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夫》观后感

发布 2020-05-14 14:28:57 阅读 6395

《赵亚夫》观后感。

电影《赵亚夫》讲述了时代楷模赵亚夫的两个人生阶段,一个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赵亚夫40多岁时,把草莓从日本引进回来,另一个是他60岁退休以后,来戴庄带着农民种越光水稻。他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服务农民,退休后,依然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发展农业,带领农民致富,他把**写在了大地上,是毕生惠农兴农的“大地活雷锋”。

一份担当,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赵亚夫作为镇江农科所的原所长,上世纪80年代,他去日本学习水稻种植技术,将自己节省下来的外汇换成了农业书籍和20棵宝贵的原种草莓苗。回国后,他无偿带领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供种苗服务。退休后他在句容带领村民种植越光水稻等新品种,推广有机种植,并主动帮助农民开拓寻找市场。

他开辟了农村经营制度新实践,用实践创造了“戴庄经验”,在xx省广泛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颗真心,一心为民的朴实情感有人问赵亚夫,“是什么力量使你在农业的道路上走了半个多世纪?”赵亚夫说:

“因为农民太苦了。”赵亚夫从宜兴农林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镇江农科所工作,当时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深深刺痛了他的心,激发了他投身农业科技的责任和改变农村面貌的志向。50多年来,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他始终心系“三农”,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农村。

他与农民一样在地里一脚泥水一身灰尘,在他的帮助下,如今的茅山老区,已是田野风光如画,村民安居小康。一个榜样,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

赵亚夫被电影《雷锋》中展现的雷锋精神深深打动,被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所感染,对党的崇敬和向往,坚定了他为党工作、奉献农村的决心。从那时起,苏南丘陵山区最贫穷、最落后、农民最需要的地方,都有他忙碌的脚步和奉献的身影。他先后在武进、丹阳、宜兴等地常年蹲点,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哪怕退休后,在看到茅山老区还尚未脱贫、农民还没真正富裕起来的景象,他不顾年事已高、疾病缠身,坚持到贫困落后的戴庄村,完成自己多年的夙愿,努力帮助农民脱贫奔小康。一种品德,淡泊名利的价值追求。

作为一个农村科技推广工作者,赵亚夫有很多专利,以他的知识和技术,随便入**,都能成为富翁,但他没有这样做。他把农民富裕当作自己最大追求,把“三农”兴旺当作自己最大的理想。他从不求个人升迁,不图个人名利,他主持、经手的项目经费以千万计,但从不谋取私利。

50多年来,xx丘陵山区的风霜,染白了他的双鬓,但不变的是他为农民服务的心,他说,为农民服务,说高一点,是我的人生目标;说平一点,是我的兴趣爱好。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为农民服务到老。

赵亚夫的经历看起来很平淡而精彩,看上去似乎只是抱定了一个信念,认准了一个目标,默默努力劳作。而实践中,他为了推广草莓,冒着风险,与农民打赌,结果致富一方。他选择句容最穷的一个村,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组建合作社,帮助村民走上小康之路。

他既平凡又伟大,既可敬又可学。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只有那些对理想和目标坚持付出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像赵亚夫说的那样,“人既然下了这个决心,就一定要做出点事情来,不可虚度了生命。”

《赵亚夫》观后感

精品文档。赵亚夫 最新观后感范文5篇。word文档,后可编辑修改 赵亚夫 观后感范文一。电影 赵亚夫 的原型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赵亚夫40多岁时,把草莓从日本引进回来,60岁退休以后,带着农民种越光水稻。他一心为农,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 服务农民,只要是农民的 他的线...

《赵亚夫》观后感

赵亚夫 观后感。电影 赵亚夫 以全国道德模范 时代楷模 新时期 三农 领域重大典型赵亚夫同志为原型,艺术再现了赵数十年如一日,做给农民看 带着农民干 帮助农民销 领着农民富 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奋斗历程。电影上映后,迅速组织各分部党员分批次进行观影,学习 亚夫精神 以下是各分部党员观影后...

《赵亚夫》观后感

赵亚夫 观后感。导读 赵亚夫 观后感。文 洪永秀。为推进 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广大党员学习榜样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集团党委的组织下,市政公司党支部全体党员集体 了优秀主旋律影片 赵亚夫 电影讲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全国道德模范 时代楷模 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赵亚夫同志扎根农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