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游客,下面我们要参观的是中山陵。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山陵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南麓,它于2024年3月12日奠基,2024年春天建成。
孙中山先生2024年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希望去世后葬于紫金山。国民***登报征集陵墓的设计方案,年轻的设计师吕彦直脱颖而出,他的警钟型设计方案被选中,有“警钟长鸣”之意。
现在请容许我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孙中山,名文,字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他2024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也就是现在的中山市,他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2024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后来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
后来由于清**腐败无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孙中山意识到学医救不了国人,于是弃医从政,2024年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带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组织,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平均地权”的纲领以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2024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临时大**,2024年4月1日卸任,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并定都北京。革命虽然受到挫折,但是孙中山先生没有气馁,继续展开了**运动、护国运动、讨袁运动。
2024年1月同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并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2024年,宋庆龄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定与孙中山结婚,成为孙中山先生的伴侣和革命同志。
2024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遗体暂存北京香山碧云寺。在北京进行三天公祭后,于2024年5月28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运往南京,在南京举行了三天公祭。6月1日上午由蒋介石主持,在中山陵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
在12点时,孙中山的遗体葬入墓室下的墓穴内,然后就一直长眠于此。
大家也许会觉得奇怪;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在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
原因有三点:1.早在191年孙先生就任临时大**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
2.当年3月31日,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之职。4月初的一天,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
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我将来死后,想向国民求得这块土地以安葬(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可以稍微解释一下啊)。3.孙先生临终前嘱咐:
"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尽管孙先生在南京停留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孙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希望国民党人能将他未完的革命事业继续坚持下去,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须努力)。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陵前广场。在广场的南面有一座紫铜宝鼎,它位于八角形石台之上,高4.25米,腹径1.
23米,重达万斤,是中山陵纪念性建筑之一。安置孝经鼎的鼎台基座为八角形,高3米,分为3层。2024年,孝经鼎由金陵兵工厂铸造,是广州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携全体师生捐。
赠的。鼎由三节构成,可以拆卸开来,鼎身上面有梅花图案。鼎壁的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至今仍很清晰,另一面原来铸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字,“*****”中,八个字被磨去。
鼎内刻有戴季陶母亲黄氏手书的《孝经》全文,《孝经》是孔子和其**曾子的一段对话,全文共计十八章。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所以这座鼎又叫孝经鼎。
现在我们来到陵前广场,广场呈半月形。在广场的北边是一座冲天式花岗岩牌坊,高12米,宽17.3米,牌坊上刻有莲瓣、云朵和古代建筑彩绘式的图案。
牌坊上正中间的横额上刻着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二字,因此又称“博爱坊”。“博爱”二字出自《孝经》:“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
”据说,孙中山经常题这两字送人。这两字也是对孙忠山一生极好的概括和写照。
牌坊后是墓道,整条墓道长300多米,宽40米。墓道两旁对称地种植着两排雪松和四排桧柏,代替了古代陵墓前道常用的石人石兽,喻示着中山先生的精神如青松翠柏万古长青。其中的雪松已成为南京市的市树。
走完墓道,我们便来到了陵门前广场。广场上绿树环绕,种植着名贵的千头松,东西两侧各有一小屋,是卫士室。陵门坐北朝南,有三个拱门,每个拱门都装有一扇对开的楼花铜门。
陵门平面为长方形,高16米,宽27米,进深8.8米,全部用福建花岗岩建成。屋檐为单层歇山式。
门楣上有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天下为公”出自《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四个大字表达了孙先生毕生的奋斗目标和所追求的理想。
陵门前两侧有一对汉白玉石狮,是当时的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赠送的,这曾是皇家的石狮。大家知道为什么这里有三个拱门,却只开左右两个呢?中门只有孙中山出生11月12日和去世那天3月12日开。
