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万物,地发千祥。大地是人类永恒的母亲。土地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千秋万代。
印地安人的长老说:“只有以不变的热情去爱大地,才能解脱悲伤……只有对辉煌生灵的热爱,才能给予生命战士精神的自由”。最初看到这段话时,我只有一种精神上的认同。
对于在城市里长大的人来说,土地虽然须臾不离脚下,却又的确是在惯常的知识与经验范围之外,熟悉又陌生。但是,人秉天地造化而生,无论我们在钢筋水泥铸就的大都市中怎样被异化,始终都还是自然的一部分,与万物生灵同根同源。对于自然大地的热爱一定深深蛰伏在每个人的心底,如同母亲之于孩子,无论如何总是血肉相联,是我们的生命与灵魂所依止之处。
故乡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意象,从古到今,文学作品中时时可见对故乡的咏怀和感叹。但在现代社会,人们对故乡的感受正在慢慢消失,故乡正在成为想象中的地方,或者成为只可暂栖不能久居的处所,今日客居他乡,也会偶起乡思,但故乡多数是在记忆中存在,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只是诗意的情绪了……
故乡相对于他乡而存在,是飘泊游子特有的感情,这种感情依托于飘泊或游荡,是一种在路上的感觉,故乡是回忆的起点,没有故乡,也就无所谓回忆了,所以故乡是一个想象的空间,真要落在实处,故乡并不那么可爱,只有距离和空间,让故乡成为历来文人墨客不断重复的意象。
鲁迅写过《故乡》,但文章情调中有特殊的悲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个特殊现象:故乡只在作家的笔下,不在他们的真实的生活中,多数中国作家一旦离开故乡终身不再回去,像鲁迅、郭沫若、胡适等,对故乡的感情是一种特殊的情怀。
***、***等,对故乡的感情更奇怪,***回故乡的次数非常有限,而***离开之后好像再没有回去过,郭沫若从不回故乡。
故乡是乡土社会特有的产物,相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对故乡的情感只产生在离开故乡的时候,这是因为乡土社会信息和交通不便形成的,在现代社会,故乡基本是落后的象征,游子怀乡,保持的是一种纯洁的历史记忆,并不是对故乡真实生活的向往。
当信息和情感可以依赖电子传播的时候,关于故乡的记忆也就在弱化,乡愁和相思的产生源于同样的条件,是不可轻易得到的一种特有情感,而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当代人对故乡的感受正在慢慢退去,因为故乡与家族也相关,那种浓浓的亲情,在单一的家庭中很难产生,只有父母,而他们也在随时随着子女的流动而流动,故乡正在慢慢消失,因为大家庭消失了。
我非常理解那些背井离乡的大学生,他们一旦离开故乡,便不再回到那种真实的生活中,故乡的历史记忆是关于土地的情感,中国人现在已没有土地的归属感情,因为所有土地都不属于自己,情感的记忆要依赖那片真实的土地,而不是上面那两三间简单的房舍,大家庭,自己的土地,才是故乡的根基,在传统社会中,衣锦还乡,告老还乡,解甲归田,马放南山,这些中国文化中独特情调的产生,无不恋于土地。今天,一个大学生,当他离开故乡的时候,值得留恋的东西何在?他对故乡的情感何在?
中国城市化的过程,对乡村最大的影响是打破了他们稳定的生活状态,信息的便捷和交通的便利,使故乡封闭的环境开放了,而没有封闭何来故乡呢?
传统社会的读书方式,在城市和乡村间区别并不很大,教育的成本大体相同,诗书继世,耕读传家,不失为一种高远的理想,而今天的故乡,不但没有了田园风光,连一点点安静都没有了。
今天的大学生,只有离开故乡,人生的目标才有一点方向,如果回到故乡则意味着前途茫茫,没有土地,何来故乡?
