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手记。
这个暑假,对于刚送走大班的教师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迎接新生入园前的家访。有些老师曾困惑:每次家访根本不知道该和家长们说什么,总是家长问我回答。
在平时和会听到老师之间的对话:“明天去家访,你都准备好了么?”“没什么好准备的,明天直接去。
”今天我们就借用pck的形式,来说一说为什么要家访?家访的对象是谁?怎样进行家访?
一、为什么要进行家访?
为什么要进行新生家访?特别是入园前的家访?】
在这一块采用和现场老师互动的形式,让老师们来说一说要进行家访的原由。
归纳梳理原由:
1)给孩子一次鼓励。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对环境的适应能较弱,而家庭是孩子最熟悉的环境,老师的到访能让孩子们在最熟悉的环境中认识老师,与老师游戏,和爸爸妈妈交流,这样的环境和氛围,能大大降低孩子对老师的陌生和畏惧感。而且幼儿园也是孩子们向往的乐园,入园前的家访,能放孩子对幼儿园生活充满向往,让孩子能充满自信的走向幼儿园,走向迈入社会的第一步。
2)给家长一份说明。
在开学前,家长对于幼儿园也相对陌生,对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也比较模糊,那么新生家访,能将孩子园的理念、老师自己的教育观念传递给家长。同时也是让家长了解孩子园的作息以及入园的各种注意事项。比如孩子入园的焦虑是一个正常的过程,如果开学,把孩子送到孩子园后,就要及时离开,老师就有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样就能大大缩减因分离给孩子带来的焦虑。
3)给老师一个准备。
对新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家访,老师就能对新接手班级的孩子、家长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家访,老师对每一个孩子个体的把握、对后续教育措施的跟进、家园工作的起步都有了充分的预设。
二、家访的对象是谁?
许多老师在家访前会心存焦虑,这是和家长的第一次见面会,我该怎样表现?家长的学历比我高,我说不过该怎么办?家长老是问来问去,老师被一些无关话题带跑怎么办?
那么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我们的家访对象,是家长?还是孩子?
家访对象是孩子?还是家长?】
当然新生家访的中心是孩子,不是家长!如果你的对象没有搞错,就不会被家长无关话题带跑,就不会搞错主被动关系,也就不会产生不会家访,不知道家访该问什么问题等情况。
如果孩子不在家,你会去家访么?】
不建议孩子不在家的时候去家访,因为家访的效果会达不成。那如果爷爷奶奶和孩子在家呢?一般**联系的时候可以问问谁带孩子多,如果祖辈带的多,父母几乎不管的,可以去家访。
当然最好是爸爸妈妈都在家,这样家访的信息就会比较全面。
三、怎样进行家访?
一)家访前,万事俱全。
每一次家访,我们都要做到“有备而访”,那么家访前具体要准备点啥?
家访前准备什么?】
梳理:1.备着装。
2.备时间。
家访时间的选择也关系到家访的质量和效率,家访提前约好时间,切莫做 “不速之客”。还要考虑到有些上班的家长请假不方便,最好提前三四天或一周约好,选择周末时间或者傍晚进行家访。
怎样和家长约时间?】
您好,安安妈妈,明天我们要来家访,希望你安排一下时间,看你什么时候方便。
安安妈妈您好,我们打算下周进行家访,您看您哪天、什么时间方便?我好提前安排其他孩子的家访时间。
对比以上两位老师,明显第二种做法更恰当。如果你是家长,接到第一位老师的**会有什么感觉?肯定会觉得很突然,虽然可能会影响自己原来的计划,但怕老师不高兴又不好拒绝。
而另一位老师的做法让家长觉得自己是被放在第一位的,觉得老师很有礼貌,很尊重她。自己再忙也会抽时间接待老师。
拒绝家访时,你该怎么办?】
有时候打**给家长,家长因各种原因拒绝了,你该怎么办?要不要家访了?
