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洱海散文随笔

发布 2021-10-20 19:56:28 阅读 7947

关于洱海散文随笔【第一篇】:静谧的洱海。

都说云南是最适合执子之手,与子同游的地方。倘若一个人来,就常常会在那些绵软温柔的风景里,多少感到有些孤寂。

幸好,还有洱海。

她弯如耳型,天生就是一双倾听的耳朵。走了这么多天,这么多旅途的疲惫,终于在这片海前沉静下来。每个人,无论幸福与否,都能与她倾诉,她都愿意倾听。这就是海的魅力。

时光总是沉默不语,却拥有抚平一切创伤的力量。在这点意义上,海与时光相似。

她静静的,无论你说什么,她统统收下,并回赠你一排排的浪花。一排,又一排。像时光在眨眼,像花朵次第开放。

一起一落之间,仿佛过了很久很久。久到不仅初来时的落寞彷徨,已经淡去,连那些记忆里陈旧的伤痕,好像也在逐渐淡去。

她是美丽的,毋庸置疑。

清晨,她的波澜就是她的鳞片,金灿灿的,像是甜蜜的心事。点点渔舟就是她的鞋子,穿着它们,她正要去赴新一天的约会。渔人们带着鸬鹚捕鱼。

这鸟儿不仅是捕鱼能手,还十分有灵性。它们和渔人结伴而行,配合默契。它们像是自由的精灵,跳着芭蕾,轻舞在碧蓝的海面。

她是多情的。因为宁静。

许多恋人在海边漫步。他们可能也在丽江牵手逛街,在大理。

古城结伴流连。但只在洱海,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静下来。

静下来,就在这里听海的呢喃,不再有多余的风景来干扰彼此的视线。静下来,就在这里寻找云和雪山的倒影。倒影在水中缠绵交错着,像时光的波纹。

所以,洱海因为静,才多情。

如果只是这样,那么,洱海也与普通的海无异。我更喜欢洱海,是因为一个望夫云的传说。相传洱海的上空会出现望夫云。

那是一位公主的化身,她爱上了一位猎人。因为父王的反对,猎人被打入海底,变为石螺,公主愤郁而死,化为天上的云彩,怒而生风,要吹开海面,与恋人相见。于是,只要此云一出,洱海便不再风平浪静。

两颗厮守的心,和一段苦苦的相思,激荡出滔天的波浪。

原来洱海,也是寂寞的。她凝结过多少恋人的目光,收藏过多少人隐秘的心事,却在自己的心底,沉着一颗永远的石螺。

如果你觉得孤单,那么,就到洱海来。

即便看不到望夫云,也可以在那碧蓝的天里,选一朵云,许下自己的愿望。让它,替你去看你想看的人。无论他是在故乡,还是异乡。

如果不想让爱情无边地漂泊,就让她成为一颗海底的石螺。等遇到属于她的云朵,命运之海,也会云开雾散,让出一条路来。

黄昏到来,朵朵浪花送别太阳,一波一波,像是依依不舍的告别之吻。然而洱海最美的时刻就要到来。这便是洱海的月光。

传说中,它是公主放在海底的宝镜。世世代代,散发着光芒,也庇佑着捕鱼的人们。

别处的月光是清冷的、朦胧的,而洱海月,则亮的可以读书。在这样的月光下,仿佛心也要融化。想安静地睡去,在月光里做一个安静的梦。

又不忍心闭眼,看不尽这圆月清晖,这一种从未见过,又无法形容的清朗和安宁。

不得不再一次承认,洱海,拥有和时光同样的力量。

就在这静谧的洱海之月里,感觉自己的身体正舒展开,思绪,也渐渐模糊,心,渐渐平静。与这低低的涛声相伴,游走在那些洱海的传说里,仿佛经历了一场只属于一个人的地老天荒。

关于洱海散文随笔【第二篇】:赋予诗意的洱海。

阳春三月,晴朗的天空中飘着零星的几朵白云,踏着春天的步伐,我兴高采烈地来到了洱海湖畔。

徜徉在洱海公园的湖边小路上,看着嫩绿的柳条上长出同样嫩绿的小芽,我的心中不禁欢喜起来,似乎看到了生命的曙光,人生的希望。二十几载的青春年华,让我感觉到了生命的美好。正当壮年,人生还没定格,趁年轻让我们拼搏一回。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青春年少,我们拥有年轻的资本,强壮的体魄,敏捷的思维,正当奋斗的年华。

