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丝绸之路起点锦门景区。
导游词。欢迎xx莅临锦门景区,锦门景区位于成都的北大门,新都的南大门,坐落于成都市新都区原三河古场镇,三河古场镇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北上出川的第一驿站,被誉为“北城金锁”之地。景区距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约30公里,距离成都市区天府广场15公里,距成都火车北站约12公里,距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仅6公里,景区背靠成都绕城高速,紧邻国家一级公路蓉都大道,也就是原来的川陕路,交通十分便利。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锦门的标志性建筑——锦门牌坊,景区之所以命名为锦门是因为成都早在秦汉时期就以蜀锦蜀绣闻名于世、誉满全球,且蜀锦在古代堪比**,寸锦寸金。位居中国四大名锦之首,可以说没有蜀锦就没有中国织锦业。成都又是自古以来唯一以“锦”命名的城市,被称作“锦城”或“锦官城”。
作为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千百年来,城址未迁、城名未改,商业发达、工艺精美、名人荟萃、文风兴盛。成都也是南丝绸之路的起点,成都的丝绸蜀锦通过古南丝绸之路走向了世界,世界又因为古南丝绸之路认识了成都,而景区又位于城北门户,象征着成都的城市之门,因此我们将景区命名为锦门。请大家随我到这边(介绍牌),这里是关于北大门牌坊的一个介绍牌,景区里大部门建筑的介绍牌都以这种方式呈现,我们这座牌坊的原型是成都北大门牌坊,我们根据2023年德国驻成都领事弗立茨·魏司拍摄的北大门**按照1:
1的比例将其复原的。关于牌坊的来历,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将两根柱子,一根横梁的门形建筑称之为“衡门”,到了唐朝,有了“里坊”制的出现,才将其改称为“牌坊”,老百姓俗称“牌楼”。大家看到门上有一副对联:
“锦耀三都北郭金扉灿烂,门通万国南方丝路悠长”,是由四川省楹联协会主席钱来忠先生亲自题写。按照古代礼仪,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科甲状元,到了牌坊前都要下马、下车、下轿,从中门步行通过,寓意前程似锦。请大家随我一起通过此门!
前程似锦!
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南丝绸之路起点纪念碑,南丝绸之路起点是基于三星堆的迁移,和距我们仅1000米的老官山西汉墓的考古发现,老官山出土了四台西汉时期的丁桥织机模型,这一发现在2023年获得了考古界的奥斯卡奖,从实物上印证了蜀锦的历史悠久,从此改写了世界纺织史;再则,新都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业繁茂之地,2023年新都汉墓出土的汉代画像砖---桑林野合图,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因此中国丝绸协会主席弋辉先生亲自为我们题写了“南丝路起点”这几个大字。
景区占地约300亩,紧扣建设“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以成都北大门为依托,以南丝绸之路文化为核心,以成都百年商业、公馆建筑为底卷再现老成都的繁华记忆。景区由四大部分组成:南丝绸之路起点纪念广场、南丝路商贸旅游博展街区、南丝绸之路纪念公园、润茂酒店用品城。
景区将栽桑养蚕之趣、缫丝织绸之乐、人文景观之美、商贸旅游之兴有机融合,形成了丝绸文化的传播展示中心、高端丝绸时尚消费中心和丝绸产业体验互动中心,也是中国丝路重镇——成都的重要标志,是老成都记忆的实体再现。
接下来请xx随我游览锦门街区。锦门景区是成都北改的重点项目,整个街区的建筑是老成都记忆的集合,复原了清末和**初期成都的经典名人公馆和商业建筑,将文化传承、建筑之美和现代商业有机融合,打造一馆一特色、一馆一文化、一馆一窗口的多业态多产业互动的文化旅游特色项目,也是全国首家丝绸文化特色旅游小镇。
锦门景区复原的这些建筑都见证了老成都的繁华,这边我们看到的一条街巷,是以成都老街巷命名的科甲巷,让无论是成都人还是曾到过成都的游客都能勾起老成都的回忆,(科甲巷:科甲巷位于成都春熙路附近,科甲是科举的别称。明、清时各县举子赴省城应试者多住在这条街的旅店,因而得名科甲巷。
辛亥革命之后,科举虽废,街名沿用至今。)在我们街区还有很多这样的巷子,等稍后再一一为大家介绍。景区历时4年打造完成,从2023年底就对外开放了,每逢节假日,景区都会开展一系列活动,2023年景区游客接待量达50余万人次。
