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中的情感表达

发布 2021-04-26 03:52:28 阅读 8982

【摘要】本文以柴静主持的栏目《看见》为案例,来研究新闻采访活动中的情感表达问题。如何在采访提问中正确的表达记者的情感与价值观;如何从受访者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情感关照;如何理性的报道受访者的情感;如何在新闻报道中真实全面的表达情感,这是本**要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

【关键词】《看见》 柴静采访写作情感

《看见》栏目所选择的新闻报道题材广泛,或者是对时下新闻热点的深度解读和调查;或是对特殊群体的现实关照;又或是对社会事件的真实还原。无论何种题材,《看见》栏目受到不同文化层次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节目传达了一种重要的价值观――新闻**的社会责任感。栏目组人员用大量的采访来还原事实真相,深刻地体现出了新闻的平衡性、客观性和真实性。

《看见》每一期节目的落脚点不是批判和揭露社会的弊端,而是去用严谨的事实告诉公众真相。而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当事人在事件中的反应,而是**一个复杂的人在复杂环境中的现实选择。

一、采访提问中记者的情感表达

《看见》栏目采访提问中的情感表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采访提问的逻辑性

(1)提问要理性。作为一个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适当拿捏自己的情感,要理性的提问,就事论事,不将人物模式化。新闻**是社会公器,记者要为公众负责。

因此,记者要站在公众的立场上去提问,不论采访对象的身份地位,一视同仁。只有记者的问题合乎理性,立场客观,被访者才能自然作答。

(2)提问要精确。新闻是选择的结果,而这种选择就是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所以针对一个问题要弄清楚来龙去脉,背景情况,切不可断章取义,想当然的提问。

有些记者为了抢新闻,试图问一些不着边际或者没有经过证实是否真实的问题,可能影响被采访者的情绪。

柴静曾在《看见》书中记录自己做征地题材的报道时,要大量查阅相关的法律条例。数据和法律法规引用详实,力求提问专业准确。所以每次在专家面前的采访提问才会有底气。

她在《看见》一书的序言中总结到:“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

想要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①看见,就要抱着一种科学的态度去审视,科学的基本特性就要求精准。采访提问只有合乎科学和理性,才是合乎思维逻辑的。

2、采访提问的贴近性

(1)情感的感染与引导。记者是信息的传播者,新闻的记录者。在与社会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会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提问过程中记者可以把控情绪的流动,用敏锐的感觉捕捉到对方的情感变化。记者要在采访的过程中保持充分的耐心和精力,引导采访对象产生积极的情感。

在《兰考弃儿》采访中,很多弃儿由于生活环境等原因对陌生人有较大的不信任感,柴静始终抱着极大的耐心和善心陪着孩子们一起玩,慢慢的疏导他们,融入到他们的世界中去观察、采访。向别人传达真诚的善意时,他人也会回赠我们善意。这在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中同样适用。

(2)捕捉情感共鸣点。在新闻采访中,被访者的生活环境、背景、学历、社会地位各不相同。因此,找到共同话题,通过深入交流和对方产生观点的碰撞和思想的火花,就更为容易取得采访上的成功。

这需要记者采访前就多了解受访者,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看见》栏目里,我们能看到柴静鲜明的“犀利中带着柔情”的采访风格。尤其是采访社会中相对弱势的群体。被抛弃的孩子、同性恋人群,女犯人等被社会边缘化的人,她用一颗充满人文关怀的心来真实的报道他们在社会大环境下的挣扎与无助。

最让人难忘的仍是她采访药家鑫被处决后他父母的那期节目,药家鑫的双亲在痛失孩子后的自我反省和深深的痛苦。她没有把采访的焦点放在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讨论上,而是**孩子的心理问题和父母充满矛盾的相处关系。柴静的提问能站在一个失去独子的父亲的角度,而不是一个旁观者的角度。

3、采访提问的客观性

记者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不在报道中掺杂个人的成见,记者只能是一个不偏不倚的目击者,他所需要做的只是报道新闻,并准确的解释事实。②采访提问时应直截了当,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

在《看见》节目中会发现柴静坚持的是“倾听大于质问”。柴静在调查《东风刹车失灵事件》时提问客观冷静不偏不倚,对责任担当的提问中没有用追责的态度,只问事实真相。采访呈现的是认识,不是改造和批判。

二、对采访对象的情感关照

记者是一个旁观者,应客**待他人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但记者并不只是一个看客,也有自己的情感,原则与底线。融入到采访中就要体会他人的喜怒哀乐。

1、采访中的发问方式

被采访者是一个独立的人,有思想有观点有立场。他们性格不一,想法也不同。所以这就需要记者思考新闻事件的性质,观察到事物的本质。

是采用直逼要害式的追问,还是委婉曲折式的层层深入,不断靠近问题的核心。这是采访中常常要思考的问题。

回顾《看见》栏目,每一期柴静都要采访不同的对象。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柴静根据每个人的经历提问方式或直抒胸臆,或委婉含蓄。

2、采访中的心理关照

(1)尊重被采访者的隐私权。采访中的心理关照会拉近记者与被访者的心理距离,这是采访的第一道关口。一次采访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是看被访者的配合程度。

《看见》一期节目中,被访者是一位遭遇**的少女,她因杀死施暴者而被判刑,身在看守所的小女孩能接受自己的故事出现在电视里,但是她提出不希望现场有男性,可摄像,法警,都是男性,而他们又必须在现场。于是,柴静和女孩尽量坐近,只让摄像机远远地拍女孩的剪影,她们用近乎耳语的声音完成了采访。后来她在自己的博客里写了采访手记,她说,有些事情她可以问,但没有问。

诵读中的情感表达

作者 王大伟。中国科技博览 2016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914x 2016 01 0195 01 有一位表演艺术家说 人的喜怒哀乐,连最微妙的情绪都能通过声音表达出来,表达得精确而细腻,毫无二致 的确,带着感情说话 交流,尤其是诵读 演讲 致辞...

琵琶演奏中的情感表达

艺坛剧影月报。一王琛。琵琶是我国优秀而古老的弹拔乐器,距今已有两千断创新的琵琶新演奏法,来表达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人类坚多年的历史。作为民族乐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琵琶无疑是最具有情感表现力的乐器之一。琵琶演奏中的情感体现是演奏者内心体验与外在表现的有机统一体,演奏者在演奏一首作品时,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

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声乐演唱中的 情感 表达。作者 后练。艺海 2008年第04期。对于声乐演员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在声乐演唱当中 情感 的准确表达呢?我试从三个方面作出浅易阐述。1 情感 内容表达的时代性。康定斯基认为 艺术品是桥梁,它是把艺术家的情感蕴含在其中,然后再传达给欣赏者,使他们感受同样的情感。所以艺术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