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 关于幸福 诗意地生活 共享等话题

发布 2021-11-06 15:43:28 阅读 6251

诗意地生活例文1

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季羡林曾说过: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

“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试想,一个内心浑浊不堪的人如何能够让生活充满诗意呢?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往往是其内心的真实反映。

故如水般澄澈的林妹妹幽居在潇湘馆,在那一丛青翠的绿竹下迎风洒泪,对月抒怀,吟出一句句清巧奇谲的诗。而浑身散发着酒肉臭的薛蟠却只懂得猜拳行令,信口开河胡诌些“一个蚊子哼哼哼”的荤段子。内心和谐,充溢着对万物的爱的人才可以诗意地生活。

特蕾莎修女给每一个穷人带去关爱,爱让她的生活充满诗意;皮埃尔神父为无家可归者送去温暖,关怀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袁隆平院士为饥饿中的人们送去希望,爱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对万物的爱去生活,人们才可以学会如何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才可以变得诗意。当人们从儒、道、墨法的典籍中**为人之道,当人们从司马迁的竹简中开启历史的明镜,当人们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里顿悟文章之法,智慧便开始滋润人们干涸的灵魂,给灵魂注入诗意。

当人们从陶渊明的菊花中思索隐逸之士的情怀,当人们从史铁生的地坛中感念生与死的变迁,当人们从卢梭的瓦尔登湖畔拾获人生的宁静,思维便开始给心灵插上翅膀,让心灵翱翔于诗意的天空。从阅读中收获智慧,从阅读中学会思考,人们才能懂得诗意的生活。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现代人的生活充斥着为了生计和未来的奔波,充斥着嘈杂的汽笛声与喧闹声,充斥着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戒备。人们需要在清风的吹拂下,在小鸟啁啾中找回生活的诗意。

莽莽苍苍的森林给诗意栖居的莎士比亚带来了浓郁忧伤的情怀,潺潺流动的多瑙河给施特劳斯家族带来了优美的音韵,古老沧桑的凤凰古城给诗意栖居的沈从文带来了历史的质朴与深刻。自然的灵动与纯净,让人们更加诗意地生活。

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爱心去生活,当人们从阅读中获取智慧与思绪,当人们到自然中寻找抚慰,人们才可以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写,诗意地生活。

点评:文章在提出“人应当诗意地生活”的观点之后,从“内心和谐、充满爱意”“从阅读中汲取养料”“让自然抚慰浮躁的心灵”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其中第一层可以看作是后两层的前提和条件,后两层是对前一层的深化,较深入地回答了怎样才能“诗意地生活”的问题。最后顺势收束全文,结构严谨。

文章观点较有个性;例证丰富,显示出良好的知识储备;语言流畅,文句表现力强。

诗意地生活例文2

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柏拉图。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

诗意地生活,抑或许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

然而,在生活急遽变化的现代社会里,我们既不可能像陶潜一样隐居深山,也不可能如李白一样率性而为,更不可能学易安整日对红花绿叶诉愁思。难道诗意地生活只青睐古人,而将忙碌的现代人摒弃在外?

答案是否定的。不能隐居,谁说我们不可在心中开辟一方心灵田园?不可率性,难道在适当的时机也不可放纵一下自己的情感?不要多愁善感,就不能倾吐自己心中的愁思?

清晨起来,品一杯清茗,手捧一本《归去来兮辞》,让千百年前的悠悠山风,伴随着自己的精神,放飞到自己静谥,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心沉淀、沉淀,在现代都市的躁动之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这难道不是在诗意地生活吗?

在足球比赛胜利之后,你忘情地在雨中的球场里狂奔,任由汗水、雨水,甚至还有激动的泪水混合着流过脸颊,打湿衣襟。有人对你的这种举动感到不理解,问一场小球赛的胜利何以令你高兴至此。但我说,你这正是在诗意地生活。

一次小的胜利是以令我们欢欣鼓舞,一将小的成功也足够让我们尽情狂欢。不要收敛自己的情感,让它自由地奔放吧!