如果家长拒绝了老师的家访,一定有他们自己的理由,老师们不要强行要求。家访还是要进行的,可以说服家长把孩子约到幼儿园来,看看环境、看看老师,老师又能趁此机会了解孩子、了解家长。
家访不要选择饭点上门,不要在孩子家里用餐。上午 8:30-11:
00 ,下午 2:00-5:00,晚上6:
30-8:00是最佳时间。一般来说一位孩子30-45分钟的时间会比较合适。
问题解决了就要及时离开,不要没话找话,这样也不会打乱家长的日常节奏。
3. 备路线。
家访前把所有孩子的家庭住址收集整理好,了解孩子家庭住址后按方位路线进行家访,省时又省力。
4.备分工。
两位老师同时去家访就要有一些分工,分工合适不但会让家长觉得老师之间配合默契,同时又能提高家访效率。比如一位老师与家长交流孩子的一些习惯、问题等,另一位老师则可以陪孩子玩,观察孩子:容不容易接近?
善不善于表达?会不会自己收拾玩具?等等。
当然也会遇到一些内向的孩子,拒绝和老师的接触和交流,那可以协助另一位老师做好记录。(家访时,我们会下发一张家访情况表,不让家长填写,而是老师一边问一边记录。)
5.备家长。
家访过程中,由于家长的性格、学历、职业等不一样,接待老师的态度也会不一样。大部分家长都很好,很尊重老师,但也会遇到一些家长,对老师不那么有礼貌,对老师说的教育理念、方法不赞同,对于这样的家长,不要针锋相对,我们要巧妙的表明自己的观点,或者建议家长看些书籍等。
6.备谈话内容。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所准备就不会乱了套路。在谈话内容这一块,我们在幼儿园以往**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调整和增替。**里面涉及到的基本是孩子的个人状况,比如孩子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自理能力、个性特点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和家长谈一些入园前的准备工作,比如:
入园前心理准备:暑假期间家长就要多给孩子讲讲幼儿园的事,让他对幼儿园产生一种向往和期待。不要在孩子哭闹的时候用上幼儿园来吓唬孩子,避免孩子对幼儿园产生抗拒。
让孩子对离开家长有一定心里准备。
入园前自理能力准备:引导孩子用勺子肚子吃饭,上厕所时会穿脱裤子、会洗手,午睡时会穿脱鞋子等。让孩子的作息规律逐渐向幼儿园靠拢,制造机会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交往。
入园当天准备:提醒家长给孩子准备好第一天上幼儿园的必须物品或者开学初就要用到的一些东西,比如一套换洗的衣裤,一辆自制的小拖车等。
二)家访中,心中有谱。
老师对入园前孩子进行家访,是有目的有计划实施教育的一种具体措施。在家访过程中,秉承教育的专业性,采用“一听、二看、三关注”的家访原则,围绕家访重点,与家长沟通和孩子交流,实现家访的重要意义。
家访前最好再次打**确认,比如可以确认家访接待人有谁,做到心里有数,从而可以避免一些尴尬的现象出现。
一听:在家访的过程中,通过对话,老师逐渐了解家长们眼中的孩子。“抚养孩子的一般是谁?
孩子的特点是什么?孩子要上孩子园了,你们有哪些担心?是否有需要老师特别关注的问题?
”通过层层推进的问题,老师对于家长心中的担心和疑虑已有所把握,同时对孩子的情况也有了基本了解。
二看:一看孩子的能力发展。
在听取了家长和孩子的介绍后,老师需要在游戏中悉心观察孩子的能力发展。孩子的能力发展主要包括言语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运动能力等。通过和孩子的对话交流等简单谈话活动观察孩子言语、注意力等能力的发展;通过舞蹈、动作模仿等观察孩子动作协调能力、记忆力的发展。
当孩子不愿意表演时】
许多家长在家访时会让孩子表演节目给教师看,孩子对教师不熟悉,很可能不愿意表演或者中途忘记。如果家长还在着急的催促孩子,这个时候老师可以怎么做?
在那个时候,老师要注意不要一味鼓励,可能会造成尴尬的场面,可以说:“宝宝准备的很好,到开学还有一段时间,你还可以练得更好,开学时再表演给我们全班的小朋友看好不好?”