解放之后,台湾国民党宋楚瑜和连战来事都开了中间的门走的。正常情况是不开的。
陵门之后,是一座方形的碑亭,高约17米,全部用花岗岩建成。亭中这块高8.1米、宽4米的巨碑,碑的正面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馏金大字。
谭延闿在**时期曾做过国民**主席、行政院院长,是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孙中山曾经当过临时**大**,并没有担任过**总理,为何碑文称他为“总理”而不称为“**”呢?当时段棋瑞**虽然明令国葬孙中山,但实际上举行的是党葬,孙中山在国民党内的职务是总理。
再看碑的背面,没有题写任何文字。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撰写碑文,胡汉民撰写墓志铭,可花了两年时间碑文内容也没能定下来。大家都认为像孙中山这样伟大的人物,其功绩是无法用文字来评述的,于是就决定不写铭文。
碑座上有山海图案,喻是着孙中山的功绩比天高比海深。
从碑亭往后到祭堂,一共有八段大台阶,上三下五,分别象征着“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和“五权宪法”即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监察权、考试权。台阶的特点是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从上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大家可以等上去后自己鉴证一下。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第五层平台上,这里有一对巨大的紫铜鼎,上面刻着“奉安大典”四个篆书大字,这是当时的上海市**敬献的。请大家仔细看西侧的那只铜鼎,壁上留有两个弹孔,据说是2024年12月日军攻打南京时被炮弹击穿的。
在第七层平台两侧有一对石狮,据说是福建省著名雕刻家蒋文子的杰作,借助了法国的雕刻手法,中西合璧完成。
登上八段大石阶,就来到了祭堂前的平台。站在平台上,你可以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平台两侧的石台上,各有一尊仿古铜鼎,是孙科一家送的。
平台东西两侧还有一对华表,为林森所赠。你们可以看到,平台上种了各种花草树木。
现在你们可以看到的一座宫殿式建筑是祭堂,它的外墙是用花岗岩砌成,为重檐九脊顶,上面覆盖着蓝色琉璃瓦。抬头看,你们看到中间檐上有一块石刻的匾额,上面是孙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四个金字。檐下有三个拱门,门楣上分别刻着“民族”、“民生”、“民权”篆书大字,这是由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手书。
各位请看祭堂左边的墙体下角,有一块中山陵的奠基石,上面写着:中华**十五年三月十二日中国国民为总理系孙先生陵墓行奠基礼。这时间正好是孙中山逝世一周年的日子。
请各位跟我进入祭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堂内四周还可以看到12根黑色石柱,祭堂两侧的护壁上还刻有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祭堂正中是一尊石雕孙中山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宽2.1米,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
只见中山先生身穿长袍马褂,膝上放着一本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显示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深沉和睿智。坐像是由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郎特斯基雕琢而成的,它于2024年雕成后从法国巴黎运到中山陵,总造价150万法郎。坐像底座四侧的六幅浮雕,再现了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生动画面。
正面一幅为“如抱赤子”,画面上孙中山先生正在精心地为一个患病的幼儿治病。东面两幅是“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表现了孙中山先生早年奔走革命和创建同盟会的情形。背面一幅为“国会授印”,再现了辛亥革命后,议会向孙中山授大**印的场面。
西面两幅浮雕,一幅是“振聋发聩”,表现了孙中山为唤起民众,正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另一幅是“讨袁护国”,内容是孙中山发表演说,号召人民讨伐倒行逆施的袁世凯。
祭堂后壁正中是墓门,与墓室相通。墓门分为两道,第一道是两扇铜门,门框上刻有孙中山手书的“浩气长存”横额。第二道为独扇铜门,上刻张静江所写“孙中山先生之墓”7个篆字。
门开启时,这7个字是看不见的,只有当墓门关闭时,门上的字才能看见。
整个墓室是一座半球形封闭式建筑,顶呈西式穹隆状。室内圆形,墓室的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铺砌。墓壁上装有目光灯,顶上装有8个反光镜;使室内保持柔和而充足的光线。
墓室的**是安葬孙中山灵榇的大理石圹,四周围着一圈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栏杆。墓护正中的长方形墓穴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卧像,卧像身穿中山装,神态宁静,面容慈祥,如同生前安睡一样,令人肃然起敬。这是捷克雕塑家高祺按孙中山遗体的形象而创作的。
孙中山的遗体就在这卧像下5米处的紫铜棺材内。
各位游客,中山陵参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中山陵导游词
博爱访 墓道 陵墓正门 碑亭 祭堂 墓室 各位游客 大家请看 这座冲天而立的花岗岩牌坊,上端正中的横帽上刻着中山先生的手迹 博爱 二字,因此又称为 博爱坊 经过牌坊,就到墓道。墓道两旁对称地种植着两排雪松喻示着中山先生的浩然正气长留天地之间。细心的游客会发现,东西两侧各有三间小屋,它们有什么作用?真...
中山陵导游词
博爱访 墓道 陵墓正门 碑亭 祭堂 墓室 各位游客 大家请看 这座冲天而立的花岗岩牌坊,上端正中的横帽上刻着中山先生的手迹 博爱 二字,因此又称为 博爱坊 经过牌坊,就到墓道。墓道两旁对称地种植着两排雪松喻示着中山先生的浩然正气长留天地之间。细心的游客会发现,东西两侧各有三间小屋,它们有什么作用?真...
中山陵导游词
各位游客 在到达中山陵之前,先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孙中山,姓孙名文,字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 中山樵 他于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 现已改为中山市 是中国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早年曾求学海外,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曾一度行医。20世纪初年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