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法庭观后感

发布 2020-05-09 06:51:57 阅读 2238

《马背上的法庭》,这是一部根据宁蒗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法官办案的真实故事拍摄的影片。影片的镜头始终对准质朴的人们及其平凡而真实的生活,近在咫尺的美丽的泸沽湖未曾在影片**现过一个镜头。那未加丝毫修饰的真切的生存状态一一呈现,令观者透过影片倡导的主旋律,看到其人文精神的内核。

在文章的开头我想问几个问题,但不知道大家会是怎样回答。为什么他们选择了条件艰苦的乡村?为什么他们不顾群众的误解而依然翻来覆去地做群众工作?

为什么他们在办案时自己掏钱来解决那一个又一个的民事案件?为什么老冯视如生命般地守护着国徽?

《马背上的法庭》正反映的是我的家乡的法治情况,当我和我的同学一起**那三位法官的生活、工作条件时,一方面是满满的感激,另一方面是满满的心酸。2023年的小凉山沐浴在党的温暖政策中,但这里的法治道路艰难而曲折。那时候的那个地方没有乡村法庭,当需要**的时候,老冯他们随便找个地方挂上象征国家权力的国徽就开始行使国家审判权,没有桌椅,他们就站着工作。

没有床,他们就围着火塘打着地铺睡觉;没有大鱼大肉,他们只煮一壶浓浓的茶,烧几个糊了的土豆,一把盐,几根青椒。没有电灯,当他们想念家人的时候,就拿起家人的**透过微微的火光来看看。虽然我家没有在那个农村,但是我听说过那个地方交通不便,来来往往的运输都靠人背马驮。

这样的工作,这样的生活相信大家都觉得很不容易。

法律是管理国家事物,维护社会秩序的一把亮剑。但是,法律本身不与其他社会规范相冲突。特别是在法的实施中不久要依法办事,而且要结合其他社会规范,即要合法也要合理。

电影《马背上的法庭》中的法官老冯在办案的时候,即遵守法律法规,也看重人情;即着眼于当事方的经济,也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民风民俗。老冯在其中即扮演着法官的角色(运用法律行使国家审判权),也在其中扮演着长者的角色(用长者的理、智教育年轻人)。

《马背上的法庭》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三位法官生活、工作之艰苦,更值得我们效仿的是他们的工作热情。写到这里我不经要问:是什么力量使他们永不放弃地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很热情地工作?

第一,是三位法官对国家法律的信奉。电影里我相信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老冯对国徽的敬重,无论是在途中运输国徽,审判中摆放国徽,还是国徽被盗时的焦急。这一切都体现出国徽对老冯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三位法官对国家权力的负责。

第二,是对工作的热爱。日日夜夜他们坚守工作岗位,不放弃,不退缩,不怕苦,不怕累,始终坚守在法治的一线。对工作态度是无私的,纯洁的。

第三,是对边疆,特别是贫穷地区的同情。作为一名法的使者,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看到身边的人感受到司法的公平公正而露出满意的笑容;作为一名对边疆有感情的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看到边疆的人民因自己的付出而露出满意的笑容。热爱边疆,心系边疆,建设法治边疆是老冯等三位法官生活工作的全部。

通过《马背上的法庭》,我想作为一名法学生我必须热爱法律,我愿意为我的家乡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胸怀大志在这意气风发的年轻时代,刻苦钻研法律知识,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培养一颗忠于法律的、积极的心。

用法律思维来塑造自己,使自己早日成为能够建设家乡法治文化的人,使自己早日成为中国法治的建设者。(杨文)

马背上的法庭观后感

为真实而感动 马背上的法庭 观后感。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空洞的说教,一切如同你在山寨里亲眼所见一样朴实无华,让你觉得这本身就是一部未加装饰的纪录片。这就是4月27日中午,在县电影院 了一部反映山区基层法官工作的电影 马背上的法庭 后的一个总体映象。说实在的,对于这类指令性且带有点强制性的去 受教育 我...

《马背上的小红军》读后感作文

年级 五年级。字数 体裁 读后感。读了 马背上的小红军 这篇课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这篇课文主要是讲 在长征路上,过草地的时候,一个小红军由于饥饿和疲惫,牺牲在马背上的故事。这篇课文赞扬了小红军宁愿受苦 挨饿,把困难 危险留给自己,也不愿意拖累别人的高贵品质。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小红军用倔强...

模拟法庭观后感

模拟审判观后感。在四年的学习生涯中,作为法科学生,我们深知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记得在上第一节民事诉讼法课的时候,袁老师就向我们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大家也达成一致结论 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很高兴袁老师能给我们此次模拟庭审的机会,由于自己以后想从事律师方面的工作,所以我对此次活动特别感兴趣。在活动中我们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