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复习

发布 2022-05-11 05:26:28 阅读 5314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一、怎样学地理(集—思—用—图)

1、学会看地图。

2、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3、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4、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二、地图的分类。

1、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自然植被图等)

2、社会经济地图(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二、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方向:判断地图上的方向时,先看看有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线。如果有指向标,就按指向标确定方向(箭头指向北方);如果有经纬线,就按经纬线确定方向(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如果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线,就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

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2、比例尺: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形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判断比例尺大小的方法:首先,都化成数字式。然后,把它们都假想成“分数”。最后,看一下假想的“分数”,“分数”大的比例尺大;“分数”小的比例尺就小。

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大的,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

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

3、图例(符号)和注记(文字):记住地图上常见的图例。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列举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的证据。

登高望远;②发生月食时地球影子的边缘是弧形的;③在海边看远方行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在看到船身。

3、地球大小的数据: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5、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0w—00—160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0w—1800——1600e

只要大于160°的经度一定在西半球,只要小于20°的经度一定在东半球。20°~160°的经度,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

8、关于两个特殊点的方向:南极和北极。

站在南极上只有一个方向:四周都是北。 站在北极上只有一个方向:四周都是南。

9、地球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特征:度数之和为180度,东西经相反。如:和300w相对的经线是1500e。

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点线,即本初子午线,或称00经线。

1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海洋与陆地。

1、全球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从南、北、东、西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任何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5、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最小、最浅的大洋。

6、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7、赤道穿过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南美大陆赤道穿过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欧洲。 全部在东半球的大洲:非洲。

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

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世界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世界最大的岛屿——北美洲的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1、海拔: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

2、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3、世界上最大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

世界两大山脉带: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横贯亚欧大陆和非洲西北部山脉带。

4、海底地形: 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大陆架是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洋盆)。最深的地方(海沟)。火山活动最强烈的地方(大洋中脊)。

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有五种地形名称:山顶、鞍部、山谷、山脊、陡崖。

6、区分方法:等高线呈闭合状且海拔升高为山顶; 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

等高线向高处凸,是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是山脊;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是陡崖。

7、判断坡度陡缓的方法:等高线密,坡度陡;等高线疏,坡度缓。

第四节海陆变迁。

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2023年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

4、世界上的**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和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上。

5、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现象。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1、到2023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60亿。

2、公元2023年以前,人口增长缓慢,此后特别是20世纪世界以来人口迅速增长。

3、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4、近几十年来,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的原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的寿命不断延长。

5、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指一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量。

6、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如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

7、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8、世界人口稀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世界人口问题。

9、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10、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1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2、人口增长过慢或负增长会引发: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13、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资源方面: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粮食短缺等。

环境方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干扰等。

社会方面:就业困难、住房紧张、教育、医疗问题难以解决,犯罪率上升,交通拥挤等。

6、我国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1、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这些特征包括: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

2、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3、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5、肤色是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人种肤色大致有赤道向极地逐渐变浅,这与各地太阳辐射的强度密切相关。

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一、世界的语言。

1、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其中约30%有文字,70%没有文字。

2、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3、巴西通用葡萄牙语,西亚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语。

二、世界的宗教。

1、世界的三大宗教:

**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典型建筑为教堂。

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沙特阿拉伯,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典型建筑为清真寺。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以亚洲为最多,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典型建筑为寺庙。

2、道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伊斯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中国穆斯林以西北地区相对集中。

3、多数中国人不信教,少数信仰佛教、道教和**教。除三大宗教外,犹太教和印度教也是重要的宗教。

地理复习七年级

1 地图的三要素 2 长城站在南极点的 方向,从南极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顺 时针,从北极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逆时针 比例尺 1 5000 1 5000000 用文字式和线段式表示出来 比例尺越大内容越 50000 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千米 比较大小 两图的图上距离相等实地范围大的是 要会一副学校平...

七年级地理复习

七年级地理复习检测试题。一 填空。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 洋流和地形。2 降水的主要形式是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3 山脚海拔为680米,气温是25。4 山顶海拔为1080米,则山顶的气温 23 4 某地1月平均气温是 2。8 7月平均气温为27。2 则该地气温。年较差...

七年级地理复习

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 方向 比例尺 图例和注记。2 同一经线上只有南北方向的差别,同一纬线上只有东西方向的差别,北极点周围只有一个方向,都是正南,南极点周围都是正北。3 在地图上确定方向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来确定方向。4 比例尺就是图上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