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史问廉观后感

发布 2020-05-24 19:49:17 阅读 4615

《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

今年我们党支部集中**了《鉴史问廉》纪录片。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在**之后,我觉得该影片颇具震撼,发人深省,令我感触良多。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细数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封建王朝的兴亡更替就如同一幕剧情,在中国大地上反复上演。

一个王朝的鼎盛与辉煌,转瞬之间就化为历史陈迹。

西晋时期,以石崇为代表的的贪腐**利用权力之便搜刮掠夺,获取富可敌国的财富,最终导致了民愤四起。而这背后,更是折**西晋王朝制度上的败笔,用人上的“只讲门第、无论才能”;经济上的“占田制”更加速了“官越大钱越多”的不正常的官阶晋升之争,而这种最不公正的制度,最终导致了西晋王朝**整体性腐败和社会的溃败。西晋亡国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长达3个多世纪的乱世。

这是给后世人的一面镜子。大唐的兴衰也是一面镜子:在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吏治清廉时代辉煌之后,因误用了一个不学无术而又精通音律的李林甫为宰相后,曾经的一代明君唐玄宗一步步坠入了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昏庸无为的温柔乡,进而引发了长达七年的“安史之乱”。

从此,一代圣朝的神话就此终结了,而带来的更大的恶果,就是经历了百余年盛世后大半个国家又陷入乱世之中,百姓生灵涂炭。有了前朝的教训,大宋初年呈现出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治国新景象。科举制度的兴起且真正做到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有了一代“圣相”李沆,才有了对**“婚丧、宴饮、车马、服饰”的严格规定,才有了对**“****者处以极刑”的重典,才有了包括印刷术的发明在内的科技大爆发,才有了《清明上河园》中的大宋京华梦!

可惜这样的繁华光景并没有长久存在下去。因宋徽宗热衷于对艺术的享受,大江南北的臣子投其所好,纷纷运来各色奇花异石。而在这种大环境下,一个平民朱勔居然仅仅因献石有功,被封为节度使。

逐渐严密、公正的科举制度开始动摇,而江浙一带的百姓受花石纲之役二十年,怨声载道。尔后,北宋陷入了内有起义造反、外有金兵入侵的窘境,最终蒙受了靖康之耻,北宋就此终结。这,更是一面镜子。

当我们回望历史的时候,我们不仅仅只是感叹千古兴亡多少事,更重要的是在兴衰的思索中找到了历史的定律,那就是“廉则兴、贪则衰”。管不住腐败,任其泛滥,国家就有危亡之虞。遏制了腐败,国家就能长治久安,稳固而昌盛。

鉴史问廉》告诉我们,历史是真实的,教训是深刻的。如何在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树立“不想腐”和“尚廉洁”的理念,努力构筑我们的“中国梦”,应该是每一个党员干部永远深思的课题。

鉴史问廉观后感

一 近期,电视台 了8集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 鉴史问廉 该片对历史进行了回望 展示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为盛世鸣警钟,为时代举镜鉴,故事引人入胜,内容发人深省。25年前,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 读了 人民呼唤焦裕禄 一文,深受感动,挥毫写下了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

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 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示了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清官能臣与 乱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向我们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追求。通过 我认识到 就一个国家而言 清正廉洁之日,则国家昌盛,腐败猖獗之时,则国事衰微 细观 鉴史问廉 深深懂得了读史可以知兴替,一个朝代的兴起,往往是...

《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 观后感 一 近日,电视台连续播出廉政教育记录片 鉴史问廉 看罢之后,感触颇深。清官,历来是百姓的追求与信仰。为官者,若要想成为一个清官,成为一个好官很容易,帮人民群众办好事这就够了。然而,要想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这就难了。因为光办好事不行,还得把办好事当成一种习惯,还得能解决百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