期间还得到了国家、省市区各级领导、部门的关心和关怀。
这里就是锦华馆了,原锦华馆位于成都春熙路,修建于2023年,以其中西合璧的建筑风貌闻名于世,是蜀绣刺线交易之地,锦华馆由此得名,取繁华似锦之意。锦华馆将街、坊、院、铺的功能完美地融为一体,东西合璧,是**时期成都商业建筑的代表。而春熙路的锦华馆如今只剩下一个门头,我们将其复原在此,将其定位为高端丝绸的定制中心和丝绸文化创意中心,与历史是一脉相承的。
接下来请锦华馆的杨阳馆长为大家详细介绍锦华馆。
参观完锦华馆请大家随我穿过这条小巷,下一站我们将前往婚庆广场。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栋白色建筑就是复原的彭州的白鹿上书院,原建筑在2023年汶川大**中被震毁,不过现在已被修复。它是一座法式天主教堂,教堂和书院是其建筑文化的标志,在清末**初期西风渐进的过程中,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相融合的里程碑,也是东西两种文明从冲突到对话到和谐共生的见证。
这边就是我们的婚纱摄影基地,景区既有老成都记忆的风情,又兼具婚庆草坪、丝绸公园的自然风光,因此我们利用这一优势打造出城北的婚纱摄影基地,无论是平时,还是周末,都会有许多的摄影爱好者和婚纱摄影机构到这里取景拍摄。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三座院落,分别复建了当代三位名人的故居,这三个人都跟成都有着一定程度的渊源,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朱自清旧居,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诗人、著名教授,其散文名篇《荷塘月色》、《背影》脍炙人口,我们在中学时期就已经熟悉了,我们都知道朱自清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他的一生主要活跃在四川以外。抗战期间,朱自清全家从昆明到成都寓居了一段时间,并在现锦江区宋公桥街修建了自己的公馆。朱自清公馆,也是**成都文人公馆的深度记忆。
巴金故居,原巴金故居,坐落于成都市正通顺街98号,称为李家院子。巴金在此出生,并度过了少年和青年时代。解放后,巴金故居成为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驻地的一部分。
2023年,巴金故居被拆除。
李劼人故居,李劼人(1891-1962),文学大师,他的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影响重大,被文学界称为“东方的福楼拜”。李劼人故居“菱窠”位于成都市东郊上沙河堡,因其屋傍“菱角堰塘”而名,《死水微澜》中的故事多发生于当年三河场、天回镇一带。锦门三河老码头是《死水微澜》中的人物“罗歪嘴”,回乡、出门的登船处。
老南门吊脚楼,建于20世纪20年代,位于染靛街,其楼临水而建,一端紧靠岸体,另一端则依托河滩砌筑的砖柱或石墩支撑悬空而起,遂成为“江上楼,高枕锦江流”的独特景观。老南门吊脚楼是成都茶院文化的建筑标志,吊脚楼以前还有一副生动的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斟二两酒来”,是成都人休闲文化神韵的浓缩和写照,不过原老南门吊脚楼现已拆除。
这里就是锦水河,李劼人**《死水微澜》的主人公“罗歪嘴”经常上下船来往天回、新都的码头就是前方不远处的锦门老码头。这里是濯锦台,以前人们浣洗丝绸就是在锦江里,丝绸的颜色五彩缤纷,锦江因此而得名。在河的两岸我们还栽植了芦苇和柳树,尤其是芙蓉花,芙蓉花是我们成都市的市花,在蜀锦蜀绣或油画作品中都经常出现。
下一站我们将参观南丝绸之路纪念公园。
南丝绸之路纪念公园占地约120亩,以蚕桑文化为主线,通过对丝绸之路商贸精神和桑蚕茧丝绸全产业链的活态生动演绎,感知千年锦城丝绸的质地和丝绸之路的文化魅力。公园由果桑区、古桑林观光区,栽桑养蚕、互动体验区等主题区组成。
古桑大道:我们现在所站立的这条大道叫古桑大道,由“丝路桑魂”祭坛和17株古白桑组成。锦门的古桑树全部来自丝绸之路沿线的地区及国家,如新疆、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地,选择从这么遥远的地方移栽古桑树,一方面是因为四川基本上已经没有上千年的古桑了,据考证,目前四川本土生长的唯一的一棵古桑位于峨眉山,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强调锦门作为南丝绸之路起点,其在丝路文化传承中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古桑大道两侧的桑树都有200-800年的历史,我们正前方看到两株桑树王为世界罕见的千年古桑树,是野生型白桑树种。每逢传统佳节,千年古桑已成为百姓祈福的许愿树。
