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观后感

发布 2020-05-10 09:13:37 阅读 1024

【篇一】

近期我**了**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再次感受到了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无穷的底蕴。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它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它是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是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力量之源。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感悟生活的真谛。学习唐诗宋词,诵读名家经典,重要的是要领悟其中的民族精神。无论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道家的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每每看到这些名家经典,心头都会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也感叹古圣先贤的睿智,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去总结过去,思考未来,他们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东西所束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物欲横流、攀比严重、穷奢极欲、功利心强的现代风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醉了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仅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抛却世俗的欲望,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

它就是改变现代人心浮气躁功利的社会风气的一剂良药。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那如果我们能够静心研读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也许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

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感悟。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

篇二】近日,《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落幕,纵观这几季的诗词大会,文科生很多,理工科专业背景的选手也亮眼。可以说,理解诗句的精妙、阐释诗歌的内涵,不专属于某一专业,而是基于文化发展与文明演进的一种“基础性知识”。真正热爱诗歌的人,就能在舞台上绽放光彩。

专业的精深非常重要,但通识教育、人文素养,也不可或缺。以前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看重的是数理化学科实用性强、能培养理性思维;后来也讲“只会数理化,想想都后怕”,就是在说仅有理性思维还不够,从人文社会学科中提升自己更重要。文科生不妨有点理工思维,理科生可以涵养人文素养,文理兼修者也可以多些艺术品位。

多一些“诗和远方”的融通,提升的不只是全方位素养,更能打开一个开阔的、有厚度的丰富人生。

对诗歌的感受,会因理解能力、学识水平而有差异,但作为一种审美、意境与趣味,却是共通的。诗歌绝不仅是一种可以量化的、可以考核的知识,而是一种理解世界、感受世界的方式,让生命为之更宽广厚重。

诗心不分文理,诗意自在人心。陈更在夺冠后说:“如果我能在传统文化的路上多做了那么一点点事,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我觉得都是值得的。

”但愿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能多一点点诗意。

篇三】近日,《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落幕,陈更战胜了孙晓情,夺得冠军。在节目中,两位选手令人关注,她们都是工科生,一位在北京大学攻读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一位在中科院研修空间环境及其效应。一时间,古典诗词之美与读诗之人,引发网友的广泛讨论。

(2月21日《人民**》)

印象中,对诗词更为熟悉的应该是文科生。然而,《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的冠军得主、亚军得主竟然是工科生,这不得不让人惊叹诗词的魅力。谁说工科生一定古板,工科生也可以吟诵古典诗词,可以领略古典诗词风花雪月的浪漫。

为生活增添诗意,并非文科生的专利。所有国人都可以徜徉于诗词的天地,涵养人生的诗意。

涵养人生的诗意,让生活更加美好。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自然包括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文化生活,就会感到生活空洞、乏昧,就会感到空虚、无聊、寂寞。如果有了精神文化生活,能够感受到一些诗意,就会觉得生活充满生机、充满希望、非常美好。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让生活更加美好,国人应当增强主人翁精神,从我做起,涵养人生的诗意。涵养人生的诗意,要从古典诗词中汲取养分。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人留给今人的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屁原,李白,社甫,白居易,王维,王勃,王昌龄,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文天祥,中国古代有很多的诗词大家。他们的诗词或是婉约或是豪放,展现了他们充沛的情感,展现了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这些诗词有看穿越时空的魅力。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仔细读还能品出很多味道,这就是古典诗词独特的地方。

涵养人生的诗意,增强文化自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增强文化自信,我们要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承载着古人的喜怒哀乐,承载着古人的家国情怀,是非常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认真学习古典诗词,不光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也能涵养今人人生的诗意。当你生活中陷入困境时,不妨想想苏轼的人生遭遇。

苏轼被流放孤岛,依然能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感受生活的无限美好,今天的我们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呢?

全体国人都应当阅读诗词,涵养人生的诗意。无论生活多忙,都不要改变对诗和远方的向往,都应静下心来阅读诗词、感悟诗词、涵养诗意,努力让生活更加美好!

篇四】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落下帷幕,灵魂人物董卿,谈笑自若,舌灿莲花,每一次开场白都经典频出,惊艳众人。这并不是董卿第一次让众人赞叹她的学识,前三季的《中国诗词大会》及两季的《朗读者》都在不断的打破着,观众对董卿学识的认识,让观众仰慕的同时,也不断地产生多阅读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的想法。

据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保持增长势头,达80.3%;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和纸质图书阅读率均有所增长,达73.0%。

18—29周岁群体日均读书时间最长。

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可见,书是越读越有韵味,越读越有别样的体会。俗话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人的生命时间皆有限,人越长大,给予读书的时间就越少,这不禁让我想起“手不释卷”这个成语的由来。

三国时代,东吴大将吕蒙。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吴主孙权让吕蒙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吕蒙在孙权的指导下,从《孙子》、《六韬》等兵法书读起,再读《左传)、《史记》等历史书,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时间,要自己去挤出来。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总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我们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多读好书,洗涤心灵,丰富自己。

