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讨论稿

发布 2022-05-06 21:09:28 阅读 4724

一、课题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改的亮点和难点,在我们金坛地区已经实施了7个年头。7年来,我们也一直在探索中前行,在实践中成长。但面对面广量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诸多研究内容,我们常常顾此失彼,或是疲于应付,或是各自为阵,或是不知所措,零碎而不成系统,独立而难以合作,逐渐产生高原期、倦怠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是新的、目的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定的困难。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经验课程,需要经验的参与。只有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才能达到经验的重组和提升。

学生需要在经验中成长,教师也需要在经验中成长。综合实践活动是校本开发实施的课程,也需要相对稳定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需要**课堂教学的多种类型,将每种课型具体化、层次化,逐步形成基本模式体系。虽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不能像学科教学那样去“教”综合实践活动,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组织与管理学生开展活动等职责是不可推卸的。

如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起来多样灵活,更具创造性,需要在广度、深度上,可操作性上,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手段,帮助提高广大教师的实施水平和指导效率,促进实施的常态化,提高实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改变以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目标分散和研究盲目的现状,需要突出以课堂为主阵地,以问题研究为抓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科教研的质量。

要继续围绕学校在课程实践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展开细致而又深入的研究,从而逐步引导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上走向常态,全面推动这门课程在全市范围内有序开展和全面探索。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为有志于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搭建平台,提升专业素养和研究水平,减少课程实施的难度。

积极挖掘各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形成我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教育特色和资源包。

二、课题界定。

课型: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换个角度来说,课型就是由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

可从活动内容分,也可以按活动方式来进行划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指综合实践活动课根据活动过程的不同阶段呈现出来的各种课程类型。是由活动的主题、活动的量,活动对象、区域环境等因素决定的。

策略: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这里主要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法的方式方法。

指导:指示教导,指点引导。

教师的有效指导,一是适时,在学生活动时时推进的每一个环节里面,根据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来指导;二是适地,教师的指导不等于我帮你学生来做,我告诉你怎么做;三是适当,根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广度、难度和深度,来做相应的指导。有时可能侧重在方法的指导上,有时可能侧重在技术的指导上,有时侧重在思路的指导上。

教师的指导的重点一是激发动机、培养兴趣;二是引导方法,进行规范;三是跟踪过程,把握价值;四是帮助进程,倾听体悟。

指导内容一是程序性方法的指导,每一个大环节里面,学生要做什么,教师要指导。二是策略性方法的指导。解决问题的策略、调查研究的方法等。

方法分为四类,第一个叫做调查研究与访问的方法指导;第二个叫实验研究与观察;第三个是设计与制作;第四个是参与和服务。

三、问题的提出。

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形态,它的有效及常态化实施,从宏观上说,必须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保证必要的课时;必须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必须有一支专兼结合的学科教师队伍;必须有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体系。从微观角度来看,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型以及实施相应的指导策略,是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提高本课程教学效益不可忽缺的方面。

2、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少专家一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为了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并且对这三个阶段的指导策略都有所研究。但是,对具体课型的指导缺乏深度的**,因此每种课型在实践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活动单。

一、能力培养不全面等现象,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举步维艰。这需要广大教师通过思考、实践、探索,亲历亲为,能够找到更合理、更有实效的指导方法。

近几年来,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课程标准(只有指导纲要),没有教材,没有教参,没有专职教师,没有评价标准,课程制度、指导规范等方面都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所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许多一线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比较片面或有所偏差,教师的指导方式、指导行为往往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实践**现了一些背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表现为(1)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同于原有的活动课,用活动课代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仍以书本和教室空间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按照一些所谓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顺序一课一课地由老师向学生“教”综合实践活动,背离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3)以获取系统知识为目的,以老师讲解为主,让学生死记硬背某些知识;(4)不是以学生经历**、技术实践等多种实践环节,而满足于学生上网、读书查资料,编撰一些所谓的研究报告;(5)把学科内的“综合性学习”归入综合实践活动,综合程度不高,实现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完整功能。

3、金坛市从2023年春由9所省级实验小学开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023年秋全面推开,到现在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由于上述各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功能和优势,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全面提高,制约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确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指导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

四、理论依据。

1、 杜威基于经验的教学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强调学生亲身体验及实践**的课程。作为核心的研究性学。

习,强调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解决问题,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杜威重视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但并不是主张教育者对儿童放任自流,相反,杜威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必须充分了解和尊重儿童的生活与儿童的世界,在儿童已有经验和未来经验之间架设“桥梁”:

让儿童在游戏、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获得新的经验。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很好地体现了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陶行知认为:“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力的法子。”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课程论基础――斯滕豪斯的过程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设置趋近于过程模式。过程模式体现出四个特征,即人文主。

义的知识观、“研”“学”一体的教师角色观、合作**式学习观和发展性评价观。它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是:鼓励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研究者和学习者相结合的教师成长模式,采用师生合作**式学习方式,确保评价更加反映学生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固定内容,但要求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有价值,要发展学生的潜能,使他们自主而有能力地学习。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学校、教师具有充分的自主权,提倡校本开发,提倡教师是课程开发的研究者。对学习评价,课程强调成果,更关注过程,把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为课程教学目标。

4、《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前提下,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虽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带来教师角色的根本性变革,由传统的主导者、支配者转为支援者、参与者,但这一阶段小学生发展的水平决定了教师还是应该给予切实可行的指导,而且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指导力度,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指导策略。

5、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前提。松散、无序、缺乏基本规范的教师指导,容易使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处于盲目的、无知的、无序的自发状态。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自主实践学习过程,学生自主性的实践学习总是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相伴随的。

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基本保证。

6、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于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在加德纳看来,人脑至少有言语的智力、逻辑的智力、视觉空间的智力、身体动觉的智力、**的智力、人际交往的智力以及自我反省的智力七个不同的智力中心。这七种智力基本上在每个人身上都是存在的,只是由于遗传等方面的原因,各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不同。

个体在获取信息时可能主要使用某一种智力,但在做每一件事时,其它智力都要共同参与。在课程开发主体、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则更强调、注重多元化,真正发展多元智能。

五、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的精神实质,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规律,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核心。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始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帮助他们自主确定主题,自主设计方案,自主规划活动过程,自主进行过程评价,自主拓展延伸。从而完成综合实践能力的自我建构。

2、活动性原则。

人类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在认识和改造自己。这项研究的开展,更强调学生的实践。

六、研究目标。

总目标: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把握课改的契机,借鉴现有的经验,打造课程高素质队伍,积极推进金坛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努力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力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各校步入常态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指导要点

综合实践活动网整理提供。一 活动前。1 了解每个学生及其家庭 地区的实况,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各不相同的需要,以此为设计活动的基础。教师应备每个学生的详细资料。了解地区特点 对学生生活赖以展开的基础 地区 社区 的认识对把握学生的个体特点有重要作用,而且发现和开掘地区有教育价值的资源是扩展和深化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

作者 刘慰灵。都市家教 下半月 2013年第05期。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因自己身份的权威性顺理成章地具有了知识上的权威,学生理所当然地成为知识的接受者。但是在目前,与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相比较,教师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变革明显滞后。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因其自身固有的特点,在课改的大潮中,成为了中小学课程改革强...

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 组建一支思想过硬 业务精湛 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是开展好课程实验的保证。接受实验任务后,按照省教育厅要求,由教育局主管教学副局长孙长山局长亲自主持召开了各实验学校的教学校长工作会议,在会上,孙局长对国家开设 课程进行了培训,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尤其是对一些新课程的开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要求各学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