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笔记

发布 2021-05-12 02:22:28 阅读 4261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定义。管理: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学家对管理的定义如下:

哈罗德‘孔茨环境、目标。

西蒙决策。泰罗工作方法。

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二、特征。1、目的性 2、组织性 3、人本性 4、创新性。

三、重要性。

四、性质。1、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特殊属性: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管理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

五、职能。管理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内容的概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第二节管理者。

一、定义。管理者:在组织中从事并负责对组织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人员。

二、分类。1、按层次划分高、中、基(p16)

高概念技能。

中人际技能。

基技术技能。

2、按业务划分专业、综合。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式和发展。

第一节、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一、生平。科学管理之父” 主要著作:《计件工资》、《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理》

二、主要观点。

1、提出了标准化原理。

2、提出了工作定额原理。

3、差别计件工资制。

4、合理用人。

5、职能分工。

6、例外原则。

7、“大饼”精神革命原则。

8、职能工长制。

三、评价。贡献:

1、 是管理走向科学。

2、 促进了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

3、 职能分工使企业出现了专门从事管理工作的内容,为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

局限:1、 涉及的范围比较狭窄。

2、 忽视了某些是社会因素。

3、 把人看成“经济人”。

第二节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

一、区别。泰罗研究的是工人如何改善工作的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率。

法约尔研究的是组织活动,以提高生产力。--管理过程之父”

二、企业活动的类别。

技术、商业、财务、会计、安全、管理。

三、管理的一般原则。

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职工的报酬;集权;等级链;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四、管理的要素。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五、评价。贡献:

1、 法约尔研究了管理的一般性,为管理理论的形成构筑了一个科学的理论框架。

2、 提出了管理教育的必要性。

3、 对管理知识的需要是普通的,尤其是对企业的中上层领导人。

局限:1、 管理原则过于僵硬。

2、 仍把工人看成“经济人”

第三节韦伯的组织管理思想。

韦伯---组织管理之父---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纯技术观点来看最符合理性原则,效率最高的。

体系内容:1、明确的分工2、等级原则3、正式的规章制度4、非人格化5、人员的任用升迁和工资6、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

权利类型:1理性法律权利2、传统的权利3、超凡魅力的权利。

注:1、该理论的核心是组织活动要通过法定职务或职位而非世袭或个人魅力来管理。

2组织建立和运作的规则是通过明确分工,分配职责,授予权利和选用人才这个过程来实现。

评价:优点:稳定;高效。

缺点:把工人看成经济人;管理僵化;脱离周围环境。

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

一、 定义:

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及行为产生的动机进行分析以便调节人际关系,提高劳动效率。理论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动机、生产中的人际关系等。(产生背景:

20世纪20—30年代直至热战结束;矛盾激化)

二、 人际关系学说。

梅奥霍桑试验。

实验目的:研究工作环境的物质条件与产量的关系,以发现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

实验内容:1、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工小组试验3、大规模访谈4、**线圈装配工试验。

试验结论:1、职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应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评价:1、贡献:为管理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为组织行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导致了管理上的一系列变革2、局限:

对计划、组织和控制考虑的过少,社会人的模式过于简化,以理学为基础的训练不足以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人员。

第四节现代管理学说。

一、 管理过程学说。

法约尔---管理是一种过程;具有普遍性和灵活性。

二、经验学说。

戴尔和德鲁克---从实例比较研究入手,采用经验研究的方法来分析管理。

三、社会系统学说。

巴纳德---现代管理理论之父---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应用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问题。

四、决策理论学说。

西蒙---决策是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因而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而管理又是以决策为特征的,所以应该围绕决策这个核心来形成管理理论。

五、系统管理学说。

卡斯特---把企业的各种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来看待;企业是由各种子系统组成的整体;企业必须坚持系统观点。

六、运筹学说。

即数量学说---建立一套数学模型;以经济效益作为评价依据;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

七、权变理论。

费德勒—环境与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环境的变化而随机应变;把企业情况进行分类,建立模式,选择适当管理方法。

八、行为学说。

对人的管理,满足人的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

第三章组织环境(不重要看书p43—65)

第四章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看书p66—90)

