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同打抱不平。都是路见不平出手的。
鲁智深打镇关西是侠。(是纯性情所为,纯侠客行为,在行动之前,没有丝毫的个人好处和恩怨在其中。行动时显得非常老练、潇洒、有见识。出事后又能巧妙地脱险。)
武松打蒋门神是义。(武松打蒋门神是回报施恩的好处,是有准备之战,是“无三不过望”,喝了四十几大碗之后的豪打,又是要让蒋门神丢尽面子的智打,又要表现自己高超武艺的表演打,因此难度很大。先是戏蒋门神之妻,激出蒋门神;再是装醉、佯败,待蒋门神追赶时,猛然回手,打虎拳、玉环步、鸳鸯腿,打得蒋门神猝不及防,跪地求饶。
如猫戏老鼠一样,游刃有余。逼得他认错、赔款、永远退出快活林。)
李逵打殷天锡是粗。(这是一场不该发生的抱不平。李逵因与朱同冲突,避难在柴进家,正碰上殷天锡强抢柴进叔的花园。
柴进想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他知道李逵蛮撞,反复叮嘱不可乱来,最后还是出手了,还说就是活佛也忍不住。一下痛快之后,给柴进带来了牢狱之灾的痛苦。)
第四,同样杀虎。
武松杀一虎是力。
李逵杀四虎是孝。
3、以口语为基础,通过流利纯熟的白话来刻画人物个性,也准确的表现人物的出身、地位以及所受文化教养而形成的思想习惯。
举例分析:1 李逵第一次见宋江,就问戴宗:“哥哥,这黑汉子是谁?
”戴宗责备他粗鲁,他不服,等戴宗向他介绍了情况,他还说:“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他心里怎么想,口里就怎么说,他是个粗人,见人不懂得什么客套和应酬之事,不受礼节的约束,他刚上梁山便大发狂言:
“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作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作小宋皇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象大宋皇帝、小宋皇帝等话,只有李逵才说得出,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
2 在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场石秀跳楼》中,石秀睁着怪眼对酒保说道:“大碗酒,大块肉,只顾卖来,问甚么鸟!”后来酒保劝他回避公事,他又大声说道:
“我怕甚么鸟!你快走下去,莫要讨老爷打!”
4、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王伦作为梁山的第一位领袖,富有造反精神。队伍的规模虽然不大,却名气不少。他们“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论称分金银,异样穿绸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令阮氏三雄羡慕不已。
但其弱点是,心胸狭隘,疾贤妒能,限制了梁山事业的发展,最后被林冲火并。
第二任领袖晁盖,仗义疏财,为人豪爽,有图王霸业之志,极有号召力和凝聚力。但有些刚愎自用,终因听不进宋江、吴用、林冲等人的劝告,在曾头市为乱箭射死。
第三任领袖是宋江。他是一位难得的农民起义领袖,身上有许多优秀品质。因为他,梁山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建立了一个令宋王朝害怕的农民根据地。
但他也有致命的弱点,妥协、招安导致了起义军的彻底毁灭。
5、出场亮相法。
这是对《三国演义》写法的继承,即让人物一出场就面临冲突,在冲突中显示出主要性格。如:
鲁智深的侠义性格,一出场就在与镇关西的冲突中突显出来。为救金氏父女。军官当不成了,只好去做和尚;后又因救林冲,和尚当不成了,只好去当强盗。
林冲一出场就是“忍”,表现其妥协的性格。
宋江一出场是义。
吴用一出场是智。
李逵一出场是粗鲁。
鲁智深一出场是狭。
水浒传》的结构布局
现实主义笔法。
水浒传》其情节的展开开始由单线勾勒式向细致描绘式过渡,其主题思想、艺术风格、人物刻画都是在这样的结构建构中得以完成。
一“忠义”与“反忠义”
整部《水浒传》是以“忠义”与“反忠义”作为线索展开叙述情节的,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画面。全书以“忠义”始,又以“忠义”终,梁山英雄好汉最后受到招安而奉诏破大辽、平方腊,使“忠义”思想贯彻到底,因而可将此概括为本书的线索结构。
忠义”思想处处体现在以宋江为代表的一百零八将中,他们“忠”于国家,“义”于人民,反的是以高俅为代表的权奸佞臣。
作品的大大小小故事情节都是围绕“忠义”与“反忠义”的矛盾冲突展开的,正是因为存在着诸多不忠不义的社会根源,才能在对比、比较中,显示出“忠义”的可贵。
就不忠不义言,**描绘了一个封建统治罗网,其中有蔡京、高俅、童贯、杨戬等高层统治集团,有梁中书、蔡。