心里有了不顺心的事情,可是身边没有听众,这时候如果将这些事情都锁在心中,只能徒添自己的烦恼。不如选择一种现代的方式诗意地生活吧!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上自己的烦心琐事,就像对花草倾吐自己的愁思一般。

花草不能言语,但是这些“花草”却能替你排忧解难,让心中的不愉快更快地消逝。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吗?

其实,要诗意地生活,也就是要照顾我们的精神世界。哲人的话说得好,在物质丰富的时候,千万不能亏待了自己的精神。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里,如古人一般诗意地生活。

点评:这篇议**扣住“要诗意地生活,也就是要照顾我们的精神世界”这一观点,论述了在“生活急遽变化的现代社会”,仍然可以诗意地生活。文章观点明确,内容具体,切合题意,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在论述上,文章从古人“诗意地生活”引出话题,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现代人怎样“诗意地生活”,最后阐明观点,说明“诗意地生活”与人的精神世界的关系。文章结构严谨,内在逻辑清晰,论据充实,语言流畅优美。

共享例文3:中国之道,共享之美。

广场舞、共享单车、一带一路,皆有共享之义。广场舞,共享其乐以健其身也;共享单车,共享其货以尽其用也;一带一路,共享其利以化天下也。共享之义,自古有之。

《礼》曰:“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故此三者,通于古之道合乎今之宜者也。

广场之舞,快乐之共享也。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人各有其乐,独乐,亦乐也。

虽然,不若众乐之乐也。叟妪之乐,首在康健,故曰康而乐之。舞于广场,乐于其中,畅于四肢,扩于四邻,乐之至也。

然其舞飘飘,其声震震,常悦于己而扰于民也。此即以己之利茅攻己之坚盾,为之奈何?美其仪态,道以制度,广建场舍以资其用,度音定时以慰四邻。

以此,共享之义,明焉。

共享单车,财货之共有也。或谓之曰“共享经济”,大缪其然也,此即守一隅、执一端、见一叶也。财货者,皆天下之共有也,或得之而以为己有,又与人易其所欲。

此即市商所由生也。市商者,私心者。今以共享单车为市商之业谋利之涂,故倒而无人扶,而毁之弃之藏之匿之者,不可计数。

余观其踽踽而行,不惟艰乎?夫欲行其事必视之以公物,待之以公德,毁坏者必受其罚,美全者必有其誉。视人若己,**之美,君子之德也。

以此,共享之德生焉。

一带一路,天下之大同也。大同者,通古今也,非独儒生寄之。庄子曰:

“大同于虚己。”虚己者,共享也。大同者,合中西也,非独吾人之伟业。

马列大唱共产,共产者,共享也。今习公以一带一路治天下,通于古之大道,合乎今之事宜,幸诸后之万民也。曰: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学》云“财散**聚,财聚**散。”一带一路既为万方咸宁之策,必与民为善,以财货聚其人,以文德聚其心。

贫富一通,贵贱不二,天下化成,其可待乎?以此,共享之举,盛焉。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之道,即在共享之美!美而**之美,美之至也。

点评:本文立意切题,分析广场舞、共享单车、一带一路,皆有共享之义;全篇用文言文写就,显示出雄厚的古汉语基础知识;把古代人物与现代人物结合起来,提升了主题;思想深刻,给人启迪。

共享例文4共享绿色未来。

天空因鸟儿而有生机,春天因万物而觉温暖,大山因绿水而显灵气。可是,若有一天,万物皆空,地球将不复存在。我们的家,亦不复存在。我们,亦不复存在!

这种话,人人皆懂,然而呢?

东北防林,由于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森林面积减少;黄土高原,以前是森林由于秦汉时期修建宫殿森林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西北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土地沙漠化,植被破坏,河流断流……

一幕幕,一桩桩,自然环境要有多大的承受力,才能经得起人类的破坏!

