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有关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选用超声波粉碎胆结石的原因是超声波的振动频率慢。
c.声音的传播一定需要介质。
d.乐音的三要素是指音调、响度和音色。
2.(★下列光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b.光的反射和折射中形成的虚像都是错觉现象,其实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c.凸透镜可以使反射光汇聚,凹透镜可以使反射光发散。
d.同一物体在放大镜中成的虚像和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是一样的。
3.(★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归纳不合理的是( )
a.所有的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b.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论温度升高与否,内能都会增大。
c.液体的沸点除了跟液体种类有关外,还跟气压有关。
d.生活中各种测温度的仪器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下列关于电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电路中有电流形成时,都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
b.电源都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油罐车后拖一条铁链的作用是将摩擦产生的电荷及时导走。
d.电路中电流方向一定是从电源正极出发回到电源负极。
5.(★下列关于磁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早发现磁偏角的是我国宋代学者沈括。
b.扬声器是利用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来工作的。
c.最早发现磁能生电的科学家是奥斯特。
d.直流电动机是通过换向器来实现线圈连续转动的。
6.(★有关能源、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释放的能量非常巨大,原因是其内部不停的发生着核聚变。
b.风能、水能、太阳能既都属于一次能源又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家庭电路中保险丝烧断的直接原因是电路中电流过大。
d.家庭电路发生故障时,可趁停电的机会抓紧检修。
7.(★关于下列图象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可粗略表示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b.图乙可表示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跟入射角的关系。
c.图丙可表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跟频率无关。
d.图丁可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且a做功比b快。
8.(★正在向左行驶的小车上有一杯水,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方斜射向水面,在小车缓慢刹车的过程中,杯中水面略有倾斜,则此时反射角、折射角将( )
a.增大b.减小c.不变d.都有可能。
9.(★如图所示,水平的传送带上放一物体,物体下表面及传送带上表面均粗糙,导电性能良好的弹簧的右端与物体及滑动变阻器滑片相连,弹簧左端固定在墙壁上,不计滑片与滑动变阻器线圈间摩擦.当传送带如箭头方向运动且速度为v时,物体与传送带发生相对滑动,当传送带逐渐加速到2v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灯泡的亮度将( )
a.摩擦力不变,灯泡的亮度变亮。
b.摩擦力不变,灯泡的亮度不变。
c.摩擦力变大,灯泡的亮度变亮。
d.摩擦力变小,灯泡的亮度变暗。
10.(★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圆台形容器内有一块冰.当这块冰全部融化成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桌面受到的压力不变。
b.桌面受到的压强变大。
c.容器底的内表面受到的压力变大。
d.容器底的内表面受到的压强不变。
1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 1、r 2为定值电阻,开关s 1、s 2都闭合时,电流表a与电压表v 1、v 2均有示数.当开关s 2由闭合到断开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v1示数不变。
b.电压表v1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不变。
c.电流表a示数不变。
d.电压表v2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不变。
12.(★如图甲立方体物块a在绳子拉力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一定高度匀速下降到水中一定的深度过程中,绳子拉力的功率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以0.2m/s的速度匀速下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为120n
b.物体边长20cm
c.物体密度为1.5x103kg/m3
d.开始运动时物体离水面高度4m
13.(★一束激光以入射角θ=30o照射液面,其反射光在固定的竖直光屏mn上形成光斑p,如图所示,如果反射光斑位置向下移动了4cm,说明液面可能( )
a.上升了4cmb.下降了2cmc.下降了2cmd.下降了4cm
14.(★如图所示情景是一种游戏,叫做蹦极.游戏者将一根有弹性的绳子一端系在身上,另一端固定在高处,从高处跳下.图中a点是弹性绳自然下垂时绳下端的位置,c点是游戏者所到达的最低点.对于游戏者离开跳台至最低点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的弹性势能一直在增大。
b.游戏者通过a点之后,速度逐渐减小。
c.游戏者在c点时的重力势能为0
d.游戏者从a到c点过程中,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二、填空题。
15.(★如图所示,请分别标出通电螺旋管和小磁针的n、s极.
16.(★如图甲所示是一台正在转动的电风扇,请用力的示意图在图乙中表示出它受到的力.
