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电影《孔子》的观后感。
关于孔子的**影评。
最近在大学语文课上看了一部历史古装大剧叫做《孔子》,看后我思绪万千,感慨颇深。
看完这部电影我首先想到的一个词就是“三人成虎”,写这段文字前我又想到的另外一个词就是“众口铄金”,不幸的是这两个词因为某些原因都被强加到了《孔子》身上。之所以说这些话,是因为《孔子》不但超出了我的意料,而且感动了我,尽管片中有不少史实上的谬误与台词的不足,但是我还是坚定地认为这是一部优异之作,它有应该被批评的地方,但是不应该被贬低到一个很低的地步。我首先理解本片的编导们对一些学者针对影片**现的文史错误进行挑刺的反应,因为整个观影过程使我感到编导们已经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力了,在商业目的的前提下的确是想把本片做得足够好,这在影片的整体制作水准上是能体现出来的,因此当被人诟病时,免不了觉得委屈,问题在于反应历史问题方式上有过激之嫌,当然这不排除是在故意炒作。
坦率地讲,作为一部反映历史人物的电影,除了一些可以接受的艺术加工和改编之外,《孔子》居然犯了很多文史方面的错误,这似乎成了国内目前这一类电影创作上的通病,这也反映了制作方的急功近利,这才是应该注意的问题。一些学者出于文史研究的严谨态度,对本片提出批评挑出毛病,这个是可以理解的,这样的“挑刺者”的存在是有积极意义的,他们对一些容易误导观众的常识问题提出修正,这是一件好事。只是就目前的现状而言,这二者之间无法形成积极互动和良性循环的趋势,这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电影的情节是从孔子在鲁国为官开始,是孔子一生比较顺风顺水的时候,一系列的从政治到军事的作为可以看出孔子确实有才干,胆识过人、政绩突出,被鲁定公非常赏识,却因触犯了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权势季孙斯的政治利益而被排挤驱逐。孔子在一番政治作为之后终于成了悲剧,但这段在鲁国的戏因为符合剧情冲突的的要素,说白了就是有正派有反派,所以十分引人关注,也十分精彩。而到了出鲁国流浪的时候,没有了与孔子直接冲突的反面人物,剧情冲突并不激烈,如同很多**所说“后半段像散文”,其实从一个有理想却只能流浪的人物去理解的话,可以看出孔子辗转漂泊的背后,他的最大的敌人就是那个春秋乱世的时代。
影片中的孔子临终说了这样一句话:“后人对我的赞赏是因为这部书(应是指《春秋》),对我的误解也是因为这部书。”孔子生前颠沛流离如丧家之犬,死后极尽哀荣成万世师表,古今之人或膜拜或鄙夷都不过是从自身需求中而产生的主观行为,孔子在世之时恐怕从来没想过自己如何伟大或者渺小,他只是拥有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并且为了一个理想不断前进而从不放弃,故能够在困境中始终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这才是孔子最伟大之处,因此这部电影至少在这个层面上具备了十足的感染力。
应该大胆肯定的是演员的表演。周润发在《孔子》中他的表演很出色,气定神闲,举止有度,特别是老年孔子,更表现出一个白发苍苍流离失所的仁厚长者形象;他的对手陈建斌饰演的季孙氏也相当有性格,专断而不失大气,是个叫人无法恨之的反面人物;而任泉饰演的颜回更像个热血青年,单纯执着,也可圈可点;还有作为“香艳”作料和炒作话题出现的周迅版南子虽有卖弄**之嫌,但也叫人眼前一亮。一部电影,演员表演能叫人信服,就至少不能算失败,不能抱着对演员的偏见和其他因素去看待这部电影。
夫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恐怕谁都无法给出个确切的答案,因为毕竟那。
是两千年前的事情了,再加上孔子在中华文化圈中的显赫地位,以及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使得这个题材比之于其他传记作品的拍摄更有难度。本片把夫子塑造得文武双全,甚至刻意突出了他的武力和军事指挥才能,虽有夸大之嫌,但是作为电影作品,这种适当的夸张从娱乐性的角度去看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没有做得很过分,这和目前某些涉及到历史人物的影视作品中不负责任的夸张和演绎相比高明了很多。更何况,史载夫子身材高大、臂力过人且酒量不俗,因此这种艺术加工也算不无根据。
至于片中的颜回之死,虽然进行了完全的改编,但是考虑到是为了增加影片的观赏性而且并没有影响历史事件的整体面貌,因此也是可以理解的。编导的目的想是借这个戏份突出孔子、颜回之间的师徒情深,加重悲情戏份,这些改动都不算过分,至少不叫人觉得无稽。
