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闻传播基础。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8个)
1、选择性接触。
所谓选择性接触,是指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接触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而对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
选择性接触机制的存在说明,受众在大众传播面前并不完全被动,而是具有某种能动性,大众传媒并没有随心所欲地支配和左右受众的力量。
2、新闻传播调控。
新闻传播调控,主要是指国家和政党利用法律、行政、物资以及新闻宣传纪律等手段,对新闻信息传播的流向和流量进行的强制性管理和约束。
3、《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本文发表月2023年的《解放**》,作者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阐述了无产阶级新文学的有关基本问题,也批判了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新闻学观点。文章论述了新闻的本源问题,对新闻的定义作了界定。文章还论述了“新闻如何能真实”的问题,提出必须把尊重事实与革命立场结合起来,才能写出真实的新闻。
这篇文章破中有立,把唯物主义思想引入新闻研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闻学结合在一起,开创了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哲学传统。)
4、癸丑报灾。
袁世凯用残暴的手段对报界实行**统治,**新闻界,捣毁、查封报馆,逮捕、驱逐、杀害报人的事件时有发生。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和其他的反袁报刊进行了大扫荡。据统计,到202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比2023年的500家减少三分之二。
2023年是农历癸丑年,这段历史被称为“癸丑报灾”。
5、曾格事件。
曾格案件开创美国新闻自由的先河。2023年,约翰·彼得·曾格因出版《纽约周刊》批评了殖民总督的政策,以煽动性*****。他的律师是来自费城的安德鲁·汉米尔顿。
汉米尔顿辩护中强调,只要证明批评是真实的,曾格无罪。陪审员们认可了这一原则,此后传媒可以自由批评**。
6、拟态环境。
所谓拟态环境即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大众传播形成的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们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使得信息环境越来越环境化。
7、媒介即讯息。
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麦克卢汉认为,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他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8、拉斯韦尔。
拉斯韦尔是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倡始人之一,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拉斯韦尔在宣传研究领域拥有很大的影响。2023年,他出版了《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进行了全面分析。
这本书刺激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宣传研究,使之成为当时学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此外,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许多基本理论问题进行过研究。在2023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汇总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他最早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并考察了传播的基本过程,将其解析为五个主要环节。
这个过程模式明确勾勒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基本领域,对形成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6个)
1、简述媒介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媒介文化,指在文化大系统中,以媒介为影响人的主要方式而构成的社会亚文化系统。媒介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对社会的强大影响力表现为:
1)传播新知识、新观念、新事物,提高受众的文化修养,改善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结构。2)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把各种技能、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信仰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下一代使社会遗产世代相传。3)塑造媒介人物,授予个人和团体以社会地位和声望。
4)议程确定,形成**热点,参与和引导社会活动。5)传播商品文化,促进商品销售,推动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6)反映社会变革,加速现代化建设。
2、简述影响新闻传播者新闻选择的因素。
正确实施新闻选择,不遗漏重要新闻信息,在第一时间发表最新新闻信息,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传者的收受愿望,同时又不违反法律、党纪,是对新闻传播者的素质和技巧的综合考量。当今,直接影响新闻传播者进行新闻选择、已内化为中国传播者习惯依据的各项因素有:
党性原则要求和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纪律;②法律、法规和有关新闻传播的专门法律文件;③社会主导价值观;④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取向;⑤行业规范;⑥本媒介编辑方针与风格特征;⑦社会公德水准与社会心理承载力;⑧相关媒介新闻选择惯例的比较把握。
对于新闻传播者来说,新闻选择是一种意识活动,是以传播功利为定夺,政策法律为依据,价值取向为首选的对新闻事实反复权衡比较、评价分析的过程及其结果。
3、什么是韬奋精神?简述邹韬奋的报刊思想。
1)韬奋精神: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报刊思想:
a.报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应成为实现民族解放、大众解放大目标的工具;b.报刊要成为读者的好朋友,真诚地位读者服务;c.
办报刊要有创新精神,形成报刊的个性或特色;d.文风要明显畅快。e.
重视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处理好新闻与广告的关系;f.新闻工作者应该视事业如生命,有高尚的人格和真才实学。
4、简述媒介接近权的内容和实现方式。
1)媒介接近权指的是,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向受众开放的责任和义务。这个权利概念出现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并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普遍的社会影响。
2)媒介接近权的核心是要求媒介向受众开放。其实现方式有以下三种:
a.反论权:社会成员或全体在收到传媒攻击或歪曲性报道之际,有权要求传媒刊登或播出反驳声明。
b.意见广告:读者以付费方式在传媒上刊登或播出意见广告。
c.开设开放频道:一些国家基于接近权原理,在发放有线电视经营许可证之际,规定了必须开设允许手中自主参与的“开放频道”。
5、什么是集合行为?集合行为发生需要哪些具体条件?如何利用传播媒介避免集合行为的发生?
