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实验工作汇报

发布 2021-12-23 00:06:28 阅读 5285

建设书香校园构建理想课堂。

杨家河小学工作汇报。

为积极响应教育局的号召,推行素质教育,打造理想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一个学期以来我校新教育实验工作坚持“让师生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以“六大行动”为基础、重点抓书香校园建设、师生共同写随笔、晨诵课程,并深入推行“1236”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倾力打造高效课堂,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效益。

一、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倾力打造高效课堂。

什么是高效课堂。我们认为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必须真正走进学生心灵,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师生交流的窗口、活动的乐园,让课堂充满魅力,即教师点拨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引人入胜。学生学得开心,灵活,主动,其乐融融,乐在其中,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天堂。

为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我校镇教育改革年的东风,决心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当时,依据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和厉山三中“立体、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我校课堂教学的“1236”模式,即:一个学科助教、二人结为师徒,三个基本板块、六个基本环节。

伴随着课改两年来,我们对新课改历经了激情澎湃、困惑疑虑、艰难实践、不断反思等过程。面对无处不在的困惑和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我们坚持学习着、探索着、实践着,伴随着课改一路前行。

一)、进行新教育实验,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加强领导是保障。

学校进行新教育实验、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能否顺利开展,领导有力是保障,是否落实有成效,学校管理是关键。

1、成立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挂帅、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由教务处专门负责课改工作。

2、实行校级领导包教研组制度。为加大课改力度,今年春,学校把各教研组整合成语文、数学、英语,由学校五位校级干部每人包一个,要求包组干部全程参与教研组的教学教研活动并对本教研组的教育教学质量负责到底。

3、线块结合,实行教学网络管理,明确责任。目前我校对课改的管理形成了三条脉络,让包教研组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各位教师等做到层层权责分明、人人赏罚分明:

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生。

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

包教研组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师。

二)“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要树立正确教学理念。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正确与否必将决定行为的效果与价值。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要有主体意识、启发意识、民主意识,只有在先进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策划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不被新的形势淘汰。

1.聆听窗外声音。

一是分期分批组织教师们到课改先进学校进行现场观摩、研讨。一学习观摩。二是凡是教研室有通知的教研会,无论是省内还是省外我校都会派教师去学习,我校每年外派教师学习观摩达三十余人次,每次考察回来后,学校要求考察教师人人写出三千字左右的考察汇报材料,并召开考察学习交流、研讨会,让每一次外出考察学习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是请专家、交通部门、法制部门、校知名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报告会活动,我校先后举办了“感恩励志报告会”、“法制报告会”、“法制安全报告会”“交通安全报告会”“知心姐姐专场报告会”“青春期生理、心理讲座”等。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促进其多元价值观的形成。

2.加强培训,促师生成长。

1)、首先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领会《小林镇中心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草案),重点学习“1236”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及有关要求。再者利用暑假集中培训时间及每周的教师例会,组织教师学习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课改理论及经验,**他们的课堂实录。

2)、相互学习,集体提高。

、设立教科研办公室,为教师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提供平台。今春开学后,为了方便集体备课,让教师相互交流,课改领导小组决定,设立教科研办公室,并对办公室进行美化布置,要求各教研组每周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以规定的方式开展教研教改活动,以此促进我校的教研教改活动常态化,有效化。

、观摩研讨式培训:观摩研讨式培训旨在从操作层面上,引导广大教师将静态的文本恢复到鲜活的课堂教学状态,促使师生在教学情境中不断生成活生生的经验。我们围绕新课改理念,发挥课改骨干的引领作用,确定了一般教师讲“入门课”“达标课”, 骨干教师讲“示范课”、“研讨课”,开展了每学期每人至少讲一节公开课活动。

本学期我校讲公开课的教师已达十余人次,每次公开课听课教师达二十人。教师们在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中,逐步深入地理解新课改理念,提升自我认识水平。大家在评课、议课中,互换角色,质疑问难,就课堂教学中折射出来的问题,如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什么样的教学最有效、为什么这么教等问题,结合新课改理念,展开讨论,集思广益,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共同提高。

、参与互动式培训:围绕高效课堂涉及到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教师自己的困惑,展开平等的、坦诚的心灵对话与思想碰撞,借助群体反思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3)、对学生进行培训。课改初期,教务处利用晨会对学生进行一个月的宣传鼓动,培训学习:让学生知道课改课的课堂结构及教师教学的六个基本环节;让学科助教、小组长、师傅们明确自己的职责;让学生们掌握如何“自主、合作、**”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学校和教师的课改意图以及师生间如何配合,课堂上如何互动。