日本永崎一则曾说:“学习就像爬山,爬过这一座山头,还有另一座更高的山,永无终点。”这也提点着我们,阅读不是一时的,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我们要终身阅读,终身学子,活到老,学到老。

阅读是我们前行的路标,阅读可以不断净化我们的心灵,阅读也决定着我们的修养和境界。

朱永新教授说,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状况。阅读可以让我们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养成恒久平静的善良。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书读得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的很多;但当你思考得越多的时候,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很少。我们要做勤于阅读,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阅读者,在阅读中收获真知,养成恒久善良的品性。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书的世界,沐浴书香,感悟生活,让我们把读书作为一生的耕耘与播种,让读书成为最美的姿态,让我们内心因读书而精神明亮,而养成恒久平静的善良。

篇五】央视一套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已经落下帷幕,围绕中国诗词、主持人董卿、点评老师康震、蒙曼等的议论声却不绝于耳。无疑,这一场关于诗词的文化盛宴再一次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在我们感慨少儿团“雏凤清于老凤声”的朝气时,在我们惊叹青年团“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拼搏时,在我们佩服百行团“哲匠熙百工,日月被光泽”的敬业时,在我们沉浸搭档团“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深情时,我们已然发现,中国诗词的博大精深,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精神的慰藉和气质上的提升,更是一种警示、一种勉励、一种思考。

诗歌如同我们人生中一个长鸣的警钟,不时提醒鞭策我们。“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提醒我们要惜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是告诫我们读书要趁早;“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提示我们要从小努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教导我们实践出真知。

古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我们人生中的一些道理,教导后人少走弯路,少做老来后悔之事。这些诗歌就像一位智者,当我们在人生之路上摸索前进之时,他在我们的身边时时警示、鞭策我们。

诗歌如同我们的一位朋友,在我们失意时、茫然时,给予我们鼓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勉励我们要有旷达的胸襟淡定面对人生的风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勉励我们要相信自己,要有输得起的大气和赢得回来的自信;“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勉励我们要经得起考验,只有经历了寒冷的考验,才能像梅花一样在冬**放;“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勉励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堂堂正正。诗歌如同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

失意时给我们鼓励,得意时给我们提醒,难过时给我们安慰,失望时给我们希望。我们就这样在诗歌的陪伴下,锤炼品格、增长信心、取得进步。

诗歌如同一本百读不厌的书,我们徜徉其中,我们思索,并获得启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思索不断获得新知识的方法,诗歌告诉我们只有源源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为自己的清寒贫苦着急时,诗歌却告诉我们真要有千万大厦要把所有贫寒人家接过来住,于是我们明白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含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看似走到了尽头无路可走时,诗歌告诉我们新的柳暗花明的村庄即将出现在我们眼前,不要怕路走到了尽头,只是该转弯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我们还在思考怎样通过语言为自己的形象做宣传时,诗歌已经道出了真谛:内涵说明一切,有知识的人自然会吸引到相同的人。

中国诗歌犹如一条慢慢长河,从古代缓缓流淌而来,滋润着华夏儿女。我们在诗歌中学习成长、在诗歌中思索受到启发、也在诗歌中品味着人生百味。腹有诗书,何止气自华!

篇六】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在万众期盼中到来,“四季花开,花开四季”,随着主持人董卿的开场白,一场盛会在新年与大家见面。很多人喜欢这个节目,不是说他们才高八斗,出口成诗,而是发自内心对中国古代诗词的热爱。

因为诗词不是文人骚客的专属,而是普通大众的日常爱好。高手在民间,参加诗词大会的有少儿团、青年团、百行团以及搭档团,不论什么年龄、什么阶层、什么职业,在这里大家都有共同的语言和话题。在这里不仅仅是参加比赛,夺得擂主,而是在答题中感受古人的思想,在点评中了解时代的背景,在共鸣中抒发心中意气,大家在这里以诗会友,共同走过诗人当初的心境和人生的历程,真可谓美哉乐哉。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观后感

中国诗词大会 节目以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品生活之美 为宗旨,致力于拉动全民古诗词的文化氛围的打造。希望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 涵养心灵。看了比赛的一些集锦,一方面感叹于像武亦姝这样的优秀选手的才思敏捷,无数男女老少被圈粉,以罕见的魅力吸引老中青三代人到节目前,刷新收视率。比赛中,参赛者的...

观后感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 中国诗词大会 主持人董卿老师的开篇词。除非巍巍群山消逝,滔滔江水干涸,寒冬雷声翻滚,酷暑白雪纷飞,天地合为一体,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 此事重点不在 乃敢与君绝 上面,而是用前面永不可能发生的事述出我与你的情感。在第2季决赛上,来自上海复...

观后感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您现在正在收看的,是由中国农业银行冠名播出的 中国诗词大会 第四季,我是主持人董卿。熟悉的主持词响起,不用看,我就知道是诗词大会开始了。每年大年初一至初十是诗词大会 的时间。晚上八点还未到,我就早早坐在电视前,翘首以盼。知道为什么我如此期待吗?且听我细细道来。什么是 婵娟 什么是 屠苏 王安石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