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后感

发布 2020-06-21 18:32:57 阅读 2814

篇一: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

炎炎夏日,能有一本好书相伴,每日一读,有所思索和感悟,那便是极好的。众多的课外读物中,《文化苦旅》让我眼前一亮,乍一看,不是很理解书名的内涵,继而感到释怀了。个人认为旅游都是愉快的,放松身心的,唯有碰上坏天气之类,才会索然无味而归。

作者提名文化苦旅,臆想是在文化字眼上让人兴致阑珊,伴随着此等想法,我开始了翻阅。果不其然,文化二字意味深长,乃是我深沉的大中华文化。下面一一道来。

书中,作者游历五湖四海,大江南北,追寻古人足迹,体会着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历程,通过中国大陆的自然景物描写一代中国人心灵的纠结。这些文章,是游记,也是中国文化史。这是一本有关中国美学的书,深入浅出,用干净漂亮的白话文字,来描述中国深沉的文化,以及抒发自我的情感。

给我们带来了一段年轻人需要了解的历史,需要铭记的那些对中华文化有影响的人和事。

在此,不得不再次介绍下作者:余秋雨先生,2023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国际著名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作家、中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剧协副主席、青歌赛评委。

20xx年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海内外读者高度评价他集“深度研究、亲历考察、有效传播”于一身,以整整二十年的不懈努力,为守护和解读中华文化做出了先于他人的杰出贡献。

余秋雨先生写作这本书首先是因为受了一位青春不老、童心难泯的美国老教授的激发。这位教授虽然年老但却冒险般地游历了我国西南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使作者萌发重新认识祖国大地的愿景,并产生对中华文化的思索与追寻。其次,应该是作者对自己,对社会的一种慰藉。

作者渴望在旅途中解放自己的心灵并对中国文化做出贡献。

所以,余秋雨先生兑现了自己的话语:我想,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在心理上过着多种年龄相重叠的生活,没有这种的重叠,生命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风干和脆折。在不惑之年,毅然辞去官职走出书斋,开始了文化苦旅。

继而,这本书才得以诞生。

就这样,先生一路讲去,行行止止,走的地方实在不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语,心想在我居留的大城市里很多贮存古籍的图书馆,讲授古文化的大学,而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却落在了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

先生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想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其实,先生是寄希望于年轻的我们,能够从书中汲取出中华文化的真知,即便只是先生个人的想法,也带领了我们去思索**,继而一步一步得出我们每个人对中华文化的真实认知。

篇二:文化苦旅读后感。

历史的漫游文化的苦旅。

—读余秋雨《文化苦旅》有感。

初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是在两年前的暑假。童年的我,觉得这本书和这个夏天一样,漫长而乏味。阅不及半,我便和周公去“开会”了。

今年冬天大雪纷飞,百无聊赖的十四岁少年吹去书上的浮尘,再次打开了这本书,自此不可自拔。

秋雨先生带领我们在历史长河中漫游:北魏的浑厚沉着,隋朝的畅快柔美,唐代的喷薄舒展,五代的精细温煦?汇成一条斑斓的长廊,带领我们一路走来。

从道士塔的漫漫黄沙开篇,到漂泊者的声声脚步结束,从千年前的都江堰直读到千年后的吴江船,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苦旅。它让一颗不堪负重的心灵,和沉默的眼泪来回答历史上那些太多太多的委屈,痛苦与无可奈何。

这份真挚,在《废墟》中苦口婆心,在《漂泊者》中沉默无语,在《三十年的重量》中又幻化成一声长叹。我一边在为那些生涩难懂的词汇而皱眉,一边又为这种悲天悯人的真挚而感慨。

中国文化曾在古代创造过盛世,人们为了将绚烂的文化代代相传,陆续建造了莫高窟、都江堰等大型建筑,就连普通的牌坊、藏书楼也印有文化的痕迹。人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岁月却往往背道而驰。人们想保存下来的被时间冲走,有些出于天灾,有些出于人祸。

但归根结底,源于历史的轮盘。很多文人痛心地活在不属于他们的曾经,觉得中国的文化,满满都是苦涩。作者就感慨:

“文人似乎注定要与苦旅连在一起。”但我认为,这苦涩正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 读后感。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心想,在我居留的大城市里有很多贮存古籍的图书馆,讲授古文化的大学,而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都落在这山重水复 莽莽苍苍的大地上,大地默默无言,只要有一二个有悟性的文...

文化苦旅读后感

我相信作者在写这一篇篇文章的时候必然不会带着愉悦的心情,而是怀着沉重的情感。文化和历史的探求,总是有着不太为人知的沉痛与伤感。在我读这本书时,便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点。道士塔,我想讲的不仅仅是中国封建末年文人文化人格的落寞,那个屈辱 凄惨 苍凉的年代,血液正从这个古老的国度庞大的身躯滴下来。这便是...

文化苦旅读后感

用了周末两天的时间看完了新版的 文化苦旅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这本书正在全国范围内畅销被普遍阅读的的时候,我也大致看过,应该是没仔细看,因为现在想来都没留下什么记忆。这次在书店,看到了新版只读了几页便迫不急待的买回来了。一个文化人,饱读诗书,有丰富的阅历,在走遍中国的名山大川后,对一些地方或事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