九、高廉、贺太守等州府官吏,也有郑屠、毛太公、蒋门神等恶霸流氓。而一百零八将基本上代表着中下级武官、刀笔小吏、城镇小业主以及社会上的无业游民等成分,尤其以前二者为主要部分,组成了与封建统治集团对抗的代表阶层。
故事肇始于社会动荡不安,风流浪荡的端王登上皇位,昏庸无能,致使流氓棍徒高俅骤然发迹,于是,贫富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将“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主题背景交待得一清二楚。第二至五十八回以此为背景,展示出一条个人反抗—聚众造反—逼上梁山的起义路向,经过一系列个体斗争后形成小群体,历经三打祝家庄、打高唐,直至“三山聚义打青州”,于是,百川归海,“众虎同心归水泊”,达到矛盾冲突的最高潮;第五十九至七十回描写的战斗场面有破华州、打曾头市、取大名府、打东平与东昌等,表明了一百八人组成的梁山英雄好汉的基本格局的建立。以后五十回的主题与此略有不同,则另当别论。
因此,这条线索又演化为官逼民反的单线艺术结构。就“忠义”而论,梁山一百零八将所表现的忠义思想也是参差不齐的,前七十回故事里的大多数英雄多以江湖义气闻名,还谈不上具有“忠”的思想,“忠”“义”在作者、在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里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在“忠义”的化身——宋江的带领下,“忠”“义”趋于统一,这一主题才得以进一步演进而充分体现出来。从招安这件事关梁山前途命运的大事中,可以看出英雄们“忠”的态度分歧,例如,宋江在菊松会上写《满江红》,表示“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李逵却“挣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什么鸟安!
’只一脚把桌子踢起,颠作粉碎。”当殿前太尉陈宗善捧着“圣旨”来招安,李逵却打钦差、扯圣旨,其他反对招安的将领,如武松、鲁智深、阮小七等表现得并无李逵激烈。但从整体看,“忠义”思想还是无可置疑的,通过仔细分析,这条线索结构清晰可见。
二章回体分卷分目。
水浒传》采用章回体分卷分目,每回集中描绘。
一、二个主要人物或事件,其它的人与事则“暂且按下不表”,这样便保持了人物和故事的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加深了人物形象的表现范围,使人物的典型化与个性化的刻画具有了充分的展示空间。
章回的多寡安排取决于中心人物的重要性,如主要角色鲁智深、林冲、武松、宋江、卢俊义的描写、刻画都各占到了十个章回,而较为次要的人物所占章回则较少,如李逵五回,柴进、高俅各四回,杨志、杨雄与石秀各二回等等。这样的结构安排使作者可以用大量的笔墨充分表现中心人物,将其行为、性格、言语等刻画得入木三分,使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在描写中心人物中,间及次要人物,如宋江故事中串出了花荣、李俊、李逵、戴宗、张顺等好汉。
各回之间又善于制造悬念,结构上的逻辑衔接多在高潮处断开,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吸引读者的好奇心,如第八回结尾:“薛霸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可怜豪杰,等闲来赴鬼门关;惜哉英雄,到次翻为槐国梦。
万里黄泉无旅店,三魂今也落谁家?毕竟看林冲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而第九回开头则道: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这显然是上回结尾的重复,之后续写花和尚救林教头,完成第八回故事的描写,接着进入第九回故事的叙述,这样就不会使读者感到平铺直叙,或产生拼凑、缀合的印象。统观全书,各章回之间多以这样的笔法转换,统摄着章回之间的逻辑衔接结构。
叙述过程中以人物为中介,采用中心人物转换的手法使情节的发展达到环环相扣的艺术效果。
如对武松与宋江的刻画是穿插式进行的,先述宋江私通晁盖、怒杀婆惜后与武松相遇,转入武松的故事:景阳冈打虎、仇杀潘金莲、斗杀西门庆、刺配孟州道、义夺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醉打孔亮后,在孔家庄又遇宋江,转入宋江情节,浔阳楼题反诗、江州劫法场。又如鲁智深与林冲的故事套在一起,浑然一体(第。
七、八回);以杨志为中介,从林冲的描写自然地过渡到智取生辰纲的故事,等等。环环相扣的艺术特色又表现在,主要人物的登台亮相往往由其他人物接引出来,如史进与猎户扌票兔李吉乘凉闲话,从李吉口中引出少华山朱武、陈达和杨春(第二回)。第三回写道,史进来渭州寻找师傅王进,妙就妙在他却打听到了鲁智深的头上,于是,鲁智深自然而然登场,并被大写特写了一番。