锦门有上百种的桑树品种,是全国首个对外的桑文化自然教育博物馆。有一些桑树长相奇异,如果我们不介绍,游客们通常都很难认识,它们已经超越了人们对一般桑树的认知,当然,为了便于游客游览,我们都在这些桑树边上设置了品种说明。
首先就是拳头桑苑:拳头桑,因其主干枝节形似拳头,俗称拳头桑。拳头桑是饲养家蚕的专用桑树。
主干高度普遍约70厘米,以方便采摘桑叶。每年入冬,蚕农便会修枝刷白,以保养分和防虫越冬。年复一年,形成树瘤,状如拳头。
苑中树龄50至70年。
锦门的南丝绸纪念公园是目前中国西部城市古桑聚集数量最多的地方。几千年来,后羿射日、古人求子、桑林求雨祈福等“扶桑神话”故事更是流传至今。每一年的春天,我们都会在古桑大道和“丝路桑魂”祭坛举办祭奠嫘祖的活动。
我们这个祭台是复原的过去的羊子山土台。嫘祖是中国远古时期人物,为西陵氏之女,轩辕黄帝的元妃,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关于嫘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流传至今。
说她是追日的夸父和填海的精卫生下的女儿,具有父亲百折不饶的意志和母亲艰苦卓绝的精神。她曾跟燧人氏学取火。在荒悍迷濛里升起袅袅人烟;随母亲参加填海工程,向大海延伸着片片绿洲。
公元前2023年,她跟小伙伴上云毓山摘野果,初识了棕色的野桑蚕;一年后又第一次品尝了甜蜜蜜的桑椹,继而试用野蚕家养成功。公元前2023年轩辕黄帝来西陵造访嫘祖,并在寓氏公主的支持下与已经是西陵部落酋长的嫘祖结为夫妻,辅佐黄帝治理国家。从此,嫘祖与轩辕组织改良弓箭,种植谷物,推广使用筷子,发展制陶业,提倡养蚕治丝,组织丝绸交易,使华夏民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文明时期。
唐代著名韬略家、大诗人李白的老师赵蕤所题唐《嫘祖圣地》碑文称:“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
”古桑大道也是我们举办各种时装发布会和婚礼庆典的重要场地。
千年古桑:这两科桑树就是世界罕见的千年古桑树。是野生型白桑树种。
每逢传统佳节,古桑已成为百姓祈福的许愿树。相传,在古桑树下,人们只要心怀虔诚,顺时针绕古桑转三圈,就可得福报、兴财运。
石磨的故事:这些石磨是日本人在北方搜集以后,准备运到日本,在青岛过海关时被扣下,锦门重金收购回来上万块,我们都叫它们为“爱国主义石磨”,收购这些石磨,一方面是为了我们的民俗生活用品不至于流失海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石磨是农耕文化中的重要生活用品,丝绸之路、蚕桑文化与农耕文明紧密相系,所以我们在公园铺建石磨小道,并在街区打造石磨小景,也是为了在景观上与蚕桑文化的主题更为紧密相扣。此外,我们也以一些可爱的桑叶造型的游步道,来点缀整个公园。
苏州盘门景区导游词导游词
盘门景区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去游玩,作为导游,会用充分的景点知识,介绍盘门三景的特色给游客了解。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苏州盘门景区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苏州盘门景区导游词篇1 据古籍记载,苏州城最初是周敬王六年 前520xx年 吴王阖闾命伍子胥所筑春秋吴国都城,盘门为吴门八门之一...
苏州盘门三景导游词盘门景区导游词
盘门三景是苏州古城的名胜区,有来自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参观,作为导游,也要做好盘门三景的解说词,介绍给旅游了解。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苏州盘门三景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苏州盘门三景导游词篇1 盘门三景 是雄踞苏州西南的 盘门 水陆城门 横跨运河的 吴门桥 临流照影的 瑞光寺塔 由滔滔大运河把三景连结在...
苏州盘门景区导游词
据古籍记载,苏州城最初是周敬王六年 前520xx年 吴王阖闾命伍子胥所筑春秋吴国都城,盘门为吴门八门之一,古称蟠门。门上曾悬有木制蟠龙,以示震慑越国,又因其 水陆相半,沿洄屈曲 得今名。现存城门为元至正十一年 1351年 修筑,瓮城为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增建。明初 清初和晚清都曾进行过修缮。现存的盘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