二看家中的亲子关系。
在老师的家访过程中,通过老师细致的观察、耐心地交流,我们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教育氛围,同时也可以观察发现部分特别需要引导的家长。结合理论知识,我们为家长提供恰当的建议。
面对祖辈的嘱托时】
有些老人对孩子的孩子园生活会很不放心,他们会一遍又一遍的嘱托老师每一个环节都要照顾到他们的孩子,这个时候老师可以怎么说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尽力安慰他们:好的,奶奶,您放心,我们会尽力照顾好每一个孩子的。同时也要告诉家长:
孩子园生活磕磕碰碰在所难免,我们尽力,如果有不周到之处您要多多谅解哦。或者说如果有什么地方不足的,您要给我们指出来。
同时也可以对小朋友说:如果在孩子园不小心摔跤了,或者小便解出来了,一定要记得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
可不可以吃东西?】
家访时,会遇到有些家长很客气,会早早的准备很多水果,一进门,她会让你吃这样吃那样,特别是奶奶辈的人。这个时候,吃也很尴尬,不吃也很尴尬,那该怎么办呢?
其实遇到这样的家长,作为老师肯定是很感动的。家访的时候吃东西会打乱自己的思路和节奏,但有时候又盛情难却。那么我们可以看家长给你吃的是什么,如果是矿泉水等,老师有需要的话,可以直接收下。
如果是吃起来很麻烦的水果等,可以有礼貌的接过来,放在一边。当然孩子递给老师的东西就一定要收下,再放在边上,同时别忘记表扬孩子有礼貌。
三关注:一关注孩子的身体发育的状况。
关系到孩子入园后的适应能力及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和家长的交谈了解孩子平日的身体素质,把握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关注该孩子的细节。
二关注孩子的性格特征、特长爱好。
家访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老师充满智慧的提问和游戏引导不仅激发了家长的谈话欲望,同时也能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充分感受孩子的性格特征。通过家长的详细介绍,我们也能较为详尽地了解到孩子的特长爱好。
面对孩子的拒绝时】
有的教师在新生家访时为了表示自己的亲切,会主动跟孩子亲近,孩子很可能会表现出拒绝,躲开教师。这时候教师切忌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做,或直接上前跟孩子有肢体接触。如孩子不愿与教师合照时,可以说“让妈妈抱着你和我一起照好吗?
”如果孩子还是不愿意,教师就再退一步,“那让妈妈抱着你照相吧。”然后教师自然的加入合影。
拍照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有利于我们教师记住孩子和家长,报到时可拉近与家长的距离,让家长感受到你的用心;二、便于家长让孩子熟悉班级老师】
三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
习惯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根基。特别是对于小班孩子来讲,行为习惯和生活常规的建立与养成,是孩子园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家访中对孩子行为习惯的了解,也是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孩子园生活的重要环节。
通过老师的访谈和观察,可以掌握孩子在家中的已有行为习惯,在日后的常规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指导策略,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孩子园生活常规,为集体生活打下基础。
那些年,那些事儿
那些年,那些事儿。作者 涂强。河南教育 基教版 2018年第11期。不知不觉,从上师范 当教师 负责师训工作 至今,我也成了一名 老教育 上世纪80年代初,刚刚初中毕业的我,跨入了师范学校的大门。从初三紧张的学习状态中走出,我尽情领略着师范生活的多姿多彩。校武术队成立,我第一个报名参加。从此,我们这...
那些年那些事儿
我小的时候,大概十一二岁吧,村子里好多家都养羊,少的三两只,多的十来只。一是为卖了羊赚钱,补贴家用 二是为春节时宰只羊吃肉,享享口福。我那时的乐趣是放养。每逢放假,我和几个发小都到村西场院里放羊。一来那里草 料多,二来场院四周有矮墙,只有一个出口,羊不能随便跑。把羊往场院里一轰,我们几个就围坐在出口...
那些人,那些事儿
那些人,那些事儿。有些人,有些事儿,不用刻意,也会永远铭记。虽然有些俗,但我还是不得不说,茫茫人海,来自四面八方的新小康人能够相聚,真的是一种缘分,有那么多的偶然,才促成我们相遇的必然。有时候我会想,假如没有一些机缘巧合让我走进新小康,内心会有一些无所适从,会觉得对于这事一种深深的缺憾。时间是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