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19:59:28 阅读 8450

心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情境的反应,由一定的刺激所引发,由一系列的运动、活动和动作所构成,行为结构的三大基本要素包括刺激、心理、反应。

2.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人脑获取、接受内外部环境中信息的机能系统,其产生不依赖于经验。

3.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需要在感觉的基础上组合事物特征成为整体,并借助过去经验加以识别和理解。

4.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基础,能使人们获得比较系统的感性认识。

5.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或者说是感觉的敏锐程度,由感觉阈限来度量。

6. 适应——指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有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7. 感觉的相互作用——指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因其他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以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8.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的过程,也是人在头脑中积累与储存经验的过程,这种经验信息既可以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也可以是客观事物的概念和意义。

9.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这些具体形象包括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触觉形象或味觉形象等。

10. 逻辑记忆——也称意义记忆,是以语词、概念、判断、推理、公式、定理等为内容的记忆,是人存储知识的最主要的形式,也是人类所特有的记忆。

11. 记忆表象——简称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以感知作为基础,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两大特征。

12. 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后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13.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是一种指向事物本质特性和内部联系的探索性思考活动,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规律性联系,属理性认识。

14. 发散性思维——也称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是指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上进行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

15. 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体现。

16. 思维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并影响着后续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向。

17.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人脑以组织起来的形象系统反映客观现实,可以使我们超越直接感知的范围去认识事物。

18.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也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19. 心理倾向——指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等一切心理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态度趋向和动力调节系统,始于心理活动和行为发生之前,并持续伴随、调节着整个心理和行为的进程,它决定着人对事物的认识与态度的选择和趋向。

20.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是对信息的选择和过滤机制,它对心理活动起着积极的维持和组织作用。

21.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22. 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相对稳定地保持在同一个注意对象上的时间长短。

23. 需要——是个体的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在大脑中的反映,是对现实要求的反映,成为个人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24. 成就动机——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某种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善地步的内在推动力量,也是个人在从事某种重要活动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动机。

25.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6. 价值观——是人们用以评价事物并指导自己行为的心理价值倾向系统,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环境教育的影响是决定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7. 人格——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风格系统,影响着个体心理活动的方式和样式,使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心理面貌,是个体的一些与意识倾向性相联系的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其主要的构成成分是气质和性格。

28. 自我——也称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形态、心理状况、人际关系的认识、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系统,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身心、社会状况的自我概念与意识,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组织、调控和推动作用。

29. 气质——是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即心理活动发生的强度、变化的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特点。

30. 性格——是个人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在人的个性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重要心理生活标志。

二、填空题。

1. 人是“三体”的统一,即自然的物质实体、社会的活动本体、精神的依存主体。

2. 2024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摆脱哲学的附属地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也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3. 心理过程作为心理活动,具体可分为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心理倾向可被划分为意识与认知指向、态度与动力倾向两方面;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智能和人格方面。

4. 行为结构的三大基本要素是刺激、心理、反应,心理的作用在于认识刺激,决定反应,调控行为活动的进程。

5. 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6. 心理产生的方式是脑的反射,任何反射都是在一定的神经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反射弧。反射活动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

无条件反射是通过遗传获得的,不需要任何学习和训练就能实现;而条件发射是动物个体为适应环境变化,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现代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建立了条件反射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7. 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内容的客观依存性、心理对象的观念性、心理活动的主观性、心理反映的能动性、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制约性。

8. 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主要流派包括:构造主义(冯特和铁钦纳,强调内省)、机能主义(詹姆斯和杜威,意识流)、行为主义(华生和斯金纳,强调实验)、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和柯勒,强调整体作用)、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潜意识、人格、性欲论)。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包括: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主要代表是奈塞尔)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为本,主要代表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9. 感受性有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之分,分别用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来衡量。通常来说,无论是哪一种类型,感受性和感觉阈限都是成反比关系。

10.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感觉的适应现象(嗅觉适应),由于一系列弱光的持续作用,致使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叫做暗适应。

11.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联觉是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最常见的是色觉所引起的温度感觉,如暖色和冷色。

12. 知觉的特性包括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是知觉的整体性;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称为错觉,但不等同于幻觉。

人们往往把相似的、接近的、连续的事物知觉视为一个整体,在某些条件下还可以进行知觉对象和背景的转换,这是由于知觉的选择性。

13.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根据信息加工的方式和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记忆的品质包括敏捷性(速度快慢)、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能否及时提取)。

14. 按识记时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将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按识记的材料有无意义或者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意义识记的条件是理解,机械识记的条件是多次重复。

15. 遗忘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关于遗忘原因的解释主要有消退说和干扰说,其中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先前的学习和后来的学习相互干扰造成抑制的结果,这种抑制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

遗忘是有规律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第一个对人类记忆进行科学实验的人,揭示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16. 再现指在头脑中恢复经验的过程,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再认和回忆。再认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仍能辨认出来,回忆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仍能在头脑中呈现;能再认的不一定能回忆,而能回忆的则一定能再认。

17. 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活动的最基本过程,它贯穿在整个思维过程之中。思维的品质表现为:

广阔性与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逻辑性、灵活性与敏捷性。

18. 根据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经过意志努力,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和有意想象(随意想象)。有意想象按创造性水平和新颖程度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想象的特点是新形象,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幻想。

19. 情绪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三种,“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是心境的特征。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三种,通常说的高尚情操就是三者融为一体的结果。

20. 意志过程可分为采取决定(动机冲突、确定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和执行决定(意志对行动的调节、克服内外困难、接受成败考验)两个大的阶段。按趋避方向,动机冲突可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三种。

意志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四个方面。“优柔寡断”与意志的果断性相反,“人云亦云”是缺乏意志自觉性的体现,动摇、顽固是与坚持性相反的不良品质。

21. 注意是意识与认知指向的典型形态与特征,可以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其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三种基本功能是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是分心/分散。“一目十行”是注意的广度的表现,“一心二用”是注意的分配的表现,听课又做小动作是注意的分散。

22. 需要的特点主要有对象性、紧张性、驱动性、周期性、发展性。按需要的起源,人的需要可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按需要对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心理学复习

发展心理学 复习大纲。题型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1.埃里克森的8个心理发展阶段 p38 第一阶段 婴儿期,出生到2岁阶段。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 儿童期,2 4岁。本阶段主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 学...

心理学复习

企业进行工作分析的目的 我们总是认为企业应该有一个组织结构图,因为它可以告诉员工什么是他的工作,以及工作和工作之间的关系。组织结构图虽然作用很大,但它不可能告诉我们有关组织的一切事情。许多企业没有组织结构图,仍然经营的相当成功,而一些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十分完善,但在经营上却是失败的。因此作为管理者不能...

心理学复习

考试题型及分值。一 单选题 10 1分 10分 二 判断题 10 1分 10分 三 名词解释 4 3分 12分 四 简答题 4 6分 24分 五 论述题 2 10分 20分 六 案例分析题 2 12分 24分 第一编总论。1.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什么是心理现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