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作文 《秋水》与庄子的智慧

发布 2021-03-18 17:47:28 阅读 4334

课堂上我们得出结论,《秋水》反映了河伯这个人见识短浅等性格缺点。但是我认为它作为一篇寓言,它含有博大的道家思想。它的光辉不仅在文,还在思。

下面是我思考的庄子在《秋水》表达的几点意思,与君笑纳。

三种境界。秋水》讲述了河伯自认为黄河最美,但看到大海后自知短浅的故事。我认为庄子借用黄河和大海喻指三种境界。

地,天,心三界。论宽广,地不如天宽,但天又比不上心自由。河伯之所以会自满,只因他只看到天(黄河)比地(小溪)宽,但不知心(大海)远。

庄子认为心是最自由的,它具有超越性,超越于万物,摆脱了宇(时间)宙(空间)的束缚,也就是无限。大海是心的境界,而小溪是地黄河是天。其中,地天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境界,而心的境界只有少数生人才能达到的了。

庄子向往这个境界,他其实也已达到。现在人们说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意思也差不多吧。

两种存在。除三种存在外,庄子还借用黄河和大海还说明了两种存在,即相对存在和究竟存在(相对真实和究竟真实)。我们要主义以个细节。

河是水,它会流动。比如小河汇入黄河,黄河注入大海。也就是说我们讲小河美,黄河美时,它们已经变了,它也许还是美的,但是它们的美已经与我们赞美它们时不同了。

因为它们会流动,它们的内部在一直发生变化。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变化,因为它是以种动态的平衡。它们一直处于一种变化的状态,它们的美也是以个动态的美。

这就是相对真实。永远恒一的美在自然界中是找不到的,“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万物都是不真实的。那么有没有究竟真实的事物呢,有的,庄。

子说的是海(道),就是道,只有道是究竟存在即永恒,而其它一切都是由道衍生出来的,都处于变化之中。就向黄河终究要注入大海,而大海不会复返黄河一样。

对儒家的讽刺。

秋水》中河伯说过,他曾听人小看孔子的见闻,当时他不相信。从中可以看出:1:

河伯开始不相信说明儒家在当时是有一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的,这和历史上战国时儒墨是显学不矛盾;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儒家在庄子心中地位并不高。我想在这里庄子借河伯之口是想说明他的治国主张。

即无为。其实诸子百家公认无为而治是治国的最高境界。无为废,有仁;仁废,有义;义废,有礼:

礼废,再法;法废,整个社会就会万劫不复。无为仁义礼法,是境界慢慢堕落的。打个比方,只有在鞋不合脚的时候,你才会注意到你穿着鞋。

如果鞋很舒适,那么走起路来就像鞋不存在一样。表面上是什么也不做,实际是好到一种程度的表现。老庄担心的是,人们只注重表面时候得那个礼节和忽略了仁义的本身,并不是不要仁义。

从历史的角度看,道家的担心不是多此以举,在后世果然得到了验证。

道与儒。说到底,儒家强调人的社会性,要求等级和规范。而道家强调人的自然性,到达了以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境界。

儒家讲究入世,道家是出世。既然如此,如果说道家代表虚无,那么建立在自然基础上并发展的社会也上虚无吗?那么代表社会的儒家也是虚无吗?

而且道家提出道这个信仰和前提,是想让一个人有所敬畏,敬畏自然。那么自然也是虚无的吗?这显然不成立。

所以我不认为道家是虚无主义,老庄是悲悯地思考着我们终极关怀的哲人。

高二作文 汉服与传承的作文

汉服与传承。汉服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拥有其独特的魅力。而近日,凭着遵循古代礼仪,上课生活都穿汉服迅速走红的同寝室女生引发了众人的热议。这究竟是一场无端的走红炒作还是汉文化的再度复兴,其后所蕴含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就事件本身而言,选择穿着怎样的服饰只要在合理范围之内便无外乎是个人的选择,为何这样的...

作文素材 智慧与财富的选择

精选作文素材 智慧与财富的选择。ow,摆在你眼前的是两个同样重要的东西,假如上帝让你在财富与智慧这两者之间选择一个,你会选择哪一个?智慧。俗话说 智慧是最大的财富 有了智慧,干事总会比别人快一拍。譬如,做生意,假如没有灵敏聪明的大脑,到头来只会赔本,更不谈赚钱养家了。再如,现在的中小学生,不求别的,...

我与母校的故事高二作文

一年前的那个8月份,我来到了这个让我既恨又爱的学校。那时候的我,略带点稚嫩带点彷徨,对于这个学校里的很多东西都看不上,但是无奈的是我中考的分数只能让我选择这所高中,选择在这所高中待上三年,在这所刚刚建立没有多长时间的学校奋斗上三年,然后上一所大学。随着在坪高待的时间越来越长,我的想法也渐渐改变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