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闵园导游词讲解

发布 2021-06-09 16:26:28 阅读 6365

闵园景区位于九华山天台景区西麓,与九华街隔峰对峙,为南北走向的大峡谷,面积约6平方公里,是一个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型游览区。这里山庄秀美,环境清幽,四季宜人。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带来的九华山闵园导游词讲解,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九华山闵园导游词讲解闵园尼庵群位于九华山闵园景区,集中了31座保存完好的尼众道场,掩映在竹海松涛之中,造型别致。这些集中分布、错落有致的庵堂,多为清末民初历史遗构。

这里庵堂数量众多,布局紧凑,道风纯正,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尼庵群落。

女性出家人,又叫“比丘尼“。比丘尼,指归入佛门,受持具足戒的女子。 依《大爱道比丘尼经》记载,比丘尼的出家,始于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她誓守八敬法,而被允许出家受戒。

在我国,依据《比丘尼传》所述,西晋建兴年间(313-317),尼僧净检从西域沙门智山剃发、受十戒。升平元年二月(357),请昙摩羯多立比丘尼戒坛,净检等三人共于坛上受具足戒,这是我国比丘尼的开始。关于比丘尼的戒律,在佛灭后、部派**以前教诫极严。

至部派**再**后,对比丘尼也较为放宽了。然而,因相传女人障重,相对戒条也就多,依《四分律》记载,比丘须遵守250条戒律,比丘尼则要遵守348条戒律。

这里的尼庵,不同于九华山上那些宏大巍峨的寺院禅林,这些尼庵通常看起来与当地的民居没有什么两样。在修行之外,女性出家人都会像周围的山民一样,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过着自食其力的简朴生活。

2:九华山闵园导游词讲解闵园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有山庄田园的秀美,又有莲花佛国神秘。环境清幽,四季凉爽,空气清新,是疗养、度假、著述的佳境。

景点有龙溪、怪石、竹海、凤凰老松、华严洞,还有全国重点保护寺庙慧居寺以及二十多座民居式的尼庵群。

据传唐代这里有一户姓闵的,产业丰盈,这方圆百里都是闵员外的。金地藏初来九华山时曾向闵公借地,”一袈裟地”的故事流传至今。后来闵公父子皈依佛门,闵氏没有后代,于今九华山没有一户姓闵的人家。

闵园景区位于天台景区西麓,与九华街隔峰对峙,为南北走向的大峡谷,面积约远平方公里,是一个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型游览区。这里田园山庄秀美,环境清幽,四季宜人,是疗养、度假理想之地。

3:九华山闵园导游词讲解为确保对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九华山风景区日前首次对闵园生态景区限量旅游,高峰期每日旅游接待量控制在千人以内,以使旅游资源的开发走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闵园景区又称九华山的“后花园”,是九华山今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的生态景区。该景区由上闵园、中闵园、下闵园三部分组成,面积近6平方公里。这里绿色生态资源丰富,空气新鲜、山清水秀、景色怡人,著名的“闵园竹海”和“天下第一松”凤凰松均在其内。

景区开放以来,因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朴素的风土人情吸引了众多中外游人。为了更好地保护该景区的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旅游经济、改善和提高游客的旅游质量,九华山管委会近日决定,在每年旅游高峰期间,景区管理部门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和车辆。经科学测算,对游览闵园景区的人数控制在日接待1000人以内,确保该景区的旅游生态环境不受大的影响。

九华山风景区在各地竞相发展旅游经济的热潮中,头脑清醒,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重要景区的游客量进行科学调控,这种做法很好。

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掌握好量和度的关系。过多的**长时间蜂拥而至,会大大超过景区的承受能力,加大景区的“折旧率”。九华山风景区不以游客多少论“英雄”,以及黄山风景区这几年坚持对著名景点实行轮休,这些做法都值得借鉴。

看了”九华山闵园导游词讲解“的人还看了:

1.九华山景点导游词3篇。

2.九华山字少的导游词3篇。

3.关于安徽九华山导游词。

九华山导游词讲解导游词

九华山群峰犹如朵朵莲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极目远眺,大江如练,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最新九华山导游词讲解范本,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九华山导游词讲解1 九华山,九十九朵灵秀的莲花,九十九座高空悬寺,九十九个岁月修成的正果,解不开的神奇惊叹,观不完的民俗风情,神奇灵秀的山水与博大精深的佛文化完美地结合,使九华山...

关于九华山导游词讲解词导游词

九华山 jiuhua mountain 古称陵阳山 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因此而得名。素有 东南第一山 之称,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地藏王菩萨道场 上古学仙修道圣地。保留着清朝皇帝乾隆御赐金匾 东南第一山 下面是由橙子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九华山导游词讲解词,希望能够帮到您!关于九华山导游词讲解词1 h...

九华山导游词

九华山在皖南青阳县境内,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登上九华山后,对其赞叹不已,认为天下名山均不能与九华山争长。李白曾三上九华山。九华山的特点是山奇峰秀,佛寺众多。早在东晋年间 401年 山上就开始建寺庙,以后历代都增建 扩建,形成 三里一小庙,五里一大庙 庙宇遍布全山,据说兴盛时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