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 1 1体味文化

发布 2022-06-25 14:47:28 阅读 6760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1体味文化。

1. 广东老人爱“饮早茶”,东北老人爱“扭秧歌”,北京老人爱“侃大山”。这说明。

a.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 b.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c.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d. 老年人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

2. 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下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语言文字、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由此可见 =

文化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不同区域苻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④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因而人的文化素养也是天生的。

a. ②b.①④c.①③d.②④

3.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下列形式中属于非意识形态部分的是。

文字②道德③自然科学④艺术⑤语言 ⑥社会科学。

a. ①b.②④c.①③d.③⑤

4. 宋代词人柳永曾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间,他游历杭州山水名胜,感受杭州风土人情,深深爱上了这座风光秀丽的城市,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咏杭州佳作《望海潮东南形胜》。上述材料说明。

文化**于实践 ② 文化反映生活 ③ 文化由文人创造 ④文化为人所特有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5. 那些专门从事“脚户” 创作的人,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顺其自然地唱歌自娱,于是便有了“信天游” 这主要说明。

a. 文化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 b. 文化现象是自发形成的 c.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6. 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说明。

a. 个人需要通过接受教育等方式培养身的文化素养 b. 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c.文化活动就是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 d.道德水平是文化素养高低的唯一标志

7.宝塔山又名嘉岭山,在延安市东南,延河西岸,山上之塔, 巍然直插蓝天,如一忠诚的卫士守卫若延安古城,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一位游客写道:

站在塔前我看到,满山遍野的矗立烽火,抗日战场的弥漫硝烟,延安山城的万家灯火,解放战争红色的信号弾……上述材料表明 (

a.纯自然的大山也可以称为文化 b.文化来自人们的想象 c.文化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d.物质载体离不开文化

8.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立志成才。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一现象,准确的是。

a.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的成长具有深刻影响 b. 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c.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精神力虽,促进个人的成长

9.国家强调,要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引领、融入、涵养上下功夫,学习先进典型,培育良好家风, 注重以文化人,强化政策支撑,推动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这是基于。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 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②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人们的文化素养只能通过参与文化活动逐步培养出来。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0. 第13届全国运动会开幕的当晚,天津奧林匹克中心体育场,灯火五彩缤纷,美轮美奂,场内气氛热烈,鼓乐喧天,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这场开幕式气势恢弘,具有很强的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这表明。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②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③人在实践中创造文化 ,又享用文化 ④文化可以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b.②④c.③④d.①③

11.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惊艳了全球,也体现了我国的科技强国梦。这说明。

a. 经济发展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b.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c. 文化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d.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物质力量。

12.什么是文化?有一位作家说:

“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站在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 ”这告诉我们。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②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行为体现出来的③文化是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 ④文化素养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五四青年节期间,某校开展“践行中国梦,提升道德修养”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将道德模范请进教室,通过道德模范感人的故事,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德课。学校建立了文化长廊,张贴古今名人画像。

并且举办了以“校园与梦想” 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举办了科技活动周。学校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文化建设中实现了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特点与实质的知识,分析该校是如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

课时分层作业1体味文化

课时分层作业 一 体味文化。建议用时 30分钟 基础达标练 1 扬州瘦西湖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欧阳修的 西湖戏作示同游者 形象地描绘出扬州瘦西湖的胜境。这说明 a 文化应该是纯自然的。b 自然现象属于文化活动及产品。c 文化是人的灵感和...

体味文化前置作业

导学案1 体味文化。学习目标 识记文化的内涵 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教学重点 难点 文化的涵义。基础梳理 一 文化 万花筒 1.文化现象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文化现象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文化现象。2.文化特色 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呈现出各自特有的...

11《春》课时作业

11课 春 考试作业。考试时间 40分钟总分 60分 注意 书写5分!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30分 1 按原文填空。每小题2分,共30分 春 的作者 原名 号 后改名自清,字 1927年写的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文的体裁是 全文围绕一个 春 字展开,着力地描绘了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