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黑板报内容

发布 2021-09-09 06:19:28 阅读 1777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端午节各地习俗(一)

河北省﹞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

江西省﹞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

端午节叫法(二)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解粽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

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沈榜宛《杂记》载:

“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端午名人(三)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

“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诗词(四)

七律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端午节黑板报内容黑板报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五大节日 春节 清明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之一,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普遍重视。它的别名很多,有端午 端阳 蒲节 重。1 纪念屈原。公元前 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深感痛惜的人们纷纷包粽子 赛龙舟,以此来纪念他,此后逐渐演化为端午节。这是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2 道...

端午节黑板报内容

2021端午节黑板报内容大全。2021端午节黑板报 一 2021端午节黑板报 二 2021端午节黑板报内容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屈原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 续齐谐记 和北周宗懔 荆楚岁时记 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

端午节黑板报

端午节黑板报资料。端午节黑板报资料。一 粽子由来。粽子是端午节的食品,而且粽子的由来已久。汉代许慎的 说文解字 一书中,已有 粽子 的记载,是一种用芦叶裹米的食品。不过,在那时,粽子被称为 角黍 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因地区不同,从材料以至粽叶,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