面朝洱海,春暖花开。我突然想张开双臂去拥抱这胸怀无比宽阔的洱海,刹那间几缕头发丝般细长的柳条随着海风的吹拂轻。

抚了我的脸颊,痒痒的,新新的,好不舒服。闭上眼睛,我静享这份大自然的恩赐。

就这样,我在洱海湖畔游走,听着林中小鸟叽叽喳喳的鸣叫声,洱海湖边水浪拍击湖岸的哗哗声。抬头远望,北边湖面上出现了几叶扁舟,扁舟显得那么渺小,那么不起眼。人类何尝不是如此呢?

上百万年前,人类统治了地球,开始掠杀各种动物,以为自己就是地球的主宰,殊不知人类对历史的推动是如此的微不足道。滚滚的历史车轮缓缓前行,也不知碾碎了多少英雄的梦,多少英雄为了不足挂齿的一点小利却葬送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低头近看,忽然发现一条银色的小鱼,正在水里悠闲地吹着小泡泡,一个接一个,好不快乐。

细细欣赏,不免羡慕起这小银鱼。什么时候,我也能像她一样悠闲快乐呢。恐怕也只有童年才能这样无忧无虑吧!

人总要成长,在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长大。纵使我们有些稚嫩的肩膀还不能扛起很重的担子,但无论你是否能扛得起,你都必须得扛着!也许这就是生活。

无论你是否愿意,你都必须勇敢地向前行。还好我们身在西南边陲的小城市,如果在潮流如涌的大都市,即使你不前行,那汹涌的人潮都会推着你往前。

身在大理的我,不由得庆幸自己出生在这样风景如画充满诗意的小城市,在工作忙碌之余,还可以漫步在洱海湖畔,走进心灵的桃花源!

不知什么时候,夕阳的余晖不觉照亮了半壁天空。收起我行进的步伐,原路返回。

关于洱海散文随笔【第三篇】:洱海的水。

洱海是高原上的湖,与苍山相依相偎,盘桓在大理古城能够伸展得到的地方。

她没有接纳过任何一条大江大河,仅凭自己的气派就拥有了海的声望。那一域透明的清澈在时光里留下靓影,就像一盆经过细心挑选的蓝宝石,被满满地摆放在云霞里,人们只要瞅上一眼,便永远被锁住,相信自己就生活在神仙的国度里。

洱海的水从雪山上来,它的清澈藏有冰清玉洁的高贵。苍山上裸露的黄土,用尽了全部的心思去追随,它的收获,只是望不到边的憔悴。而那些在水中浸泡的石头却因此脱胎换骨,长成了传说中的精灵石,它们不需要爱恨情仇,不需要山盟海誓,就可以将每一个故事演绎成神话,在人间流传千年。

我们或坐或站在石头上留影,用水的清澈和水草的清新当作背景。眼前的这汪碧波荡漾,肯定不是来自自然的世界,而是我们心灵里栽种的那些花果,它们如此烂漫地开合,释放,平平常常又石破天惊,在不知不觉中就将我们思想的空谷填满,让我们无需劳神费力,就返老还童,就过上了孩提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我们在水边玩水,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陶醉,在曲折幽静的桥上沐浴阳光和风雨,在柔和温婉的风里敞开心扉,拥抱柔美。是水的清澈孕育了草与花的纯粹,是心的平和繁茂了肢体的灵活。没有走出世俗的世界,我们却都在那些草与花的缝隙里找到。

了神奇而美丽的自己。

我们看到了水随性搭建的世界:烟波浩淼,风云聚会,天苍苍野茫茫,东边的日出西边的月亮;我们听到了人间传来神曲:天地轮回,草木愉快生长,寒鸦与孤鹭拥有相同的模样。

我们没有刻意把自己交给这里,是春风的无意让我们随心所欲,而那些常年生长在这里的杨柳,也最终长成了童话里的神奇。它们和洱海上空的云与身边掠过的风一起,成就了天涯,分享了四季,并最终了无牵挂。

