去。” 我还预备继续我这个工作,且永远不放下我一点狂妄的想象,以为在另外一时,你们少数的少数,会越过那条间隔城乡的深沟,从一个乡下人的作品中,发现一种燃烧的感情,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永远的倾心,康健诚实的赞颂,以及对愚蠢自私极端憎恶的感情。

这种感情且居然能刺激你们,引起你们对人生向上的憧憬,对当前一切的怀疑。” 在他以《边城》为代表的湘西题材**中,就是凭着诗人的敏感、情绪、幻想在山水之际、草木之间抒发着情感,洗涤着灵魂,把心中的情感幻化成一个个唯美的形象,挖掘出了人性的真善美,至今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再读沈从文的作品,犹如置身世外桃源,安静、祥和、与世无争。淡淡的、静静的、如听一曲悠远抒情的**;如看一幅淡墨绘制的中国画,轻轻如烟,淡淡如水。也许,在现实的快节奏生活中,我们的心灵正需要一个淡泊、质朴、淳厚、宁静、善良……这样的港湾来停泊它。

为什么能给人以这样的感觉?我们通过**《边城》中的人性美,就可以打开一扇门,从而窥见他以构建完美人性为目的的美学追求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沈从文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正因为这样,《边城》中没有一个人不是善良与美的化身,他们都具有作家所想往的人性美。

正如沈从文自己所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在**中,沈从文不追求扣人心弦的悬念,也不营造惊心动魄的氛围,更不叙述波澜曲折的情节,他只是给读者展示真实环境中的真实的人物。而沈从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流程,使你情不自禁地融进人物的心灵世界。

一、沈氏风格的人性美集中体现在翠翠身上。

**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一名船家少女,她天真活泼、心地善良、纯洁、充满着青春活力,向往美好的爱情生活,做着各式各样美丽甜蜜的梦。

作品第一章就描写道:“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翠翠在这里就像一只纯真美丽的小鹿,青山绿水作伴,心灵上没沾染一丝尘埃,她乖巧伶俐又带有山区女孩的淳朴,天真而不娇嫩,就如湛蓝的天空下刚长上青枝翠叶的嫩竹,令人怜爱,令人神思。

而翠翠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爱美,则更是真切感人。翠翠对“爱”的到来是怀着既向往又担忧的复杂心理的。当夜幕降临,祖父仍“忙个不息”时,她会“心中有点儿薄薄的凄凉”,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

她担心在这个“规矩”中听歌的日子过去了,顿生“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的念头。而这正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心理最细致入微的生动写照,洋溢着爱和美的柔情蜜意。包括祖父试探地问她“你试告我,愿意哪一个”时,她立刻娇嗔地把话题岔开,掩饰内心的真情,这无一不包含着一个初涉爱河人少女的羞涩。

“翠翠斜睨了客人一眼,见客人正盯着她,便把脸背过去,抿着嘴儿,很自负的拉着那条横缆,船慢慢拉过对岸了。” 自负”二字把青春少女在心动情人面前骄傲地展示自己的心理表露无疑。当翠翠想到自己走后,爷爷的孤独、凄苦、伤心与焦虑时,她又不免担忧起来。

于是认真地说:“爷爷,我一定不走……”这是怎样一幅充满祖孙之爱的人间情画啊。翠翠的爱虽是坚定的,但却是一串梦,她只能在梦中才能品尝到爱的甘露,而现实却似乎离她很远,于是,她只能凄凉地守候,孤独地等待。

翠翠的“哭”尤其令人感动。第一次是听爷爷说媒人是来为大老做媒,但车路不通,要他走马路时,“翠翠不作声,心中只想哭,可是也无理由可哭。”这是欲哭无语,表达出翠翠朦胧中对即将到来的爱情一种隐约地担忧。

第二次是在二老唱歌的前一天,翠翠哭了,而且哭得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深沉,那么的久长。翠翠的哭,祖父自然不理解,连翠翠自己也觉得好笑。但正是这哭,反映了翠翠内心对祖父的负疚感、无人解怀的孤寂感以及梦与现实的矛盾感,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一个青春少女的躁动不安的心理。