1)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性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
2)一般认为,集合行为的发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a.结构性压力。在经济萧条、物价不稳、社会不公等达到临界点的危机状况下,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不安、不满、焦虑和紧张情绪,这些结构性因素是集合行为发生的温床。
b.触发性事件。集合行为一般都是有某些突发事件或突然的信息刺激引起的。
c.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3)首先,及时公开地向公众提供与他们利益息息相关的信息,降低流言或传闻的不确定性。其次,大众传媒可以通过权威****,及时驳斥传闻的荒谬与不合理,疏导公众恐慌情绪,促进其对问题的科学理性认知。
6、简述web1.0和web2.0传播的不同。
三、论述题(50分)
1、论述传播效果研究三个发展阶段及其主要成果。(20)
传播效果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1)早期子弹论(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宣传的显著力量引起了人们对大众传播效果的早期关注。这一时期人们普遍相信大众传播拥有极大影响力。
这一时期的核心观点: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2)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论(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随着传播研究的深入,将传播效果绝对化的子弹论遭到了新出现的有限效果论的否定。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是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普遍应用于传播效果研究,学者们开始对传播效果产生的过程和机制进行实证考察。
以拉扎斯菲尔德的“伊里调查”和霍夫兰的“耶鲁研究”、“使用与满足”研究为代表的一系列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大众传播的效果是极为有限的,传播是传授互动的过程,受众是积极的,具有不同的个性和背景的个体,不是应声而倒的靶子。
3)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宏观效果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对“有限效果论”批评和反思的基础上,传播效果研究领域出现了一批新的理论或假说,包括“议程设置”理论、“沉默螺旋”理论、“知沟”研究等,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强调大众传媒影响的有力性,与社会信息化的现实紧密结合,致力于探索大众传播综合的、长期的和宏观的社会效果。
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人们对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2、综合案例分析不真实新闻成因及其防治措施。(30)
1)不真实传播的成因。
考察不真实新闻的成因,应循着新闻生产的程序进行,新闻事实的提供者、报道的采制者、公开传播之前的把关者等人的个人品质、相关制度与新闻体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①新闻提供者。
针对不真实新闻,从新闻提供者进行考察,大致有三种情况使人们斗胆造假,其一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其二是爱吹不爱批(评);其三是喜作表面文章。
②新闻采制者。
新闻采制包括新闻的采访、写作、制作、编辑加工等等,由于新闻采制者品质、知识、作风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报道失实,大致有五种现象:
a.采访不深入,浅尝辄止,编稿不核实,张冠李戴,大部分属于作风问题而致假。
b.思想片面,随心所欲,大话绝话连篇,为了见报,完全不顾事实真相。
c.知识贫乏,不辨真伪,又轻信上当,不负责任。
d.没受过专业训练,分不清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之区别,常常用文学创作的方法报道新闻,以至“合理想象”习以为常。
e.追名逐利,凭空捏造,无中生有,以造假而图升官发财,当先进模范。
③新闻把关人。
一些把关人从私利或小团体利益考虑,借新闻报道搞“自我表扬”,这种“把关”,不仅成为形式主义的走过场,还会诱导编导者将这种失实报道编排到重要版面或**时段,造成更大更严重的社会影响。
(2)不真实传播的防治。
①从思想上认识新闻失实的危害性和严重性,真正懂得真实是新闻生命的意义,把新闻失实现象提到一定位置加以重视和切实克服。
2023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真题
2012年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真题 回忆版 mjc334综合能力。一 名解 20分,六选四 1 2 新闻发现力。3 同期声。4 集中式版面。5 usp理论。6 dagmar理论。二 简答题 30分 1 报纸版面的构成要素。2 网络新闻评论对于传统新闻评论的发展。3 市场调查的一般程序。三 论述...
2019吉大新闻学真题
2011年吉林大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真题。2011年01月19日互联网 一 解释概念 5分 5 25分 1 媒介形式。2共鸣效果。3媒介控制。4拟态环境。5大众人。二 简答 10分 5 50分 1,简述新闻报道在普通事实和新闻事实关系转换中的特点。2 简答 受众中心论 的核心意义是什么?3 人内传播...
2023年浙大新闻与传播考研初试经验
今天浙大新传终于放出了拟录取名单,楼主很幸运能名列其中。新一年的考研征程马上开始了,偶有学弟学妹问到浙大新传的情况。网络上各处信息比较少,相比其他学校,也少有前辈抽出时间为学弟学妹指点一二。作为最近比较清闲的过来人,楼主对自己的两次备考之路稍作总结,算是记录两年来的曲折,也希望后来人少走弯路,事半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