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发布 2022-03-26 21:59:28 阅读 2656

精品文档。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案例分析。

下吉一中苏俊红。

一.案例背景。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可是空气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你能通过实验来让我们感觉空气吗?根据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设计实验等设疑,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的视线引导到课题要学习的内容中来。

本单元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空气、氧气作为学习素材,使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而且它们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从中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但是学生虽然熟悉这些物质,却了解不深,不曾从化学的视角思考,通过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将学生已经具备的一些空气的组成知识呈现出来。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如何通过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将学生逐渐引导到本节课的重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用“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红磷没有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打开止水夹,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1/5体积的水呢?”的问题的讨论,使学生真正得到科学**的方法和心得,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本身。

最后从实验的结论中得到空气是一个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二.案例描述1、教学思路与设计。

空气是学生经常听到、用到的词汇,似乎十分熟悉(实际上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对它并不了解),加之本课题要讲解的知识内容不多,如果忽视**活动,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的目的,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会变得沉闷、乏味。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应该以实验**和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习惯,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深入地了解有关空气的知识。首先,通过活动:

“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你能通过实验让我们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吗?”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并创设问题情境:“关于空气你都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将同学们引导到对空气的关注上来,通过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将学生已经具备的一些空气的组成知识呈现出来。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

”将学生逐渐引导到本节课的重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用“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红磷没有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打开止水夹,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1/5体积的水呢?”的问题的讨论,使学生真正得到科学**的方法和心得,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本身。最后从实验的结论中得到空气是一个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技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掌握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掌握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一般方法。

3)情感与态度:通过实验**体验到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树立科学**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和设计。

3、教学设计流程。

一、空气的组成。

提出问题】那么你对空气都知道了些什么呢?人们是怎么知道空气的组成的呢?

阅读】课本p22了解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

根据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说出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等。【阅读】知道拉瓦锡研究空气的实验及结论通过化学史实激发学生的**欲望。

互动交流】怎么粗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要点。

学生讨论交流。

1、应该找到一种可燃物来消耗氧气。2、利用压力差来产生水倒流。

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与新的问题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演示】实验2-1

1、如图2-3连接好装置,漏气会有什么后果?2、向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上记号,为什么?3、向燃烧匙中加入较多量的红磷,为什么?

4、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慢了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

5、提示观察红磷燃烧现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水面情况。为什么?否则会怎样?认识仪器。

讨论操作原因,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口答。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1、漏气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2、瓶内放水是为了吸收生成的白烟,同时降温。3、燃烧匙中放较多红磷是为了使瓶内氧气充分消耗掉。

4、会使瓶内的空气因为受热膨胀排出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大。6、红磷燃烧,黄色火焰,大量白烟。

7、熄灭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大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1/58、不冷却气体处于膨胀状态实验结果会偏小。

用边介绍实验步骤边提出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观察是边记录边回答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验反思】实验过程中的那些操作的不当会造成试验结果的偏差?【归纳】1、装置不严密。

2、红磷量少,不能充分耗尽瓶内的氧气3、空气没有冷却。

4、将引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速度太慢。【板书】空气的成分猜想、讨论记录: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

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物质的分类混合物:

多种物质纯净物:一种物质举例说明。

空气自然水泥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小结】

1、空气的组成。

2、物质的分【课后延伸】你还能设计什么的实验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学生思考。将课堂**的触角延伸到课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意识。三、案例分析。

本节课围绕空气组成的测定来设计的,其中有学生最早涉及的定量化学实验内容,科学**过程的设计体现了基本的科学思想,这节课最具特色的地方是与学生共同**合理的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在实验设计及活动过程中很自然地产生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商讨和交流,共同解决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的方法及合作交流能取得的收获。在师生共同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住了测定空气的组成基本方法,为以后同类问题的把握和解决奠定了基础。

1、强调学习过程:教一门学科,不是要建造一个活的的小型藏书室,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参与知识发现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力求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情境。

本节课中,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与启发中,学生通过回忆已知的知识与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过程,并从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强调了新课程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和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上学生一直兴高采烈、其乐融融,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科学学习的信心也使越来越强。

3、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主宰者,而学生仅仅是被动的知识的接收者。课堂中总是单线条的传输,即使是互动,也只是老师问学生答,问题的提出都是老师预先设计的,这样很难让教师在第一时间中了解学生的想法。

而本节课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融洽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互动、交流达成共识。

但是,由于教学时间的原因,无法将同学们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在以后的实验**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九年级化学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巧妙地设计问题,利于化学概念的教学。化学概念原理是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在教。学中也一直非常重视,如何提高化学概念原理教学的有效性呢?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一节的教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在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时,记得我是用一个小故事引入的 饭前喝汤,健康又苗条 饭后喝...

九年级化学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换位看问题,课堂更精彩。根据学校教学活动安排,我们化学组进行轮流听课,今天由我上一堂公开课。为体现新课程理念,在备课时,经过仔细考虑,决定 燃烧和灭火 一课由实验导入,这样学生的情绪一下就会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我满怀信心地做起了实验,首先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然后在铜片两端放上红磷 ...

九年级化学教学案例

九年级 化学 教学案例。秀水中学 赵勇。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一 学习目标 1 了解化学对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推动作用。2 帮助人们科学地熟悉物质及其变化,摆脱愚昧和无知,抵制迷信和伪科学,进步科学素质。3 有助于人们熟悉自然,公道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 有助于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