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孔子的一封信一封信作文

发布 2021-06-17 18:25:28 阅读 8612

亲爱的孔夫子:

转眼间,时间轻泛步伐,已逝去个年头。此时我给早已化作深空一颗明星的你写一封信。

您也许不曾知道,您的儒家思想早已在万千中华儿女的心中根深蒂固。现在21世纪我国的治国方略就是“以德治国”。我们的民族性格谦逊、待人和蔼、行礼周到。

您说“有教无类”。于是老师们便很好的继承了这种思想,一遍一遍的教导着我们,用他们的甘露滋润着我们,用他们的春风温暖着我们。坏学生在他们眼中一样可爱,他们哑了嗓音、多了皱纹,倾尽了心血,仅为您的一句“有教无类”。

您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于是中华儿女出了岳飞、文天祥、等人。

正因为他有不可夺得志气,拥有精忠报国的气节,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文天祥到死都不肯屈服在敌人的剑下,一挥毫,题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志,您所谓的志,这些“匹夫”们宁死也要守住“志”。

您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古人认为如果自己做不到就是可耻的。

他们不轻易允诺,不轻易表态,因为如果做不到,就会失信于人,自己的威信也就降低了。所以教育了我们为人处世要做到“诚信”两字。诚信和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

曾子因不能去市集而哭闹,其父许下回来时杀猪的大承诺,不论其母怎么阻挠,还是兑现了。“诚信”二字很容易写,但却很难写好它。

您说:“礼之用,和为贵。”所以您主张“仁政”。

以礼治国,以德治国。由这个传统,中华民族后来繁衍出举世瞩目的礼文化,中国也被称为礼仪之邦。“礼”告诉我们要“以和为贵”。

“和”的观念是我们民族血液中奔流不息的元素,“人和是个宝,家和万事兴”,中华民族也历来被视为爱好和平、易于相处的。

您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知识面。

明代的宋濂常常捧着书本带着问题跑到百里之外,问那里有名望的先生。还需看先生的心情,常常伺候他高兴了,先生才教他学问。即使是这样,宋濂还是觉得很值得。

终于,怀着这种不耻下问的良好品德,成为当代有名望的大官。

您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不能单单学习或者思考,要思学并兼,这样才能很好的驾驭真知。

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同时对所学的知识必须结合实际反复运用,知识才能巩固,技能才可纯熟,这就是我们掌握知识的必由之路。

夫子,您的精神和文明一直被中华儿女很好的传承下来,影响着我们的衣食住行,您一定很欣慰吧。

祝在天堂的您: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xxxxx年xx月。

给孔子的一封信

尊敬的孔子。您好!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虽然与您相隔宇宙那么遥远的距离,但您的大名却家喻户晓。我记得您曾经说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它阐明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它使我明白了学习与思考是人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两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维活动。只学习不思考,不行 只思考不学习,也不行...

给孔子的一封信

敬爱的孔子。2500多年前的您以好学,博览,广交而着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你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圣人,但你自己不这样认为。你有一段相当经典的对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见你是多么的谦躬。我从未见过您是长得怎么样的?但是我仿佛能看到你朴实的身影,紧锁的双眉,因为直至你...

给孔子的一封信

键入文字 尊敬的孔老先生 您好。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享受着无比的自由,自身的利益远大于别人。如今的我。们,生活不受拘束,学习不够努力,工作不愿认真。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人都只会匆匆而过,丝毫不为身边的事物所停滞一秒,哪还会坚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原则,甘于奉献呢?物质被人崇尚,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