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正荣。
纵览大自然这幅色彩缤纷的画卷,日出的余晖总是金辉四射,容易让人眼花缭乱,青山绿水让人的心贴近自然,电容易让人平添贪婪;而夕阳总像被蒸过一样,发出的是成熟了的光芒。可我选择的就是夕阳,不因它暗淡无色,不因它昏沉无力。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自认为李商隐这首诗带有悲调情感,把黄昏看成了遗憾,把夕阳放置在了遗憾中。还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还有“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似乎他的诗句都有终结时的怜惜和遗憾,使得古来赞颂夕阳的诗句得以流传下来。
当然,对日出的狂喜和欣赏早就在人类中普及。晨晖是黑暗的强敌,就像一块黑布被撕开一道裂口,日出警醒着仍沉睡不醒的人。可我们不是艺术家,也不都是生命的创意者,不能享受晨曦也是经常的。
可那夕阳呢,并没有占用到人类最宝贵的时间,它是在工作之后,放学之后……多么清闲的时刻,就如一道美味的晚餐在黄昏之时奉上。那又有多少人仔细品味过这道大自然的特色佳肴呢?
我爱看日落,看夕阳与山线相融,再与大地相融。清楚地记得家乡的日落就在五点二十分,多么幸运的时刻,就仿佛是道出了我的心语,“我爱你,夕阳!”夕阳总是悄然地走自己的路。
但它平静,沉稳,执著,不悔。
它让万物得到最后的滋长,也让人们看到了日出的希望。所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把一丝丝希望寄给了人间,让人们在黑夜中得到暖意的温情。
夕阳就像一位老母亲。世间所有的女人中,母亲才是最美丽的。不管她有多老,因此夕阳也是最美丽的。
‘把生命最璀璨的时刻献给了万物,却把黑暗给了自己,换得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古人却把兴与衰都倾注在了明月上,让明月成为了中国民族文化中不可取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听那些月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古人在抒情时与月对话,月成了宠儿。可夕阳呢,连“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写落日的诗句却寥寥无几。
有“落霞与孤鹜齐飞”,就有“夕阳无限好”,并且就在近黄昏。让我们去体味瑰丽的夕阳文化吧!
点评。对比是写作中的一种常用的手法。它通常将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的两面列举出来,加以对照,突出矛盾双方最本质特征,使形象更加鲜明,主题获得烘托、突出。
运用对比思维,一般不需要我们将自己的情感倾向和价值判断说出来,而要让“对比”去说,但我们心中一定要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同时还要注意,运用对比思维构思谋篇,要把对比的项写清楚。如果没有较鲜明的可比性而牵强对比,可能会造成不伦不类的现象。
对比的类型可以多样,一篇文章中既可以是正反那样的对比,也可以是同范围中的对比,就具体的写作情况灵活而定。
本文是一篇歌颂夕阳的作文。但作者并非就夕阳写夕阳,全文始终在对比中体现夕阳独有的审美价值与意义。文章一开篇就将日出容易让人眼花缭乱与夕阳的简单对比,认为夕阳的光芒是成熟的光芒。
接着又写日出不是人人都容易欣赏到的,而夕阳如晚餐在人们清闲时奉上,这也是一个作者喜欢夕阳的理由,但不仅如此,最后,作者又把夕阳与月亮相比,责备诗人们,对夕阳的关注太少,并提出“去体味夕阳文化”的主张。
(指导教师安徽省歙县徽城镇新洲歙县第二中学鲍亚明)
夕阳无限好
花儿开了,又谢了 叶子绿了,又落了。春去春回,日出日落,构成一幅幅人生梦的画卷。每一天,在时间老人的牵动下,在手边划过,从脚下溜过,甚至在一眨眼的那瞬间,它就走了,从不回头,人们也只有在那天的尽头,才会想起要留念今天,可也就在这会儿,新的一天又将来临。新的一天是让人期待的,但又如何能忘记昨日,忘记过...
夕阳无限好
放学后,漫步在回家的路上,总错不了那道风景 夕阳。那圆圆的 红红的夕阳在离地平线不远的空中向我微笑着,我感受到了它的温暖与柔情。然而,夕阳毕竟不像初升的太阳那样充满活力,也没有正午的火热,更没有午后那令 连忘返的妩媚。时间长了,我便想起了那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的诗。夕阳虽美,但它散发的却是生...
描写夕阳作文夕阳无限好
写景 描写夕阳作文。夕阳无限好。人们都说,夕阳落山的时候是最美的时刻。热烈的夕阳光洒落一地,把土地照的火红火红。今天是周末,我和同学回家的路上,刚好碰见了这个绝美的景色。我不禁感叹道,落霞与孤雁齐飞,海水共秋天一色。看着山的另一边的夕阳,我不禁在想,那边的人也会像我一样由衷热爱夕阳吗?他们也会发现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