大地之溃——没有家园的中国人。
我们脚下的大地早已是满目疮痍,溃伤累累。当今中国人受到政治腐败和环境溃烂的双重折磨,对此,我们早已习以为常。
为什么中国的环境问题如此的严重?为什么,在有了发达国家工业化对环境破坏的经验教训后,在具备“后发优势”的情况下,在拥有可以不严重影响经济增长的环保技术的条件下,中国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还得重蹈先行国家的覆辙?而且还更加严重呢?
根本的原由就是当今中国人失去了自己的家园,没有了自己的家园,对自己劳作与生活之上的脚下的土地没有发言权和决策权,没有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
本来中国的文化传统,对自然尊崇有加,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包含有和谐的自然观。按说中国人应该比西方人更注重保护环境,更注重与环境的协调。但现在事实上不是如此。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西方人更注重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得很好,经济发展也很好。
要知道,相对于西方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自然更为亲近,对自然更为尊重。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之中,大自然是上帝创造出来供人栖息繁衍之所。在西方文化看来,大自然是人的对象,而并非人的精神**,人的精神**于神。
所以,西方更容易将自然看成一个探索、征服和改造的对象,西方人与自然的分离与对立比中国人彻底得多。
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则认为,人乃万物之灵,是从自然中孕育出来的。无论是中国的天命观、人生观以及道德观都是从自然现象和规律中拟化出来的。易经《序卦》云: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儒家认为:“仁”为天地之心。
儒家还有“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之说。道家更是法象自然。因而传统中国人与自然有很强的精神和情感联系,对自然敬畏有加。
我们可以在传统的山水画中看出中国人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面,而从风水术中也能看出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居所顺应环境的强烈企图。我们得承认,对自然的敬畏对保护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说,在传统中国人的意识中,不能滥伐树木,因为那会破坏“龙脉”,破坏“风水”,会给人们带来灾难。
而这按照现代科学的解释,是因为滥伐树木会造成水土流失,从而破坏了环境。虽然风水术与科学相比,其解释力相差很远,但却起到了很好的保护环境的作用。
在传统社会中,宗法家族是地方利益的代言人,对地方事务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决策权,是环境保护的主体力量。虽说相对于皇权,它的力量很微弱,但至少能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为了家族的繁衍和安居,宗法家族依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自觉地承担起保护群落生存环境的责任。
因而,在传统社会中,“和谐的自然观”和宗法家族的利益机制对保护环境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很好地杜绝了破坏环境的行为。因而我们可以说,在传统社会中,中国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拥有自己的家园,并能够有效地保护好自己的家园。传统中国人,有归属感,有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家园。
所以,他们即使终年在外谋生做事,到老也有“叶落归根”的强烈愿望。而现在的中国人,是没有这种感觉的。
然而,在传统社会解体与传统价值被否定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自然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自“洋务运动”始,科学技术的引进和普遍接受,使得中国人与自然之间发生了分离。自然不再是人精神之源和生活的母体,而如西方般成为人的对象,成为人改善福利的可资利用的资源,成为人的认识、征服与改造的对象。人们对自然不再存有神秘感。
不再有敬畏,人们感觉到可以对自然为所欲为。所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人定胜定”。现今,中国人的主流意识中最多也只残留一些亲近自然,从自然中寻求情感寄托的文化传统,其它的都荡然无存。
而宗法家族制也自“新文化运动”开始逐渐消亡,最终以共产党在乡村建立起基层政权而灭绝。用“郡县乡村制”代替了“郡县宗族制”。自此,中国人就完全彻底地被“君权”所控制,这才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完全彻底地实现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只不过古今的“君权”在形式上有很大差别,但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在“郡县乡村制”下,国民没有那怕短暂的土地的所有权,其占有权也受到很大限制,得不到保障。国民对他们劳作与生活之上的脚下土地没有发言权和决策权,没有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而由生活在这土地之外的意志来主宰,来分配收益。