第三次是得知天保出事,傩送把责任分派到祖父身上时,翠翠“坐在那屋角隅稻草上,心中极乱,等等还不见祖父回来,就哭起来了。”这是爱情受到挫折时她的情感最直接的表露。第四次是祖父死去时,翠翠的哭表达出对失去祖父的无尽悲痛。

最后一次是翠翠从杨马兵处得知整个事情的真相时,哭了一个夜晚。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生离死别已然发生,活着的人唯有承受。翠翠就这样在哭过之后,从懵懵懂懂、情窦初开的少女,长成为一个大人了,虽然这过程有些让人难以接受。

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苗族青春少女的那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面对生活磨难的坚强。

文学作品描写异性,往往带有作者自身的审美取向。据汪曾祺考证,翠翠的形象有三个**:一个是泸溪县绒线铺的女孩子,一个是青岛崂山看到的女孩子,另一个**就是师母(指沈从文夫人张兆和)。

这些散放印象在《边城》中就聚合成了完完整整、栩栩如生的翠翠。我们可以从**那质朴的文字中深切地感受到沈从文对作品人物所倾注的强烈情感,看到他的美学追求。

二、天保兄弟身上也有这种自然、纯洁、真挚的人性美。

哥俩同时爱上了老船工的女儿翠翠,哥哥走车路失败,弟弟建议一起走马路——“月夜里两兄弟同到碧溪岨去唱歌,……谁得到回答,谁便继续用那张唱歌胜利的嘴唇,服侍那划渡船的外孙女。”哥哥知道自己才艺不如弟弟,于是忍痛割爱,远走他乡,却不想在途中溺水而亡。弟弟知道哥哥是为了自己和翠翠而出走的,于是心中怀着歉疚也离家出走。

作者既写出了他俩对爱情的忠诚、坚贞,又表现了他俩自我牺牲的美德。他们爱翠翠,都是以感情为重的。在他们心目中,爱之所在,与世俗的钱财、地位毫不相干,甚至头脑里没有这些概念。

他们慎重选择爱人,但在自己的幸福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又能忍痛割爱,**之美。正如**所写:“弟弟一开口,哥哥却因为明知不是敌手,更不能开口了。

”爱情本身有“排他性”,但他们却都以互助互爱的德性,以一种作者所理想的优美健康而自然的“人生形式”,演绎出一曲平凡而崇高的爱情之歌,不能不让人为之动情。

三、人性美还体现在老船夫的传统美德上。

老船夫是作者在**中尽力刻画的仅次于翠翠的主要人物。在作者的笔下,他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他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克尽本分。

“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大,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生活虽然清贫,但却从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他说:

“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凡事求个心安理得”。

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的一丝报答。由于老船工的善良,赢得了乡里们的尊重,无论他走到哪,都能得到人们的照应。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疼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给了她们。

十七年前,当他的独生女背着自己与驻防的一名绿营兵恋爱,有了小孩子后,他“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后来,士兵为了军人名誉服毒自尽,女儿生下腹中小孩后也为之殉情,他又毫不犹豫地负起了抚养外孙女的责任。随着岁月的流逝,转眼间,外孙女已出落成了一个如她母亲一样美丽的少女。

从此,在老船夫的心里又多了一层心事:为翠翠找一个如意郎君。为此他不辞辛苦,竭尽全力周旋于翠翠、天保、傩送、船总顺顺和杨马兵之间,无意中为孙女的婚事设置了一些障碍,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最终阴差阳错,酿成了傩送与翠翠的爱情悲剧。

他带着万般的无奈和无限的愧疚悄悄地离开了人世。老船夫慈祥、敦厚、善良、凡事但求心安理得的良好品德仿佛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化身;他对女儿、外孙女无私的挚爱仿佛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祖祖辈辈、生生息息得以繁衍的血缘纽带。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纯朴的人性之美。