17.(★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小名所在小组在进行该实验中,有人提出了“所用的杠杆为什么通常选取中心做支点?”他们讨论后得出如下观点,你最赞同观点 d
a、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b、使力臂跟杠杆重合便于读取力臂
c、便于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d、杠杆自身的重力过支点,不影响杠杆平衡
2)某同学利用身边的塑料直尺和硬币若干来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如图甲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他测出从支点o到硬币边缘的距离作为力臂l 1和l 2的大小,他测力臂的方法是错误的(选填“正确”或“错误”).如果将两边的硬币以相同速度同时匀速向支点移动的过程中,则杠杆向左倾斜 (选填“仍平衡”、“向左倾斜”、“向右倾斜”).
3)萧萧同学在山上找到了一块坚硬的石块,他仅用直尺这一测量工具测出了石块的密度.装置如图乙、丙所示,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用细线将轻质直杆悬起来,悬点为o,并将石块用细线悬于直杆o点右侧的p点;
b.移动悬挂重物的细线,直到直杆水平静止,用直尺测得ob的距离为9cm;
c.保持石块的悬点不变,将某重物用细线挂在直杆o点左侧并移动,直到直杆处于水平静止,用直尺测得oa的距离为14cm;
d.保持石块的悬点不变,将装水的烧杯置于石块下方并向上移动烧杯直到石块浸没水中.
上述实验步骤最佳顺序是 acdb (填入步骤前的字母);
已知水的密度为1.0x10 3kg/m 3,可求得待测石块密度为 2.8x10 3 kg/m 3.
18.(★在用“伏安法测导体电阻”的实验中
1)小强连接的实物图如图甲,还有两根未连上,请帮助其完成实物图连接.
2)小强在完成电路图连接后,开始进行如下实验:(在空白处填空)
第一步: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至 b 端(填a或b),使连入电路中电阻最大.
第二步:闭合开关s,调节滑片p的位置,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数据.
第三步:断开开关s,根据电压值和电流值,求出r.
3)若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r= 25 ω.
4)从实验步骤看,存在的主要缺陷是没有多次测量 .
19.(★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可以测出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其中r x为待测电阻,r为电阻箱,s为单刀双掷开关,r 0为定值电阻.某同学用该电阻进行实验,主要实验步骤有:
a、把开关s接a点,读出电流表示数为i;
b、读出电阻箱的示数为r;
c、把开关s接b点,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示数为i;
d、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将电阻箱的阻值调到最大;
1)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dacb .(只需填写序号)
2)本实验所采用的物理思想方法可称为等效代替法 (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代替法”).
20.(★某同学在没有电流表的情况下,利用电压表和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 0,测量未知电阻r x阻值,图中不能实现测量r x阻值的电路图是( )
a.b.c.d.
21.(★初温为20℃、体积为2l的水温度升高了50℃,求:水吸收的热量q 吸.1l=10 -3m 3 c 水=4.2x10 3j/(kg℃).
2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只闭合开关s 1时,电压表示数为6v,电流表示数为0.5a;接着断开s 1闭合s 2,发现电压表示数变化了2v.求:
1)电阻r 1和r 2的阻值;
2)当闭合开关s 1、s 3,断开s 2时,电流表的示数和通电2min时间内电流通过r 2产生的热量.
23.(★如甲图所示,质量为160kg、底面积为0.25m 2的物体平放在深井底.已知物体的密度为1.6x10 3kg/m 3,g=10n/kg.则:
1)物体对井底的压强是多少?
2)若用600n的拉力通过如图乙所示的滑轮组就能把物体匀速提上井面,则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若不用滑轮组而改用水将井灌满,则至少用多大的力才能把物体提上到井面.
2023年上海市中考作文
当你披荆斩棘,踏过泥泞,就实现了一次尝试 当你不畏艰险,勇于攀登,也实现了一次尝试 当我在机器人制作的路上,走出 山重水复疑无路 的困境,迎来 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新天地,我知道,我也实现了人生的尝试。我曾经被选出与同年级的同学一起代表学校参加机器人比赛。起先我们互不相识,对机器人更是一头雾水,在老师...
上海市中考满分作文 上海市中考满分作文
还有一些人,他们是另类一族 哈日族 哈韩族 他们提起日本动漫,如数家珍,樱桃小丸子 蜡笔小新 灌篮高手 网球王子 等等,不胜枚举 他们说起韩国明星,信手拈来,金喜善 权相宇 东方神起 rian 等等,滔滔不绝。可是你要问起他 王孟 组合 豪放词派,他就面红耳赤,一问三不知了,至于什么函数公式 欧姆定...
2023年上海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共16分 1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a.30 b.33 c.37 d.39 2 在原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 a 电子 b.质子 c 中子 d 核子。3 听音能辨认,主要是依据不同人的讲活声具有不同的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振幅。4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深信电磁间有联系二坚持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