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今的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没有自己的家园。他们可能一辈子都生活在中国的某个地方,但他们却对那个地方没有归属感。他们徒然拥有一个有着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中国人的身份,但这个身份却并没有赋予他们主人的权利,没有给他们带来自由,没有给他们带来富足和安宁;只有在受蒙蔽情况下的狂妄和愚昧,在清醒后的空荡和绝望。
虽然拥有中国人的身份,中国人却不能在中国拥有或有保障的占有和使用一小块土地,也不能自由地在中国迁徙定居;中国人的心灵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无根地游荡,终其一生,找不到归宿,得不到安宁。到了临死之时,只能落得个“我是一个中国人”的装大模样和空荡荡的感觉而被烧成灰。可怜的中国人,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家园都消失了,都被夺走了。
对于来自于传统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的消失,这并不必然造成中国人会不注重保护环境。接受科学技术,利用科学技术来造福国民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进步。人类早期对技术的应用确实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
这引起了许多敏感地憧憬美好生活的人的反感,如苏格兰的诗人彭斯,就崇尚自然的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反感工业化带来的繁华与污染同在的城市生活。但是,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使得人们认识到人对自然的改造会带来对环境的破坏,在获得经济资源的同时,也会带来不利于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到人的生活品质。同时,科学技术也使得人们可以在利用自然的活动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利用环保技术来保护环境。
如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污染排放,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零排放”。科学已经让全世界,让中国人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发展出相应的环境保护的技术和方法。可以说,在认识上,中国人大多数都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都明白什么样的行为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所以,在认识上,虽然我们没有了来自于传统自然观的保护环境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意识,但我们已经有了更具有解释力的建立在科学之上的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用科学的解释代替了风水术的解释,用科学的环保观代替了风水术的环保观。
但是,宗法家族的自治组织消亡后,却没有别的自治组织来代替它。中国集权政治与思想权威的同一化、建立在科学技术之上更有效的控制手段和从最高层延伸到最低层的的政党组织形式,强化了集权政治控制力,扩展了集权政治的控制范围,完全肢解和代替了地方的宗法家族制的权力结构。我们承认,宗法家族制有很大的弊端,但也不是一无是处。
它的弊端与“君权”一样,同样是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压抑人性。宗法家族制是应当被铲除,这是应该肯定的。但是宗法家族制被铲除,代替它的应该是建立在民主之上的地方自治,而不应该是大一统的集权政治权力。
这个结果比同时存在集权政治和能微弱抗衡集权政治的宗法家族或许更糟糕。
关于养蚕的文章关于养蚕的心得文章
关于关于养蚕的文章1 我的蚕种出小蚕了,小蚕像一个个小黑蚂蚁,在蚕纸上缓缓地爬着。我找到了一个盒子,把蚕轻轻地抖落在盒子里,放在桌子上。我采来几片鲜嫩的桑叶,洗干净,又用纸巾擦干,再用剪刀把桑叶均匀地剪成细丝,撒在盒子里。蚕缓缓地爬上桑叶,找到可以下口的地方,紧紧扒住,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它们的胃口小...
关于土地环保的征文
任时间在那广阔的土地上撒野,无情的挥洒着它的年华,皱纹已经伤的深不见底了。谁的错?时间。错!是人类。看望古今,它曾孕育了我们的祖先。多少伟大的事,多少心碎淋漓的事,它都一一见证。而我们的祖先早已经不住岁月的蹉跎而沉入大地的怀抱,如今的我们却不辞劳苦的伤害它,又何尝用心保护过它!眼前的土地如噩梦般的席...
关于高考的文章优秀文章励志文章
关于高考的文章 高三。有一种苦涩的甜美叫高三,使我们向往而心悸。失落却志存高远,这就是高三。十余载寒窗后,我们步入高三的征程。回首过去,漫漫长路曲折而又艰辛,无尽的苦痛与喜悦让我们回味无穷 展望未来道路依然泥泞且更加难行,而山巅那金色的胜利之果却始终牵动我们奋斗的心弦,让我们心潮澎湃。时间如白驹过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