四、《边城》中的人性美还表现在乡邻的互爱中。

这部**中,几乎所有人物都是美的、善良的。如船总顺顺,虽是一个水码头的管事,当地的富户,有点嫌贫爱富,但作者并没有按阶级成分把他刻画成“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相反,他“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故凡因船只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的退伍兵士,游学的文墨人,凡到了这个地方闻名求助的,莫不尽力帮助。

一面从水上赚来钱,一面就这样洒脱散去。” 他对两个儿子也要求极严,他让儿子“向下行船时,多随了自己的船只充伙计,甘苦与人相共。荡桨时选最重的一把, 背纤时拉头纤二纤,吃的是干鱼,辣子,臭酸菜,睡的是硬帮帮的舱板。

向上行从旱路走去,则跟了川东客货,过秀山、龙潭,酉阳作生意,不论寒暑雨雪,必穿了草鞋按站赶路。”他让两个孩子“学得做人的勇气与义气。一分教育的结果,弄得两个人皆结实如老虎,却又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不倚势凌人。

他本来也对翠翠怀了一层怨意,但当老船工死后,他又要把孤女翠翠接到自己家中,让翠翠等候他的二儿子返家成婚。在他的身上少了都市人的自私和狭隘,少了商人聚敛钱财的贪婪与世故,少了奸侫小人的阴险奸诈;多了一副乡里人的宽阔豪爽的胸怀,多了一份游侠仗义疏财的仁义,多了一种乡民的正直光明的品德。其他如杨马兵、老道士、秃头陈。

四、商人、做媒的、渡客等人虽着墨不如顺顺多,却无一不具有那样热诚、质朴善良的美德。众多的普通人在这块不显山不露水的偏僻小地保留了一份大都市里想都不曾想到的淳朴民风,而且这种“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的淳朴民情在这古老的大地上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演绎着一个又一个传奇式的田园牧歌故事。

五、作品中的动物也是通人性的。

主人家的黄狗日夜陪伴在他们身边,显得异常的乖巧、懂事,俨然是家中一份子。黄狗不仅能帮主人衔绳拖船,也能与翠翠一起听祖父讲故事,卧看天上白云,更能懂得翠翠的心思,请看:“那黄狗好象明白翠翠被人欺侮了,又汪汪的吠起来。

”在有别的狗过渡时,“翠翠的狗必走过去嗅嗅,从翠翠方面讨取了一个眼色,似乎明白翠翠的意思,就不敢有什么举动。直到上岸后,把拉绳子的事情作完,眼见到那只陌生的狗上小山去了,也必跟着追去。或者向狗主人轻轻吠着,或者逐着那陌生的狗”当翠翠带点儿嗔恼地叫它,便“赶快跑回船上来,且依然满船闻嗅不已。

”翠翠口头教训后,就“俨然极其懂事,便即刻到它自己原来地方去,只间或又象想起什么似的,轻轻的吠几声。” 其实,这**是在写黄狗,分明就是在写作者心目中的另一个翠翠,一个勇于表白、敢爱敢恨的翠翠!

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1 曾志华等。唐史解读 下 m 华齢出版社,2006 12 2 彭定求等。全唐诗 m 中华书局,1960.3 丁如明辑校。开元天宝遗事十种 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4 晏新志。大唐文明之花唐代妇女服饰文化 j 文博,2004 01 5 钟敬文等。中国民俗史 隋唐卷 m 人民出版社,2...

参考文献格式

标题 参考文献 黑体 二号 居中 参考文献正文 宋体 五号 各类文献的著录格式及示例 1 专著。顺序号著者。书名 m 版本。其他责任者。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页码。示例 1 夏小华,高为柄。非线性系统控制及解耦 m 第2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1.2 期刊。顺序号作者。题名 j 其他责任者。刊...

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1 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上册 174 175.2 孙艳萍。试析雅典法律对奴隶的保护 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 3 李怡。从古希腊民主政治视角分析希腊在希波战争中胜利的原因 c 理论界,2012.4 廖学盛。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和阶级斗争 j 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