一、 社会责任与绩效的关系。

1、 古典观即纯经济观认为两者关系相反。

2、 社会经济观。

二、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环境—员工—消费者—投资者—竞争者—社会公益。

三、管理者。

道德阶段—前惯例阶段;惯例阶段;原则阶段。

1、道德层次2、个人特征3、结构变量4、组织文化5、问题强度。

四、改善方法。

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2、建立道德决策规则。

3、发展高层领导的导向作用。

4、设定合理的工作目标。

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6、对绩效全面评价。

7、进行独立的审计。

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第五章计划与决策。

第一节计划。

一、 概念。

计划工作(狭义):制定计划,根据环境的需要和组织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确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计划工作(广义):制定、执行、检查计划。

计划的作用:

1、 可以预知未来不确定因素减少变化带来的影响。

2、 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3、 设计良好的工作流程,便于有效地进行管理。

4、 设立目标和标准,有利于进行控制。

二、性质。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经济)性;创造性。

三、类型。1、按时间划分:长、中、短期计划。

2、按范围划分:战略计划和作业计划。

3、按明确程度划分:指导性计划和具体性计划。

4、按内容划分:单项计划和常设计划。

5按表现形式划分:宗旨、目标、战略、政策、程序、方针、规则、规划、预算。

四、程序。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4、确定备选方案5、评价备选方案6、选择可行方案7、拟定派生计划8、编制预算。

原理:1、限定因素2、许诺原理3、灵活性原理4、改变航道。

五、编制计划的方法。

滚动计划法:即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是根据计划的执**况和环境的变化情况,定期修订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是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

好处:1、 更切合实际,提高了计划的准确性和质量。

2、 使短中长期计划更好地相互衔接,出现不平衡及时调整。

3、 增加了计划的弹性。

第二节战略管理。

一、概念。企业战略:企业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实现企业长期经营目标所指定的影响全局的谋略和规划。

二、特征。全局性;长远性;抗争性;纲领性。

三、过程及层次。

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控制。

在组织中层次有公司战略、经营战略、职能战略。

四、公司战略。

1、密集型战略--市场渗透、开发新市场、新产品2、合资战略3、国际化战略4、购并战略5、一体化战略6、单一产品战略。

五、企业竞争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

第三节目标管理。

一、概念。目标管理是综合的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它首先由一个组织中的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一起制定组织目标,明确规定每个部门和个人的职责范围,最后又用这些目标进行管理、评价和决定对每一个部门和成员的奖惩。

二、特点。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2、强调自我控制。

3、促使权利下放。

4、注重成果导向。

5、力求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更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满足感。

三、目标管理与计划管理的区别。

1、目标管理是一种思想和一种管理体制,目标管理的本质是实行专业化分工、重视人的因素和向下级授权的有机结合。而计划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职能。

2、计划管理侧重于财和物,而目标管理侧重于人。

3、计划管理是企业上层人员编制的,目标管理是在各部门和每个职工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民主协商来确定,依靠自我控制来完成。

四、基本过程。

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组织实施;检查和评价。

五、评价。优点:

1、 有助于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2、 对组织成员的角色到位和组织机构的明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对组织成员完成确定的目标有极大地鼓励作用。

4、 由于目标明确,使组织控制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缺点:1、 在组织内部建立以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为核心的管理哲学比较困难。

2、 目标难以确定。

3、 组织对目标的制定者无法进行全面有效的指导,许多制定者把注意力集中在短期目标上。

4、 制定目标有困难,同时目标也有一定的不灵活性。

5、 目标管理容易滋生本位主义思想。

第四节**(经济领域)

一、基本概念。

1、定义:,经过逻辑推理,推测其未来的发展规律。

2、特征:不确定性;科学性;近似性;局限性。

3、作用:1、为计划工作提供可靠地信息和科学依据。

2、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保证。

3、可以促进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类型。1、范围:宏观和微观经济**。

管理学笔记

管理学知识要点。决策 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 内容及方式的选择和调理过程。它具有目标性 可行性 选择性 满意性 过程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分类决策可分为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 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

管理学笔记

第二篇 管理前提与本质笔记。本章包括四篇,分别是 第五章 管理伦理 关于伦理的几种观点 一 功利主义的伦理观。二 权力至上的伦理观。三 公平原则的伦理观。四 综合社会契约的伦理观。伦理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的因素 合乎伦理的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把遵守伦理规范视做组织获取利益的一...

管理学笔记

管理就是适合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管理职能 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主管人员目标 要创造盈余。主管人员不但要在内部展开工作,而且还必须面对一个企业的外部环境。管理是一些组织的根本,主管人员肩负着采取措施的责任。虽然部门不一样,但是作为主管人员,他们都要为群体的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