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学生时代,一上中国近代史,我就逃课,有关这方面的图册一本也不买,原因是感到这门课的内容悲惨得令人窒息,今天割地明天赔款,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个接一个,真是太伤自尊了。不仅如此,在国人笔下的中国近代史,深藏着一种强烈的"悲情情结",一字字似乎都用血泪讲述着中国百年来的苦难历程,同时,还在义愤填膺地谴责西方列强的野蛮无理。这是中国人一种独特的历史观、世界观。
央视正在热播的12集纪录片《大国崛起》之所以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评,我认为关键之处就是,正面叙述了被我们称为西方列强的国家崛起的过程,对国人根深蒂固的历史观和世界观提出了挑战。 为什么会有"悲情情结" 中国的近代史有那么多"悲情情结",起源于中国自康熙以来紧闭的大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撞开、中国人**大国的桃园美梦被它们的大-炮轰开之后。 历史上,中国一直是重农业轻商业,重陆地轻海洋,重防守轻进攻,自给自足,这使中国完全可以在对外封闭的情况下解决自我生存问题。
再加上本身"地大物博",中国人始终认为,中国是天下的中心,其他民族是未曾开化的,把东边的民族称为夷,西边的称为戎,南边的称为蛮,北边的称作狄,全部都带有贬低蔑视之意。 少讲"悲情",调整历史观 "悲情情结"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到底怪谁呢?
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依然黯然神伤地述说着那段悲惨的经历、控诉西方列强的暴行,还是更深层次地看待西方崛起的进程,总结那段历史的教训呢?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段历史,生机勃勃的西方与腐朽没落的满清王朝之间是绝不可能有什么"平等"条约可言。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这都是一个非常残酷但又无法更改的规律。
对于这个问题,伟人已有高论。马克思说:"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旧中国存在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被英国的暴行破坏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解体一样。
"邓-小-平说:"要改变‘落后挨打’的局面,就必须打破封闭状态,实行对外开放。西方产业革命后,中国之所以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封建统治者采取愚昧的闭关自守政策,不思进取,因而既跟不上时代步伐,也不能抵御外来的侵略。
" 站在今天的高度反观那些大国的强势崛起,反思近代中国的弱势发展,我们似乎应当这样总结:造成近代中国历史悲剧的因素固然有西方列强的蛮横无理,但更在于中国自己没有把握时机,没有抢先走上近代化之路。历史绝不能忘却,可该记住的不只是曾有过的辉煌或遭遇的苦难,最主要的应该是经验和教训。
历史需要反思,可反思的主要不是别人当初不该做什么,而应是自己当初为何没有做,为何不抢占历史先机,事先成为世界强国。只有这样,才能以史为镜,校正中国今后发展的路标。
《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 之日本观后感。古语有言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 五百年来大国的兴衰交替,留下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朔念往昔,反照古今,略窥历史,故有所思。大国崛起 首谈日本,对于日本,国人自是有复杂情感,但作为一个曾经蒙昧落后的小国,却可在明治维新之后,快速西化,国家经济蒸蒸日上,进而一跃成为世界第...
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 观后感。毛概课上,老师组织我们 了 大国崛起 纪录片。时间虽不长,却看得我颇有感触。继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 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思想的解放是先导。...
大国崛起观后感
中国是个大国 在如今的世界上,欧洲这样说,美国这样说,我们自己也这样说。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褪去 所浸染的浮华夸大之气,仔细看看古往今来的大国,看看 大国崛起 中的大国,我们不由从内心升起一股感慨 我们,仍差得远。在 大国崛起 这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中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