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以及相应的知识体系。
会计职能:核算与监督。
会计目标: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会计对象: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只能核算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各项经济活动而不是所有经济活动。可概括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会计六要素。
1 资产:指企业过去交易、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动资产在一年内(含一年)变现。
2负债:指过去交易与事项形成的,预期带来经济利益流出的现时义务。流动负债在一年内(含一年)偿还。
3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由股东所享有的净资产)
4收入:经营活动形成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非投资者投入,经济利益总流入。
5成本与费用:
费用: 经营活动形成的,所有者权益减少,非利润分配,经济利益总流出。
成本: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区分成本、费用)
6利润:收入-费用=当期利润。
三、会计假设(p.17-19)
a) 会计主体假设。
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作用在于界定不同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并确定了会计的独立性,要求特定的会计主体要与其所有者以及其他会计主体划清界限。(与法律主体的关系与区别)
b) 持续经营假设。
是指在没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会计主体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按它现时的形式和目的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不会因破产而清算。
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为企业资产的计价和损益的确定提供了理论基础,会计原则以及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才有可能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保持会计信息处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只有在持续经营假设的前提下,才有必要和可能进行会计分期。
c) 会计期间假设。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人为地分割成若干个相对等距的会计期间。会计分期设定了会计工作具体的时间段落。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确立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在于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使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d)货币计量假设。
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用以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等经营活动情况。
四.会计基础假设。
1.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收应付制):是指企业应当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能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
2.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收现付制):是按照款项实际收付的日期来确定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
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个)p20
会计恒等式。
1.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数量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 收入费用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
收入-费用=利润。
3. 会计综合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业务总类。1. 类型1:资产和权益同时增加的业务,如所有者向企业投资、企业借入资金等。
2. 类型2:资产和权益同时减少的业务,如以资产偿还债务、经批准向股东返还投资等。
3. 类型3:资产有增有减、权益不变的业务,如以银行存款购买设备、将现金存入银行等。
4. 类型4:权益有增有减、资产不变的业务,如经批准,企业承诺代替投资者偿还其欠款60 000元,以减少投资者在企业的投资,将所有者权益转化为负债。
会计科目分类表p37-p39
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联系与区别)
1.联系:两者都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也即对会计要素所进行的分类,其目的也是相同的,即全面、系统的记录经济业务。
2. 区别:
会计科目是在会计核算之前,事先确定的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账户则是在经济业务发生后所进行的分类记录。
会计科目作为账户的名称,可以说是一种形式,而账户是具有一定格式的记账实体或载体,具体表现为若干账页;
会计科目没有结构之说,账户则存在一定的结构和格式。
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首先,要确定每项经济业务将引起哪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的变化,其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
其次,要判别两个账户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账户,只有联系账户的经济性质看增加或减少,才。
1) 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是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的方法有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
成的。1.余额试算平衡发生额试算平衡 (依据理论)
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2.具体体现: p60
同时登记。借贷方向相同。
金额相等。简而言之:经济业务同时在不同账户上登记。
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的内容: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1)原始凭证的名称 (2)填制日期 (3)填制单位或填制人名称
4)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 (5)经济业务的内容
6)涉及的品名、数量等 (7)经办人的签名或盖章。
原始凭证按照**: 外来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 (区分)
自制原视凭证的种类。
一次凭证:是指填制手续是一次完成的原始凭证,反映一项经济业务或同时反映若干项同类经济业务的内容。如现金收据、银行结算凭证、收料单、发货票等都是一次凭证。一)原始凭证的种类。
累计凭证:是指一定时期内,记载连续反映若干项不断重**生的经济业务,填制手续是在一张凭证中多次进登记才能完成的原始凭证。
如限额领料单等。
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p140)
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书写清楚;填制及时。
p140 书写清楚。
原始凭证的审核。
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
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
审核原始凭证的准确性。
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要以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为依据;
p149 (8)
一。 会计账簿
按照用途分类: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备查账簿。
按照外表形式分类: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卡片式账簿。
2)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
格式:借、贷、余三栏中分设数量、金额等栏。
登记方法:逐笔登记。
适用核算内容——实物资产等。
特点——既提供价值指标,又提供实物指标。
p166 三栏式
对账及结账方法。
为了保证账户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对账簿记录所进行的核对工作。
账证核对;账账核对;
账实核对;账表核对。
p177更正错账的具体方法。
1)划线更正法。
适用于更正记账凭证正确只是记账时发生的错账。
注意问题:对错误的数字必须全部划掉,不能只划掉其中的部分数字。
划掉的数字必须保持清晰可见。
2)红字更正法。
适用于更正记账凭证会计科目用错而引发的错账。
适用于更正记账凭证上金额写多而引发的错账。
注意问题:对登记没有错误的账户也要重新登记,不能只登记原来错账的账户。
p179 3补充登记法。
适用于更正记账凭证上金额写少而引发的错账。
p180财产清查的种类: 按对象和范围全面清查;局部清查 ,按时间定期清查;不定期清查。
p195 填表
往来账款的清查 :函证核对法
p200 固定资产的盘亏。
p205 财政报表的内容:五个部分
1.资产负债表的含义: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方程式为理论依据,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基本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是反映企业经济资源的构成和**渠道的静态报表。
六、利润表。
含义: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利润=收入—费用”会计方程式为理论依据,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收入、费用、利润三个基本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是反映企业经营资金循环的动态报表。
p219 利润表计算。
会计基础复习201311已打印
会计基础 复习要点 程斌老师讲解201309 红字为新增知识点,蓝字为自己补充内容。第一章总论。本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六个要点,以数字表示为 4 2 1 7 4 2 8 一 会计的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个数字 4 p1 3 1 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其他计量单位 实物量,千克 吨 劳动量,工时等 2...
基础会计整理
一 原始凭证的要素。1 原始凭证的名称和编号 2 接受原始凭证单位的名称 3 编制原始凭证的日期 4 经济业务的内容 5 经济业务的数量,单价和金额 6 其他必要的补充内容 7 填制原始凭证的单位,填制人,经手人和验收人签章。二 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如何处理 对于不完整,不准确的原始凭证如何...
基础会计整理
一 经济业务的概念。经济业务,也称会计事项,是被会计确认 计量 记录和报告的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的具体内容,是在经济活动中是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的交易或者事项。二 经济交易和经济事项的概念。经济交易 简称交易 是指企业与其他单位和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利益的交换。经济事项 简称事项 是指在企业内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