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应该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作用传递途径。
2. 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3. 因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能量的能力。
4.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5. 宜有多道抗震防线。
6. 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
7. 结构在两个主轴的动力特性宜相近。
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用桩基时,桩端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粘土和密实粉土尚不应小于0.8m,对其他非岩石土上不宜小于1.
5m。2. 采用深基础时,基础底面应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其深度不应小于0.5m。
3. 采用加密法(如振冲、振动加密、挤密碎石桩、强夯等)加固时,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振冲或挤密碎石桩加固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不宜小于本规范第4.3.
4条规定的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4. 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的液化土层,或增加上覆非液化土层的厚度。
5. 采用加密法或换土法处理时,在基础边缘以外的处理宽度,应超过基础底面下处理深度的1/2且不小于基础宽度的1/5。
减轻液化的影响的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处理,可综合采用下列各项措施:
1、 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
2、 调整基础底面积,减少基础偏心。
3、 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如采用箱基、筏基或钢筋混凝土交叉条形基础,加设基础圈梁等。
4、 减轻荷载,增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均匀对称性,合理设置沉降缝,避免采用对不均匀沉降敏感的结构形式等。
5、 管道穿过建筑处应该预留足够尺寸或采用柔性接头等。
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高度补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
1、但是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一般情况下均可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作为简化计算的底部剪力法多用于结构的概念设计及方案设计或者初步设计阶段的估算中。
2、底部剪力法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计算结果分析:
1).顶部剪力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尤其当周期较长时,误差更大(最高可达25%),故需考虑顶部放大。
2).基底总剪力大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故乘以调整系数0.85.
3、单层厂房及砌体房屋顶部不调整,**作用(fji**作用力)与**作用效应(sek是有**作用力fji即弯矩、剪力、轴力和变形等)不同。
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的**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但与该突出部分相连的构件应予以计入;采用振型分解法时,突出屋面部分可作为一个质点;单层厂房突出屋面天窗架的**作用效应的增大系数,应按本规范第九章的有关规定采用。
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底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倾覆力矩的50%”,可以理解为对“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的定义,而不应该理解为对“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的附加条件。
裙房与主楼相关部位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
对于抗震墙很少的框架结构可按以下原则设计:
1、 按框架和抗震墙协同工作验算层间位移,层间位移限值按框架结构确定。
2、 防震缝的宽度应按框架结构确定。
3、 框架的设计原则:
按纯框架结构(不计入抗震墙)和框架-抗震墙结构分别计算,包络设计。
对纯框架结构进行大震弹塑性位移验算。
框架的抗震等级及轴压比限值按纯框架结构确定。
4、 抗震墙的设计原则:
抗震墙的抗震等级可取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框架的抗震等级。
框架单独柱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系梁:
1、 一级框架和iv类场地的二级框架;
2、 各柱基础底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压应力差别较大;
3、 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
4、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黏土层、液化土层或严重不均匀土层;
5、 桩基承台之间。
框架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
1、 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
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转换层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
附录e 转换层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e.1 矩形平面抗震墙结构框支层楼板设计要求。e.1.1 框支层应采用现浇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25 e.1.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框支层楼板剪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v...
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教材解读
一 的震级及烈度我国发生的绝大多数 属于浅源 一般深度为5 40km,浅源 造成的危害最大。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的是12个等级划分的烈度表。一般来说,m5的 对建筑物引起不同程度的破坏,统称为破坏性 m 7的 为强烈 或大震 m 8的 称为特大 一般地说,距震中愈远,影响愈小,烈度就愈小 反之,距震中...
谈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要求
第 卷第 期 年 月。山西建筑。文章编号。谈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要求。王勉。摘。杜文。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陕西西安。要 就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进行了论述,分别从建筑场地选择 基础设计 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墙体和屋顶的抗震设计 砌。体结构中的圈梁和构造柱的布置等方面展开了 对保证房屋建筑的抗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