每学期评选一次“优秀小组长”“优秀学生”“优秀展示标兵”等,以此来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三)改革课堂形态,为打造高效课堂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改革课堂形态,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改变座位,由秧式变成条块式;二是转变教师角色,教师由高高在上变成学案的精心编写者,课堂教学的总导演,总设计师,课堂上老师只是欣赏者、评判者、激励者、参与者、指导者;三是改变黑板数量,由一块变成一圈;四是改变小组构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五是改变教室的文化氛围。这些变化,使教学的关注点更多,指导更有针对性、师生间互动的点、线、面更广泛,更深入,信息传递与反馈的覆盖面与真实性更可靠,指导与学习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而“条块式”座位的设置,同质异构小组的建立,更加方便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交流、合作与探索,不仅弥补了教师个别指导受环境时间限制带来的不足,使面向全体的教学真正建立在针对个别的基础之上,同时,由于它是“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也使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全面实现成为可能,为打造高效课堂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师生共写随笔。

师生共写随笔”就是倡导师生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在写随笔(日记)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促进超越自我。我校定期召开课改总结反思交流会,让教师把课改中的收获、感悟、困惑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营造对话情景,促成教师快速成长。同时要求教师积极撰写培训学习体会、**、教学反思笔记。

当然,写只是形式,但写带动的却是阅读,是思考,是实践。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而我们强调师生共同去做的原因是,学生也需要记录成长的履痕,反思自己的行为,倾诉心中的秘密。

而倾诉是心灵最大的释放。因为,可以说这是一个心灵的窗口、灵魂的寓所、青春的阳台,在淡化作文概念的同时,学生也在随笔中培养作文的兴趣,无疑也会掌握做人的道理。

1、引领教师撰写教育随笔,为发展提供原始资料。

最初开展教学反思撰写活动的时候,教师们不知道反思哪些内容,“记”的无绪,“思”的盲目。我们适时向教师们推出了“课后十思”:一思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的怎么样?

二思有没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三思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有什么收获?四思教师是否投入了教育激情?

五思课堂有没有发生意外情况,是否处理得当?六思本节课最骄傲或最懊悔的地方在**?七思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八思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九思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十思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及时记下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每节课后教师可以从中选取一个内容,作为反思点。

既可记成功,也可录失败;既要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既可长谈,也可短议。长年坚持,形成制度。“课后十思”的经常化与持久性,使我校教师的教学反思成为一种特殊的备课形式,教师的“每日三省其身”,也为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资料。

2、引领教师撰写生活随笔,以成功激发成功。

鼓励青年教师自加压力,正所谓:“退一步,山穷水尽;逼一逼,柳暗花明。”逐步增加随笔篇数,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写两篇以上**、每周一篇优秀导学案。

两年来我校教师已在随县教育、随州报上发表**、随笔十余篇,有二十余篇**、优秀教案获省、市、县级奖。教师们写出培训体会及教学反思、**、600余篇、优秀导学案100余课,目前已装订成三个**,供老师们学习交流。为了便于教师及时反思,我校每学期给每位教师发一个反思笔记本,本学期我校每位教师已写教学反思十余篇,不少老师们亦开设自己的教育博客。

3、引领学生撰写读后随笔,夯实文化底蕴。

学校为每班配了一个书柜,发动学生自带课外书,学校又出资购买了部分图书,充实书柜,尝试着“晨诵、午读、暮省”的读书方式,以此扩宽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知识面,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每天开放学校图书室,供学生借阅。同时,要求学生每周阅读两篇以上优秀文章,摘抄其优秀文句,写一篇读后感,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

4、引领学生随想之笔,记录成长足迹。

我校在级开展多姿的随笔实验研究,指导学生敞开童真的心灵,睁开童趣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点滴快乐,用稚嫩而真实的笔触记录成长的足迹,体会写随笔的自由和快乐。指导学生撰写随笔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语文组教师要求学生每周写1-2篇随想,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5、体验成功,获得满足。

学期末学校汇编最优秀的的学生习作《心语》,同时,汇编教师优秀作品《教师随笔集》,供师生相互学习。学校创办了小林教育,为师生展示个人才华提供舞台。小林教育每月出刊一期,分别分发到小林各学校,供全镇师生阅读、学习。

三、营造书香校园。

一流的学校靠文化,二流的学校靠制度,三流的学校靠权力。为配合新教育实验的落实,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高效课堂奠基。

实验小学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汇报

5 垃圾的 利用有哪些好处?答 说明米饭不是甜的,但米饭含有淀粉,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实验小学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汇报。环境保护是影响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树立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据 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 1996 2010年 文件精...

实验小学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汇报

环境保护是影响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树立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据 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 1996 2010年 文件精神,我校深入开展以创建 环境宣传教育 为主题的环境保护教育,在连续三届被评为 省绿色学校 和 市绿色学校 之后,继续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实践...

实验小学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汇报

环境保护是影响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树立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据 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 1996 2010年 文件精神,我校深入开展以创建 环境宣传教育 为主题的环境保护教育,在连续三届被评为 省绿色学校 和 市绿色学校 之后,继续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