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童真故事

发布 2021-07-23 20:26:28 阅读 1145

打我记事起的时候,端午节前夜,母亲会从针线篮子里拿出五颜六色的花线,在昏黄的灯光下,用老家俗称叫“线杆”的纺织工具,把各色花线碾成绳子,叫“花花绳”,老一辈人说这个东西能够趋吉避邪。然后用各色花布,尤其以喜庆的红色为主料,赶针脚、针织、刺绣等复杂的工序,制作成一个个似要活过来的龙、马、羊、鸡等生肖“耍货”,也就是行话“香包”。也有蛇、蝎子、蜈蚣、蟾蜍、蜘蛛俗称“五毒”样式的香包。

在端午节那天,一大早,我还窝在被子里的时候,母亲就已经在不惊扰我熟睡状态,悄然给我在小腿、胳膊四上肢带“花花绳”。等起床后,才把赶夜做好的香包戴在我的脖颈上,然后用从药店买来的各种中草药捣碎、和着各色花瓣碾制而成的香草裹一遍。这时,这些形状各异的“耍货”,嗅起来香气浓郁,沁人心脾,这才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香包”。

我好奇地问过母亲,母亲的回答我记不大清了,说是戴着这个不但有提神的功效,而且能够逢凶化吉。现在想来,含有中草药、花瓣的香草,说是提神倒可一信,但逢凶化吉之类不足取信,我依然深深地明了,“逢凶化吉”仅仅亲人长辈寄予晚辈身处困境能够化难呈祥的一种美好夙愿。

母亲会拿出自家种的糯米洗干净,盛在一个大盆子里备用。然后在锅里加水,拢起材火,把一大盆子糯米倒进锅里,先用大火煮。等糯米煮成粥的样子,锅里加入蜂蜜、红糖熬成汁,出锅前撒些颜色红润、皮薄肉满的的大枣、花生豆、板栗仁、枸杞,再换成小伙熬成粘糕状,就能够盛盘端上桌。

这时,姐姐哥哥们早早围着锅灶还在打转时,母亲会舀一小勺,用嘴吹凉了,总会尽着嘴里吞咽着口水的我先来上一口。

早饭,就是吃糯米糕。在我们吃的时候,母亲早已找来洗净的玉米叶子、竹叶包着粽子,下午就能够真正的吃粽子了。

端午这个天,全天吃的几乎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食物。

吃过早饭出去玩的时候,母亲会拿来雄黄,在我的耳朵外廓里粘一些,能够防蚊虫我只知道端午节不但我,村子里的小伙伴都会戴这个,出去玩的时候,总会有婶子、叔叔、爷爷奶奶累的长辈把我叫住,一遍一遍翻看着我胸前的一串香包,啧啧不休。我只知道,那是些在说我母亲心灵手巧之类的好话。

我大些的时候,家里已经不种植黄糯米了。老家逢端午节,母亲知道我打小就喜欢吃黄糯米做的粽子,母亲就用自家种的小米四处找邻居家种有糯米的婶子换米吃,或是借一两碗等自家种了秋收后再还给邻家。而且每次都是两碗才换得一碗,借两碗还的时候母亲总会多还一碗,仅仅为了让我在端午节的时候饱口福。

等我长大了,每每过端午节,母亲纵然知道我自小喜欢吃黄糯米做的粽子,但不管是换、还是借,都很难再找到我想吃的那种黄糯米的时候,就只好在集市上或粮油店会去买罐装的成品白糯米,买了宽竹叶包粽子给我吃。

现在,纵然“身在他乡为异客”,也难淡忘年少留在故乡端午节里的童真故事。即使“山一程,水一程”千里之遥的地域,也隔持续端午节吃母亲亲手做的粽子的那一份思念和挂怀。

而今,又过端午节了,置身西域的,仍旧守住那份传统的习俗,用买来的糯米、大枣、葡萄干,凭借脑海里母亲的身影,做记忆里的粽子。然后静静地咀嚼粽子里每一颗粮食、果品的味道,仅仅为了坚守祖宗留下来的那一份弥足珍贵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信仰。

端午节的故事

篇一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1.纪念屈原说。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 今湖北秭归 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

端午节的故事关于端午节作文

今天是端午节,我和爸爸妈妈早早的起了床 其实我是想吃粽子 端午节的来历,可是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屈原被放逐后,走到江边,独自一人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一个渔夫看见就问他说 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 屈原说 全世混浊却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夫...

端午节的传说300关于端午节的故事

端午节的传说300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300 2022年的端午节是5月30号,每年端午节粽子便售卖得如火如荼,当拨开墨绿色的箬叶,一阵飘香扑鼻而来。那么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孝女曹娥。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 公元23 220年 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