这些天,我们出没在洱海的风情里,任凭洱海的水慢慢将我们变成那柳树下的一帘幽梦。

关于洱海散文随笔【第四篇】:苍山洱海。

点苍山又名苍山,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组成,俨然一道绿色屏障,雄峙于大理市洱海之西岸。

据说苍山景色以“雪、云、泉、石”而著称。是大理“风花雪月”四大美景之最。皑皑白雪,晶莹剔透;云海苍茫、变化万千;望夫云、玉带云,姿态优雅、形态神奇。

苍山孕育了著名全国的大理石,这种瑰丽之石,世界皆有,唯苍山最美,因而名扬天下。郭沫若在其《咏大理石》一诗中道:“苍山韵风月,奇石吐云烟。相在心胸外,凉生肘腋间”。

苍山有十九峰,两峰夹一溪,共十八溪,溪水东流,注入洱海。山上一“蝴蝶泉”,曾得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的称道:

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生碟无异。还有真蝶万千,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以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电影《五朵金花》里的“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阿妹梳头为哪桩?”的歌声使得蝴蝶泉蜚声中外。

蝴蝶泉在白族人的心目中是一个象征着爱情与忠贞的地方。传说古代一对男女青年相爱,受领主逼迫投潭而死,死后化为一对彩蝶,其它彩蝶集此凭吊。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正是蝴蝶交尾产卵最繁盛的季节,大理白族青年男女会在蝴蝶泉边举行“蝴蝶会”,顿时一曲曲爱情的舞蹈,响彻了苍山白雪的上空。

苍山之东有一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湖泊。它“水光万顷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与苍山一起,素有”银苍洱海”之称。

洱海呈狭长形,海拔将近两千米高;宛如一轮新月,静卧在苍山与大理坝子之间。我们乘客轮,在干净透明的海面上穿行时,抬望眼,天空碧澄如玉,宁静、悠远之感油然而生;有“船在碧波漂,人在画中游”的诗画一般的意境。

湖中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之胜,我们不能够一一而游。只在金梭岛、青莎鼻洲、莲花曲等地方走游了一趟。我站在蔚蓝苍茫的洱海水边,远望着水边的**女神,一种苍凉之意从胸怀直呼而出,产生了一种“天凉,好个秋”的感觉。

我们在客船上还欣赏了白族人的“三道茶”的歌舞表演。佛。

家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在这场观赏、品评茶舞中被我们感悟到了一点一滴。

据说洱海的月,是美若天境的,我却没有亲自体验到那月光如水、水天一色的所谓大理的“风花雪月”中的洱海月景了。

离开碧蓝苍茫的洱海时,我喜欢再仰望那海边的莽莽苍山,感觉到“苍山洱海”真的是一个不容拆开的美丽名字。

关于洱海散文随笔【第五篇】:初见。

游轮在洱海里畅徉,眼前是碧波万顷的海水,耳边传来阵阵风声,对于初到洱海的北方人来说,一股愉悦的心情涌上心头。回首远眺,是绵延无尽的点苍山,这时也已超出了视线;远处的大理三塔,也只有隐现的塔顶随我们的游轮起伏。

大约二十分钟后,游轮靠岸,来到了我们所游览的一个小岛—小普陀,小岛的风景十分优美,显得与众不同。岛上的路正在平整,路边的一块石崖上有汉司马相如题词“此水可当兵十万,昔人空有客三千”;右侧还有郭沫若先生的题词“洱海正如海,不见望夫云。石骡何处是,罗荃塔尚存”,这无疑又给美丽的洱海增添了一道人文景观。

沿山路台阶上去,来到一古旧的两层楼阁面前,楼阁名为观音阁。相传阁内供有一菩萨,因其位于洱海南端,当地老百姓称为“南海观音”。关于它的修建还有一段传说:

过去洱海东和洱海西人们的联系主要靠渡船,但这里风大浪高,常有事故发生,传说经观音点化后,修了观音阁,立了“天。

灯”,实为航标,大大方便了来往船只。世事变迁,兵慌马乱,岛上的观音阁也几经劫难,几经修复,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已荡然无存。文革后期,相传附近有一民妇病的不省人事,已装殓入棺,只等盖棺,七天七夜后,却醒了过来,她第一句话就说:

我遇见了观音,教自己回去修好观音阁,自己的病就会好,当地人如有困难也可前去求助。传说总归是传说,最后在当地百姓的支持下,终于修复了观音阁。

站在阁前,一幅极其完美的对联豁然显现:“日昌晶田通天下,月朋晶朤镇乾坤。”,这幅对联巧妙运用了日月乾坤,近而显得气势磅礴。

不禁又想到了前些天游览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全联共,思想内容深刻,艺术形式完美,不愧为我国对联宝库中光彩夺目的明珠。该联问世后,仿效的长联也应运而生,遍布国内。有的反映人生,有的针砭时弊,最为著名的有《嘲吸鸦片烟者》:

“五百卷烟泥,赊来手里只剩余:几寸囚毛,半袖肩膀,两行清滋,一副骷骸”。该联与大观楼对联珠联璧合,也为,并步其韵,实为精美;还有一幅对联是追悼闻一多先生的,也颇为著名。

发生在“一二一**”后的“李、闻**”,激起了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的愤慨,纷纷召开各种形式的追悼活动。“爱和平有罪要民主有罪争自由有罪见他妈的鬼那狗屁宪法;打内战可以**家可以杀学者可以滚你娘的蛋这无耻**”,横批“党国所赐”。这些对联很大程度上。

是受了大观楼长联的影响,含义深刻,且通俗易懂,流传较广。但是经查资料,仿效洱海观音阁前那幅对联的还不易见到。中国文字虽然丰富多彩,但用一个字作为整体和扁傍组成对联,确实有一定难度。

从小岛上下来,导游建议我们去白族居住的地方参观。洱海的岸边,一溜别有特色的白族房屋展现在眼前,我们登岸上去,好客的白族人迎上来,并约我们到他们的小饭店坐坐。走进去,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只是墙上挂着几条熏鱼,显得特色尽来。

我们说只是参观一下,并对他们依靠洱海的地理优势开饭店,做买卖大为赞叹。这里的特色主要是鱼,而大部分都是从洱海里捕捞,虽然有网箱养殖,但天然居多。

如此多的饭店,对洱海的环境保护是否能造成影响呢,他们说这里对环境的保护是极其严格的,整个大理城你就看不到塑料袋,饭店的污水和任何脏物都不准排放到洱海里,而是集中**,运到外地处理。这里的水很干净,人也很勤劳,他们被水养育了,而对水的感情也是很深的,决不允许任何人对水有一点玷污,这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尽情的体现在这里。

归来的途中,想着那妙趣横生的对联,感受着这“高原明珠”带来的愉悦,远观苍山,尽如眼底,近水远山,相得益彰,“水光万顷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只可惜,这不是月夜,否则,那“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洱海月,苍山雪,洱海月照苍山雪”将会是多么美好啊!

散文随笔关于桥散文随笔

说起桥,首先想到是弯弯的赵州桥,其次便是一条河流或者一道沟壑。究其原因归结给了岁月,岁月的变迁和岁月留下的痕迹。我出生在陕西秦岭南侧商州的一个小山村,绿荫勾勒出丘陵的模样,也暴露了地面的伤痕,一条清流躺着岁月,相望两岸,阻隔了脚步,于是随处便可见拱形的桥,在修补残垣的同时是传递着一种爱,力学上说,桥...

心情散文随笔,伤感散文随笔,爱情散文随笔

篇一 经典爱情散文。篇一 爱情散文精选。爱情散文精选5篇。爱情散文 我不是海里的。泪。海水是咸的,泪水也是咸的。人是海水孕育的,那么泪水是不是也归属于海水呢?如果泪水在大海里是不是泪水就看不到自己了呢。眼泪始终含着,没有掉下来。吃饭 上班 睡觉,如果只是这样,人所有作息的过程和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可是...

关于青春散文随笔

关于青春散文随笔 第一篇 青春 望着窗子上被水滴模糊的字迹,经有一种残破的美。春意拂晓,又多一度春秋。是少年怎样的情怀,饱含着对春暖花开的喜悦和对时间流逝的不舍。日本女巫的裙摆渐渐隐去,同时吞噬着少女稚嫩的幻想。当我们费尽心思想在窗子上画些什么的时候,谁也不曾想到,这窗子上看似美轮美奂的一切,会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