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句子是:为什么:
2、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的情怀。
3、从诗中选取你最喜欢的两句诗,仔细品味,说说它好在**?
4、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 ,回到故乡洛阳。
5、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6、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7、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2、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3、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3分)
5、本诗写了杭州西湖季节的景物,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6、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四、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小令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2、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 。
3、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4、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 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 , 写了十种景物 ,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五、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明月”、“清风”点染了夏夜美景,“惊鹊”以动衬静,表现出夏夜情趣。
b、“稻花香”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着力表现诗人陶醉在硕果累累的欢乐之中。c、“七八个星”两句是说几颗明星闪烁在天边,点点疏雨洒落在山前,语言清新形象。
d、这首词形象地描绘了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反映了诗人面对丰收在望情景的喜悦之情。
八上古诗词欣赏试题。
一、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阴”“阳”分别指。
2、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3、《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个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二、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3、表现在战事连绵中久盼亲人音讯不至的迫切心情的诗句是。
4、诗的前四句都通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由
到。5、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6、 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7、“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三、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左右字内)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测试训练 古诗词鉴赏 1
一 2013 温州 阅读古诗,完成题目。田家。郑獬。田家汩汩流水浑 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 好,却将微雨送黄昏。注释 浑 这里是满的意思。残照 夕阳。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 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明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解析 这个字要从前两句中找。前两句写流水,侧重写其 浑 即 满 写...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测试训练 古诗词鉴赏 4
二十一 2013 宿迁 阅读古诗,完成题目。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梅子 芭蕉 柳花。2.闲看儿童捉柳花 中的 闲 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闲 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一古诗词鉴赏训练
b.开篇着一 聊 一 狂 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 再用一个 卷 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d.结尾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