而我最心仪者,则是孔子与几名**共坐,听他们述说各自的志向时,并没有赞同想为官为相的子路、冉求等人。唯有曾点说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向往使孔子不由喟然叹道:“吾与点也!”这种浪漫令我向往不已,可惜片中未曾着墨。
总而言之,本片实际上是试图把孔子拉下神坛,从一个凡人的角度去诠释这个“圣人”,比如他也有缺点,不经意间见了南子给后人留下口实;比如他也有爱好,爱喝酒好武术,这些表现手法都不失为操作性较强的办法。有家小而不能享其乐,惜**而不能全其身,爱国家而不能报其君,恋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怀理想而不能尽其志,孔子实际上真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但是就是这个“失败者”周游列国十四年,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然在坚持在求索,这才是孔子思想立足万世的根本,正是这个“失败者”奠定了中华文
化二千年以来的文化核心,使后人受益匪浅。因此,当影片最后皓首霜须的孔子再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国之时,跌落尘埃痛哭失声,既符合一个受尽颠沛之苦的游子应有的情怀,也凸显了这个于平凡之中孕育伟大的生命个体的不同凡响之处,同样这也深深拨动了我们内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既然能打动人心,我们自然会忽略它的其他不足之处,在此发出感喟,就算长歌当哭祭圣贤吧。
篇二:孔子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
纷繁的世事,活着就是一次尽心的坚守;凋敝的礼制,存在就为殚精竭虑的扭转。你在那个时代,用你自己的理想为国家规划了美好的未来,为百姓的生计做着自己最好的推测,你也在以自己的力量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孔子,在那个时代的烙印下,你挣脱时代强加在你身上的枷锁,以自己的微薄的力量渴望或是简单的幻想着能够改变社会,改变人心。
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你用自己的心为我们演绎了一份倔强的坚持,你是百花中最亮眼的一株,风雨中屹立,阳光下随和,安安静静蛰伏着却努力着。
两个多小时,和教室里的同学一起,安静的看完,尽管在此之前已经看过,可每次在看的时候都会给人带来一份新的感动。《孔子》不只是电影那么简单,不是简简单单的故事和人物。它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种精神,一个伟岸的形象。
连同身后的三千**,纵然在身体上柔柔弱弱,在思想上却胜似千军万马,统领了那个礼制崩溃,社会混乱的时代。
电影中的孔子,开始在中年以后50来岁的左右。在这个的时候,由于鲁国政权统治的需要,孔子,在鲁定公的时候备受赏识。孔子由一介布衣,做了中督宰,再到大司寇。
孔子的仕途在这一段时间里无比顺畅,可见在孔子的内心中是寄希望于这种官制治民的思想的,以至于在后来的几千年的儒家思想中一直是积极入世。记得,在电影中,一个祭祀的小奴逃跑以后被季恒子的家丁追杀,在孔子的**子路的救护下才得以暂时保全那个小奴的生命。孔子同情这个小奴而且反对这种活人祭祀的做法。
还记得孔子在朝堂上巧妙的为小奴进行了辩护,请求国君赦免小奴并废除活人陪葬的恶俗。在这个情节中让我们看到了孔子的善良。“仁”字思想在孔子的脑海中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在这个情节中,孔子让我们看到,“仁者爱人,以礼杀人,则非礼也”的大仁的思想。
同样在这个情节中有一段是公山狃劝孔子和孔子合伙密谋的时候,孔子对于此人不齿的回答,”道不同,不相为谋”。在一个武夫面前,孔子较文弱的身体给出了倔强不屈的回答,在这一刻,孔子让我们看见了一个内心有坚定信仰的人的勇气和有正义感的凛然。
在后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在与齐国会盟的时候,孔子借季的兵车不果,与齐国国君和大夫斗智斗勇的精彩场面,在这个场景中,孔子让我们看到他卓越的外加能力,治理国家的能力,以及在紧要关头临危不乱的能力,展示了自己的伟大思想与谋略。
在随后的场景中,孔子由于受到排挤,看到在鲁国推行自己的礼制的道路已很难走通了,变毅然的离开了,抛开妻儿,**,离开了自己的父母之邦。一个人先行的离开了,但在路上,让人感动的是他遇见了颜回,他的众多**。在孔子与颜回的对话中孔子在这个时候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内心的零星的迷茫。
