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有灵且有美作文

发布 2021-09-20 11:29:28 阅读 9720

不仅要观日出和黎明,如果可能,还要瞻仰大自然本身!

—梭罗《瓦尔登湖》

诗人穆旦于弥留之际仍在疑惑:“为什么万物之灵的我们,遭遇还比不上一棵小树?”我想,这大抵便是我要的答案了:

太多人,就像这位诗人一样,早已习惯了以“万物之灵”自居,高高地驾临万物之上,那接下来给驾下的“它们”贴个黑白标签,当然是顺理成章、情不自禁的事情了!

而所谓自然景观的好坏,往往也是如此。比如面对同一方天地,有人看见的是小桥流水,稻田炊烟,草净风平;有人看见的却是枯藤老树,西风瘦马,萧索失意。这种种不同,根源便是观者本人的好恶悲喜了。

当然,文学家们对此并不反对,只是给它另取了些动听的叫法,比如“移情于景”或是“情景交融”之类,这也算是一种值得玩味的趣事吧。

人与人之间的好恶悲喜也常常分歧甚大,这边宋玉刚刚“岁忽忽而遒尽兮”哭过,那边李太白又“仰天大笑出门去”;这边三闾大夫刚刚泪洒汩罗,那边饮冰居士又在《少年中国说》。哪怕是同一人之好恶悲喜也经常变化,比如刚刚“沉醉不知归路”热闹过,转身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刚刚“白日放歌须纵酒”,忽而便“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一来,是非黑白、好坏对错于自然,就更不能任由我们来决定了。

更加之人类虽然泡制出这些黑白好坏的标签,却又喜欢玩弄“对立统。

一、阴阳互化”的玄虚!

试想,脚下这片万古常在的巍巍大地和头顶那轮亘古不灭的皎皎明月,怎么可能用这些变来变去的东西标记得了?我们所能做的,恐怕真的只如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所言的,只能以一颗敬畏、景仰之心对待自然,“不仅要观日出和黎明,如果可能,还要瞻仰大自然本身!”

而万物,在自然本身的法则里,恐怕是不存在任何高低贵贱之别的,一切生物皆平凡而伟大。人类总是以“万物之灵”来自诩,殊不知,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出的境界,更要美上不知多少倍。与之相比,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想象力往往只显得贫乏狭隘到可笑。

所以陶潜会真意于东篱采菊,却欲辨已忘言;苏子悟水月于赤壁泛舟,却不知东方之既白。也正因此,往往眼界和境界愈来愈高的人,却反而最终选择了返璞归真:在他们眼里,人与自然本该如此庄严地平等。

早在千年之前,庄子便在案前缓缓落笔:“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原来庄子早就明白:哪怕只是从自然那里习得一点点“美”

1与“理”的人,都已堪称人间的“圣”者了。

在英文中,智人是sapiens,然而sapiens又有“自作聪明”的意思,难道这位外国的仓颉,也是在借此告诫后人要对自然保持谦卑——只有放下自以为傲的所谓聪明时,人类才能获得真正的聪明?所以,余秋雨便在《文化苦旅》里谦卑地写道:“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

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只构成自我嘲弄。我已看出了它的譏谑,于是亟亟地来试探下削的陡坡。”

最后,我想告诉那个心怀朴素正义的孩子三句话:

所有的动植物,都和你一样,是大自然平凡而伟大的奇迹;

如烟霞,如云锦,如透墙花枝,如大川回澜,万事万物都有灵且有美;

你所要的不是一个善恶好坏的简单标签,而是要在感受自然的这些灵与美中,渐渐成长。

万物复苏的春天作文

第1篇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春游。他们兴高采烈地来到小河边。只见河水清澈见底,小丽仔细一看,河里的小乌龟和小鱼儿在捉迷藏呢!河两岸的山绿绿的,像一块碧绿的布,围住了这片湖水。河边的柳树垂着长长的头发,微风一吹,像在梳理着长辫子,美丽极了。金灿灿的迎春花吹起了一个个小喇叭,好像在说...

世间万物的追求作文

生命,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东西,世界之所以绚丽多彩,是因为有了一条条珍贵的生命。不论是山崖上长出的一朵野花,还是荒野里的一棵胡杨树,它们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汲取着大自然的养料,长得如此可爱,如此坚强。我一直以来都很敬佩一种为采蜜而劳动的小生物 蜜蜂。它们有着特别的人生价值,每日的工作,就是不断采蜜,...

万物复苏的春天作文

第1篇 柳树悄悄地抽出了细细的嫩芽,上面缀洁了淡黄色的嫩叶好可爱哦 一片片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慢慢地 偷偷地钻出头来 一丛丛 一簇簇,又嫩又鲜艳的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了小脑袋情不自禁的笑了 在春 夏 秋 冬这四个季节之中,有人喜欢烈日炎炎 绿树成荫的夏天,也有人喜欢秋高气爽 硕果累累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