所以,行动起来吧,为家园,为明天,共建绿色未来吧!

当然,在我们生活中,也不乏护家之人:

杨善洲,一位老书记,他放弃**厚禄,放弃了安享晚年,选择了大亮山,就是为了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造福家乡人民。他说:“我是在兑现许给家乡老百姓的承诺,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为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家乡人找过我多次,叫我帮他们办点事我都没有答应,但我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许下的承诺就要兑现。

至于具体做什么,经过考察我认为还是为后代人造林绿化荒山比较实在,这既对全县有利,也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有利。”

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和锯木树都不长。”然而,杨善洲创办林场的设想和决心没有被动摇。

他请地、县林业部门的领导和科技人员到大亮山上作多次调查研究。他们带着帐篷,风餐露宿,徒步24天,对姚关、旧城、酒房等地进行了调查。经过调研,更坚定了杨善洲改变大亮山面貌、“种树扶贫”的决心,并将场址选在施甸县的旧城、酒房、姚关3个乡结合部的大亮山。

后来,杨善洲把自己用23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占地7。

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移交林场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留下的是可观的绿色存款,留下的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留下的是精神财富。

他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骄傲。

让我们为自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吧!

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点评;人类的破坏,让我们的环境每况愈下,文中杨善洲放弃**厚禄,放弃安享晚年,选择了植树造林,改变家乡面貌,他的故事感动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通过他的故事,我们更可以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力量是巨大的,更别说我们全人类。让我们为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共享例文5:共享文化盛宴。

落日熔金,暮色四合,乘一叶扁舟,来到历史的彼岸:与苏轼**人的渺茫与伟大,与陶潜共享带月荷锄归的美好,与李煜分担愁如东流水的感伤……用一指墨香,看尽文化之深邃与灵动。

文化从那翻滚激荡的黄河开始,便扎植于我们的心田,镌刻于基因。那寓意吉祥的中国结,那元宵佳节的灯谜,那雄伟的华夏庭院,无一不是珍贵的传统元素。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也正因这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愈发绚烂壮美。

把文化作为生命的行囊,便让灵魂与文化一道,穿行在历史的音符与文字墨香之间。

文化,流淌在悠远的箫声中,诉说着哀怨与愁绪,文化,也弥漫在阿炳的二胡中,叹尽人生的跌宕起伏;文化,亦可以流转于锦瑟之间,轻拢慢捻之间净化内心的污秽。本无生命的乐器与乐曲结合在一起,便成为了文化的载体,寄予着心灵的世界,承载厚重的文化。

诗意地生活作文

能像阳光那样温暖舒心的,是生活 能像美酒那样回味无穷的,是生活 能像诗歌那样意味深长的,是生活。生活二字,容纳了太多的诗意,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多彩的。离骚乐府,唐诗宋词,纵然李白杜甫天赋异秉,也不能尽数生活之诗意。这时我们不禁要叹息字少辞穷了,因为我们不能说李杜没有体会到生活的诗意,要不然怎有 人生得...

诗意地生活作文

诗意地生活作文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仕途失意的李白,最终还是选择了倚剑天涯,诗意地生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抱着明月,李白一醉方休,这千年之醉,成就了李白这一代诗仙。把失意烧成了落叶,李白终究在诗意里找到人生的归属,一匹青驴,一袭青衫,一条蜀道,一座崇山,诗意地生活,让历史留下了青莲...

诗意地生活作文

诗意地生活。年级 初二。字数 体裁 散文。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柏拉图。然而,在生活急遽变化的现代社会里,我们既不可能像陶潜一样隐居深山,也不可能如李白一样率性而为,更不可能学易安整日对红花绿叶诉愁思。难道诗意地生活只青睐古人,而将忙碌的现代人摒弃在外?答案是否定的。不能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