他知道自己坚定的东西,但对于是否能够实现,在哪实现开始有了一定的疑问,当颜回告诉他错在了把自己的全部理想全部寄托在了鲁君的身上,在后来的在外漂泊的时光中,孔子实际上夜正是在寻找这种可以孕育其思想的沃土。
后来的时候孔子的**颜回之死,也很让人感动。在过冰河的时候,冰裂导致了书简落水,颜回为了抢救夫子的书简,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在颜回的眼中,书简比自己的命重要,可以想下,正是有颜回这样的人,才会有流传下来的几千年的儒家文化。
当我看到孔子抱着颜回的尸体大哭,**们劝他:已经三个时辰了,已经缓不过来了。可是夫子依旧抱着,那个场面真的和悲惨。
还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实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但是他始终记着夫子的教诲,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记着夫子说过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后,丧徒如丧子,但是夫子没有让泪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虽然没有如偿所愿,但已得为仁。
在晚年的时候孔子总得以回到自己的国家,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孔子还是不计前嫌的回来了,为了自己的父母之邦。当孔子走下马车,步履蹒跚的向着自己的国家走去的时候,夕阳晒在这个在外饱受风霜的老人的脸颊上,看到的是心酸,也是感动。夫子跪下了,口中默念着,我回来了,我得父母之邦。
在《孔子》电影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治学严谨,为人正直,内心坚定,光明磊落的大夫,同样,他也为我们以后的几千年的学子提出了仁的要求,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坚定自己的追求,很喜欢汪国真的一首诗,既然选择了远方,变只顾风雨兼程。
///注:有些语句有问题,自己改,字的问题,自己改哦。
篇三:孔子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
视觉传达2班。
谢锦。201x5001423
孔子》观后感。
孔子,我从小学时候知道了这个人。后来随着阅历的丰富,对他的了解越来越多。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三千,贤**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周游列国 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正如胡玫所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孔子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
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
孔子 观后感。周五下午,我们五年级在学校多功能厅集体 孔子 纪录片,这部电影令我很受教育。电影主要讲的是孔子 名孔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生于鲁国一个没落的贵族里,但他坚持自己的思想,开班教学,创立了私学,改写了只有贵族才能上学的历史。途中因 子路救了季府准备殉葬的小奴 期斯弓 而发生的故事...
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暴雨,轰鸣的雷声,迷茫的路 跌于泥池,再爬起,大笑 几近痴狂的老人带着几近生根的痛苦,泥塑般让人触目,让人心惊。他,就是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其不可却执意为之的孔子!电影中,孔子被一块玉玦决出鲁国,四海为家。离开时,适逢暴雨。在轰鸣的雷声暴雨下,在前途无路的迷茫中,孔子跌于泥池,挣...
孔子观后感
导语 孔子 讲述了孔子家境贫寒他有一个梦想,拜各色人等为师,逐步掌握了当时贵族君子必备的 六艺 并以正直的人格和广博的知识赢得了身边一批劳动者和贵族的赏识信赖。下面是为您准备的孔子,供您参阅。影片 孔子 我看了不止一遍,并不是因为它不好懂,而是因为它让我感动了。孔子 从视听出发,达到了心灵的感动与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