直到第六回,又遇史进,追叙出他的下落,真是回环往复,组织精巧。再如,林冲的登场是由鲁智深引渡出来的,即在第七回中,众泼皮要看他如何使铁禅杖,他使得正兴起,听得墙外一个官人大声喝彩,于是林冲亮相,作者便转笔写林冲了。这种自然过渡的写人手法在全书是俯拾皆是的,作者正是捕捉到了人物连接的种种偶然性以及事件发生的某些必然性,经过匠心独运,笔下生花,在结构的铺排上达到了艺术的高度。
在叙述过程中,作者多次介入这样的评议,“也是天罡星合当聚会,自然生出机会来”,“这也都是地煞星之数,时节到来,天性自然义聚相逢”,或借人物之口说道“此皆注定,非偶然也”,于是,无巧不成书,将许多缺乏内在关联的人物与事件通过“偶然”与“巧合”建构在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内。
三连环钩锁、散整结合。
水浒传》结构的又一特色是连环钩锁、散整结合的构架形式。
综合考察所有章回,可以发见,前70回为“散”,是局部结构,它分述108个英雄人物从不同地方汇聚梁山的斗争经历,各个人物及其事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很多篇章都可以单独存在。实际上,作者正是将其有机组合,使各个环节衔接紧密、彼此呼应,达到了百川归海、波澜壮阔的艺术效果。尤其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是从“分散”到“整合”的过渡,开始了整体结构的叙事方式,从而使个体斗争组织化,从反**污吏的几次重大斗争到招安征辽、平方腊,以至最终毁灭,完成了全篇的悲剧结局,造就出散整结合的组织结构。
在《水浒传》这样反映宏大场面的作品中,同时要刻画出一百单八将以及大大小小的许多战斗场面,并使全书形成为一个统。
一、有机的整体,在**结构铺排上必须以人物或事件的转换与建构为职志,就此而论,全书结构仍可看作两大部分:即前七十回以“人物结构”为主,“事件结构”为次,而后五十回的结构正与此相反。
具体分析为,前七十回以“人”为主展开叙述情节,层层推进,就中心人物论,可以分为四个组合:第一,鲁智深、林冲——晁盖等七人(第三至二十回);第二,武松、宋江(第二十一至四十三回);第三,杨雄、石秀——三打祝家庄——朱仝、雷横、柴进——打青州、闹华山(第四十四至五十九回);第四,卢俊义——取大名府——打曾头市(第六十至七十回)。第七十一回作为一个绾结,预示着斗争场面的扩大,也是起义性质陡转的关键。
于是,后五十回便以“事件”为主,在情节安排上又出现了二个组合,第一,“招安故事”: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全伙受招安(第七十二至八十二回);第二,“义军征讨故事”:破大辽——平方腊(第八十三至九十九回)。
第一百回乃大结局,描写了义军胜利之后,英雄们受到天子重礼厚赐,各得其所,招致高俅、杨戬“心内好生不然”,先后害死卢俊义、宋江诸人,揭示出农民起义最终失败的历史必然性。**描绘的从胜利走向失败的独特性提高了它的认识价值高度的艺术成就。《
读后感水浒传武松水浒传的读后感
想对忠义有更深的了解,不妨读读水浒传。那大家读了之后,写了哪些读后感?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水浒传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水浒传的读后感篇1 最近,水浒传 这本书又让我重温了108条好汉的故事,是我心潮澎湃。水浒传 讲述了108条好汉为了天下太平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经过,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体会到了那雄壮...
关于《水浒传》的读后感读水浒传有感开头结尾
字开头结尾。关于 水浒传 的读后感读水浒传有感开头结尾读有感初中生小学生读书笔记作文有关于读后感读后感想开头结尾读 水浒传 有感。水浒传 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 忠,...
水浒传的读后感
水浒传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隐含着中国古代深厚的民族文化 历史背景和社会思想。以下是橙子给大家整理的水浒传的读后感,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水浒传的读后感1刚接到这个题目的时候着实吃了一惊,我看 水浒传 已经是3年前的事了,剧中人物早已忘了一大半 而且我最喜欢的是 三国演义 水浒传 本来就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